【凝視山歌城】
江湖傳言:「沒在竹東山歌比賽奪冠,不能稱作山歌王!」足見竹東天穿日舉辦的山歌比賽的含金量。我們就來淺識竹東這一年一度的傳統音樂盛事。
撰文‧攝影/許佩玟
「沒在竹東山歌比賽奪冠,不能稱作山歌王!」吸引全台各地歌手來參賽。
山歌比賽的日子 尞天穿
竹東客家山歌比賽已歷54年,自1965年首次開辦,有趣的是,除了第一年是辦在農民節外,自第2年起,就改在農曆正月20的「天穿日」這天舉辦。
勞碌的客家人長年工作(尤其是傳統客家婦女),只有在這天是客家人的全民公休日,傳說如果這天工作,一整年都會勞碌、崩田埂……一大堆的威脅恐嚇詞拋出,就是為了休這一天!客家人的年節假期是從除夕直直放到天穿過!
休息就得有娛樂來調劑,所以山歌比賽就選在這天啦,早年山歌比賽的盛況,可謂萬人空巷,比賽場地擠到擠不下!
每年的山歌比賽,竹東鎮公所都會發行一本客家歌謠歌唱專集,
裡頭有彙整當年比賽的歌詞。(莊瑞蒼提供)
萬人空巷的場地
據客家山歌王莊瑞蒼的印象,最早是在竹東國小舉辦,辦了幾屆之後,才移師到兒童育樂公園──今日的竹東戲曲公園。獲得冠軍的歌手,得3年後才能再報名參加該組的比賽。所以即使是常勝軍,也無法在竹東的山歌比賽中看到同獎3年蟬聯。
其實,山歌比賽並非創始於竹東,更早之前是苗栗地區舉辦,愛唱歌的竹東客家人得知,來年乾脆就近辦一場,首次舉辦就爆出意料,大受歡迎,開啟了日後年年舉辦,逾50年不歇的音樂盛事。
山歌比賽的今與昔
自第4屆參賽至今的莊瑞蒼,可說是看著竹東山歌比賽一路走來,藉此看看他的今昔印象。
- 過去的歌手多是平時愛唱,自學而成,曲風表現較活潑,較能展現個人特色;今日許多參賽歌手是從山歌班學唱出身,大多有個框架,曲風不多樣,表現固定。
- 以前山歌比賽的歌手較少,現在報名參賽的人眾多,然而觀眾卻從數十年前觀眾很多,且大多是2、30歲的青壯年人,到今日觀眾變少了,而聆聽者也從青壯變老。
- 裁判的偏好風格,對參賽的歌唱者影響大。若是一味講究固定形式,長此以往,將讓山歌失去原來多變多樣的風格。
(左圖)民國108年大會指定的決賽歌詞 │ (右圖)民國108年的競賽分組
從民國84年發行的客家歌謠歌唱比賽專集,可見到已規劃諸如孔明燈製作、畫糖人、捏麵人、銀器製作、草編、童玩、篆刻、製墨、製筆……等豐富的活動與攤位。
【客家山歌淺識】
山歌可說是客家人的民謠,「山」未必來自山,而是鄉野的代稱。一般學者咸認為,山歌源自唐朝竹枝詞,沿襲七言四句的形式,傳統唱詞結合當下心情、時事現況等,許多的俚言俗語,展現質樸的鄉野味。也因此之故,隨興出口,被稱為口唱的民間文學。
客家山歌主要種類有四:
- 老山歌│最古老的一種曲調,採茶等農作時唱的歌,因無拍和板的限制,被戲稱適合沒節奏感的人唱,其實這是所有山歌中最難表現的。莊瑞蒼透露,父親便叫他別唱老山歌了!
- 山歌子│從老山歌演變而來,節奏固定不似老山歌自由。
- 平 板│由前兩者改良的曲調,也隨著原來的採茶歌走入廟會演變而來,最適合一般大眾演唱。
- 小 調│節奏、曲調都固定,其歌詞與襯字則由演唱者表現而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