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不管是找碴、嗆聲、對罵,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基本上都是專業的,完全像本能,毫無恐懼害怕之心。同學遇到色狼騷擾可以幫把色狼罵跑,以防萬一會在書包最好拿的地方放一把美工刀的青春中二年代。
一直覺得,按照這個發展趨勢,長大的我應該能完美的長成現代專門的「網路正義鍵盤俠」。
有趣的影響點,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小學和國中都有很熟的美術老師,當年畢業前會拿紀念本請老師寫,一位美術老師寫「老二哲學」,一位美術老師寫「難得糊塗」,當然,一開始也只是看過就算了。沒想到一直到多年後,才慢慢在心裡發酵。
佛家有一種說法很有趣,第八意識阿賴耶識裡面收藏了我們累世輪迴的一切,所以有可能今天的遇見覺得眼熟,一見如故;明天的相遇覺得厭世,相看兩厭。一個引動的契機,接下來就是自己的執著,執著對的,同時也是執著錯的;執著好的,同時也是執著壞的。無限的沈淪下去。
某日突然開始想為什麼老是看著他人的短處?也許正是曾經的自己最不想要的特質!
當把挑剔別人的缺點變成日常本能,挑剔久了,自己就逐漸變成最不想要的那個人了,然後我們可能還沒發現,還一直打著「我講這些是為你好」的名義,殊不知是反覆的堅固這項特質在自己的心田裡落地生根發芽茁壯。
又或者,在挑剔別人的過程,抱持著對周遭太高的期待,當他人達不到這份期待的時候,那些落差的能量,基本上毫無疑問的反彈回到自己身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當心靈和身體一起倒下的時候,發現看別人其實根本是在看自己的時候,希望自己能完美的時候,都是力量最強、最好的覺察時機。
佛經裡曾經說:世界是心的投射。
(楞嚴經:「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一開始看到的時候,覺得很多問號,又沒有想要人家打仗、也不想各種變態犯罪、也沒想過世界上各種政治經濟社會體系,這怎麼就能說是心的投射呢?
後來稍微渺小理解了些許:我們存在的世界,是以複雜的因緣構成,如同像是用各種沒有任何bug的程式建構出來的超級大世界。而「我的世界」,就是「我」對世界的理解,「我」自己架設的框架。所以「我」看見某件事,「我」覺得這不對,但是另外不同角度的「他」卻覺得這哪裡有問題?比如華人對於農曆七月覺得是鬼月,佛教徒卻覺得農曆七月是吉祥月一樣。
我們用自己的邏輯建構了自己的世界,然後再拼命的想把自己的「價值觀」傳播給他人建構同溫層或者獲得認同站隊。所以世界被撕裂,虛無和虛無的碰撞,最後也只是虛無。逐漸開始意識到這些,不是執著永恆不變的正確,也不是執著一切虛無的空。
當下,輕而易舉的可以分辨溝通交流和吵架,可以盡量站在別人的立場,在「別人的世界」裡尋求他目前能找到的最優解。看到對同一件事一百種立場的一百種想法,很自然的、樂呵呵的愉快閱讀,不會覺得自己的價值觀被冒犯。
回頭看,當年美術老師的「老二哲學」、「難得糊塗」,好像有了莫名的預言感。
真心覺得,有太多無法用語言或者文字好好表達出來的體悟,更加為古代大德們的文學造詣所傾倒,是怎麼可以把一段話寫的這麼精闢,然後不同時間點看還有不同體悟,一層一層深入剝也剝不完,真的在考後輩的閱讀理解能力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