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語片奇幻之旅 (二)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文|林奎章
眾多文獻顯現大眾對於台語片的多樣看法,其中三本著作是我執筆時主要的對話對象。第一本是霍華.蘇伯教授的《電影的魔力:Howard Suber電影關鍵詞》The Power of Film),在我萌生寫作想法之前的好幾年,由我的同學、好友兼本書編輯李晏甄介紹給我。蘇伯教授將多年對電影藝術的研究及教學經驗經過整理,以關鍵詞為排列邏輯,再加以解釋及延伸,宛如一本認識電影的辭典。台語片向來以模仿別人為學習手段,有了這本書作為榜樣,且讓我東施效顰一番,以110個關鍵詞為鑰匙,並且大膽將書名取為《台語片的魔力》
蘇伯在其序言的結語影響我至深:
研究這些電影,事實上就是在研究我們自己—我們理想中的自己,而非現狀的自己。難忘的賣座電影除了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還讓我們看到一個理想的世界。在這個理想的世界中,我們所看見的人不但認同我們所認同的事物,也反映出我們—個人與整個社會—想要相信的價值。
原來研究電影,並不只是探究那一部電影的藝術價值、歷史意義而已,回過頭來,它還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蘇伯以西方的觀點看電影,這次讓我們以台灣的觀點出發,學習從台語片來認識身為台灣人的自己。
與我對話的第二本書,是2017年出版的《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由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王君琦副教授主編。現已榮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的君琦老師,對於台灣電影的研究與推廣有著極高的熱忱,在她清楚的思路及積極的收稿之下,總共集結了18位作者的台語片研究論文,分成「台語片的起落與產業變遷」、「混雜身分的在地認同」、「台語片戀愛敘事」、「台語片的跨國性」、「重返歷史現場」五大單元,這本書將千禧年後的台語片研究做了非常完備的展示。君琦老師自己也以關鍵詞來形容這些文章的共同特色,那就是「翻轉」,足見當代研究界很想要換副眼鏡看台語片;雖然我的一篇研討會論文有幸被收錄於此書,但讓我看得過癮的是其他17位作者的研究成果。即便此書因出版時間已超過我自設的2016年期限,並沒有納入詞頻分析的範圍,但在行文遇到相關的主題,便需要與這些優秀的作者對話一下,藉以引入更豐富多元的討論話題。
第三本與本書對話的文獻,其實是本文開頭提及的,本人的碩士論文拙作。一本獨立的灰色文獻、學生之作,憑什麼要積極與它對話?在各方所給的修稿意見裡,經常會看到除去碩論背景脈絡的註記,最好以這本書渾然天成、不必再讀過去的文獻為目標。這樣講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下筆時,思路總是引導我先回到寫論文當下的情境。它們有的與論文無關,是當時共時發生的背景事件;有的則是論文當時引發的問題,當年沒有解決,然後得過且過、隨口試通過後鎖在定稿電子檔之中。
畢業之後的頭幾年,為了穩定的生活,並沒有再重溫這些問題,甚至還覺得這本論文是個人的黑歷史,後悔花費青春在寫它。直到事過境遷,已是十年後的事,我學習到新的心理整理術,也覺悟人生原本就是不斷在痛苦中學習的過程;現在的我,有了比較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所謂的「黑歷史」。到了台語片六○週年紀念的前後,我開始接到一些未曾想過的邀約電話,也才理解當年不成熟的論文,不管它後來如何被別人踩踏、打臉,都在電影研究中起了一點小小的蝴蝶效應。與十多年前的論文對話,對於讀者來說,也許覺得作者有點自肥,但對我個人來說,卻才能在思路上首尾一貫,並且因為解決了一些當年的問題而得到療癒。希望讀者能包容我這種有點私心的寫法,並讀出某種「後設思考」的趣味,也願我描述的研究生生活,能讓現在身陷苦海的同學會心一笑。

特寫鏡頭

本書所包含的五個單元,都有無數的人物共同搭蓋台語片世界,無奈礙於篇幅,只得作出揀選。原則上,我在每一個單元都選擇了一位導演、一位女演員和一位男演員,以他們名字出現的次數最多為入選理由。「報紙廣告」單元多選了一位演員「矮仔財」,主要是因為他和其他演員相比,參演的影片數量、名字的露出次數都非常顯著地勝出,簡直可說是台語片的吉祥物。
「時論」單元多選了一位影評人黃仁老師,文字統計確實證明他提供了台語片研究大量的材料,藉該篇感謝他的貢獻。「文物」單元除導演和演員外,也選擇若干幕後工作者,簡介他們執掌的工作對台語片的重要性。「當代評論」單元的導演人選不以詞頻數據為唯一考量,而是併同參酌當代出版的傳記,選擇林摶秋、郭南宏兩位導演來特寫;他們既已成為傳主,可以知道他們在戲劇史及電影史的研究中有其重要性,不可成為遺珠。
以上這些電影工作者不難在其他文獻中找到生平介紹,本書對他們的描述嘗試轉向他/她們的作品史,由作品的表現來為他們發聲,藉此確定他們在台語片歷史上的特殊性和藝術成就。
除了上述獨自成篇的人物之外,若干重點演員散見於與之相關的關鍵詞描述,例如「百變妖姬」白虹寫於〈女性〉一篇,「乞丐明星」戽斗寫於〈乞丐〉一篇,陳秋燕、戴佩珊、廖小龍、陳芬蘭、小秀哖等人寫於〈天才童星〉。在「文物」單元,則收進了陳子福、陳忠信、葉俊麟等三位與台語片製作密切相關的幕後工作者,分別來自海報繪製、攝影、音樂作曲等專業領域,再藉由他們,帶出其領域中的其他工作者,儘量在這本書中讓讀者認識一些銀幕後的傑出人士。然而,參與台語片的工作者多如繁星,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凡的人生故事,礙於篇幅,只能暫且忍痛地說聲未完待續。
至於本書所選用的圖片,絕大部分來自於1970年以前的報紙報導及廣告,其他則透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協助授權取得。報紙照片列印自國家圖書館典藏的報紙資料庫,有著早期平版印刷的點狀特徵,畫質自然不如現在的印刷,但秉著原真展示的原則,我除了把歪斜的角度轉正及裁邊之外,並沒有對它們多加修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用相同的來源及方法找到這些公開的圖像資料。選用這些照片的目的無它,我希望藉這些靜態的圖像,見證台語片當年的精采輝煌,也讓世人能夠記住這些台灣影像工作的前輩們,正值青春的美好身影。

感謝

在撰寫本書的後期,我也找了一些與「字典」有關的電影來觀看,像是日本職人動畫《編舟記》、熱血韓片《機密行動:我們的字典》、歷史傳記《牛津解密》等等,想說也許對於寫作(偽)辭書的自己,會有一些觀摩或取暖的作用。
看著這些電影,我感到每一部字典都蘊含某種傳遞文化的意義,這當然對我有著正面的激勵效果。另一方面,「把大量的字詞排好、做出精準詮釋」這件事情,其實也絕對不是單一一個寫作者可以達成;更別說一般在出版業,編製字典的投資報酬率相對不高,計畫要被支持,非得獲得主管和工作團隊的信心不可。
本書假借編字典來自我強化,雖然多數是出於自己的觀察獨自「世說新語」,但寫作過程同樣受益於無數朋友的幫忙。本書編輯晏甄是我的大學同學,至今超過二十年的友誼讓我倍感珍惜,本書能被選擇出版,真的要謝謝她的勇氣,也因為她對字句的敏銳度、對於版編設計的品味,本書得以琢磨出符合讀者需求的樣貌。
本書也很有幸能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助理研究員陳睿穎協助審稿,我們自台語片五十年紀念的研討會認識,而後成為紙上的朋友,感謝這位電影歷女的相助,讓本書能避開許多事實的謬誤、又啟發新的想法。十分感謝為本書賜序的王君琦老師及《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對我這「閉俗」的研究者給予肯定;致亨是同校同系的優秀學弟,他的大作早先出版,非常高興有他打頭陣,帶起大眾對早期台語片的興趣,讓本書得以順風推出。
在收集資料階段,感謝碩驛、慕凡、俊廷這幾位台北的朋友協助調閱不易取得的文獻資料,特別是碩驛幫忙把將近一千張的報紙廣告影印到手,大大推展了本書的進行。在寫作階段,我要非常感謝我所服務的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除了讓我在公餘能兼顧寫作之外,自博物館及文化局所學習到的觀念與知識更是彌足珍貴,使我得以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文化事物;電影咖同事維真與家緯,兩位隨便亂講都是一堆讓人笑翻的電影哏,謝啦。併同感謝友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協助調閱台語片相關的典藏文物。至今還有聯繫的研究所同學庭軒和子薇,謝謝你們默默祝福這個寫作計畫。
整個寫書的過程非常幸運有欣瑩的陪伴,我們一起上山下海看電影,從中共同歷險與成長,真的是沒什麼人從一開始就支持這個寫作計畫,謝謝妳從最初就看到這個計畫的價值。而我也永遠感謝我的爸媽林炎全先生與林惠姬女士,他們非常了解我的人生上半場一直都在為無謂的事情而焦慮,也知道我只要焦慮就不足以成事,因此幫我承擔非常多生活瑣事、叫我不要煩惱,此時能靜好地書寫,全都因他們的無限包容。但願此書出版之後,能夠幫助讀者更了解台灣電影文化、為台灣感到驕傲,一如我受惠於眾人的幫助。
在此,我也想要向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林鶴宜教授與沈曉茵教授,表達我的感激。當年我的論文難得能有兩位心目中的金牌老師協助指導,但在學風自由的母校,大家都是來來去去,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也很急促,學習之外,我與兩位老師沒有私交;當學位論文完成、恭喜道別後,師生的緣分也就結束。也許再遇見老師,她們會說我選擇不走學術路線很可惜,但回頭檢視這些跳來跳去的人生經歷,其實也很好,正因為這邊摘到花、那邊撿到貝殼,才能建構起電影世界的各面觀察,這本書才得以完成。只願師生的情誼不斷,雖說此書並不是當年我們一起腦力激盪完成的那一本,但卻是我想為大家帶來另類思考台語片的一本入門書,而想為自己所屬土地盡一份力的起心動念,其實也還是源自於老師們當年的教導。

彩蛋

本文最後,要留給親愛的讀者一枚彩蛋。
在前述有關「編纂字典」的電影中,有一部讓人驚豔的科幻片,叫做《異星入境》Arrival, 2016)。這部在網路上被稱為「文組拯救世界」的電影,由艾美.亞當斯(Amy Adams)演出一位語言學家;當不知名的惑星生物降臨地球時,她對他們的語言進行細膩的觀察,大膽應對,逐步解開訪客到來的謎團。
在劇情發展中,她提及了「沙皮爾-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此假說又稱為「語言相對論」(linguistic relativity),扼要地說,它認為人類的思考模式受其使用語言的影響,因而對同一事物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女主角便是在學習外星語言的過程中,悄然習得了某種新的思維能力,因此採取不同的行動,進一步扭轉了地球的命運。
本書主要討論一批以台灣母語創作的影像作品,語言是首當其衝的議題。在過往的學術研究中,也相當關注台語片與國語片、廈語片之間的消長,顯現出一種主體與他者的比較關係;這很像是《異星入境》裡提到的,在兩族相對時,「語言」總是第一件出手的武器。藉這部電影,我要給的彩蛋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會說台灣話的我們,不論是國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還是新住民語,是不是有著某些獨特的思考方式,讓我們得以在世界村裡與眾不同?
寫完這本書,我的台語能力依然沒有進步,但深切領悟到會說媽媽的語言,應該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能力,從而我不必理會社會對這些語言的價值定位,自然而然地尊敬每一位會說媽媽的話的人。對於這個問題彩蛋,我沒有絕對的答案,姑且當成一個新課題,期待大家一起來討論。
以上摘自《台語片的魔力》作者序
林奎章
1979年生,宜蘭人,從小在台中長大。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並修畢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圖書館專業人員進修學士學分班」。 現任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約聘規劃師。曾服務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統一蘭陽藝文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第49屆金馬在宜蘭、第35屆金穗獎暨短片輔導金成果展宜蘭巡迴、電影《大稻埕》傳藝中心行銷活動等。 研究所時期恰逢2005華語電影百年及2006台語片五十年,在各大活動中接觸到台語片,由此與這獨特的本土作品群結緣,完成碩士論文《尋找台語片的類型與作者:從產業到文本》(2008)。 工作之餘,喜歡透過看電影來認識世界,目前進行著「歐→亞→非→北美→拉美→大洋洲→歐…」循環選片的看電影計畫。關於台語片背後的有趣知識,有著「如果只有我知道,那就太可惜了」的想法,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多認識台灣與自己一點。

 
    6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游擊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林奎章 2020年,國家電影中心、公共電視及金馬執委會三方合作,率四位年輕導演製作了《4×相識》—四部靈感取材自早期台語片的新創短片。金馬影展的映後座談上,主持人聞天祥老師訪問這些年輕創作人,更早之前是否曾看過台語片?得到的答案多半是上課看過片段、為了這個拍片案才開始有所接觸;聞老師當然借題發揮
    本書由傳主長女、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撰筆,涵蓋家庭生活史、學思歷程、學界故事、翻譯與文化工作、政治與社會運動等內容,是一部透過個人史,反映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傳記,也是一本融合社會與庶民生活史的書。
    黑人如何先後來到第六大道並在此習得街頭維生技能?他們如何在這個棲身地滿足和解決日常需要?他們如何與來來往往的中產市民互動及建立關係?他們如何在市政府和商業促進特區高舉改造市容大旗下找尋生存的縫隙?失去這個生存據點的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文|林奎章 2020年,國家電影中心、公共電視及金馬執委會三方合作,率四位年輕導演製作了《4×相識》—四部靈感取材自早期台語片的新創短片。金馬影展的映後座談上,主持人聞天祥老師訪問這些年輕創作人,更早之前是否曾看過台語片?得到的答案多半是上課看過片段、為了這個拍片案才開始有所接觸;聞老師當然借題發揮
    本書由傳主長女、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撰筆,涵蓋家庭生活史、學思歷程、學界故事、翻譯與文化工作、政治與社會運動等內容,是一部透過個人史,反映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傳記,也是一本融合社會與庶民生活史的書。
    黑人如何先後來到第六大道並在此習得街頭維生技能?他們如何在這個棲身地滿足和解決日常需要?他們如何與來來往往的中產市民互動及建立關係?他們如何在市政府和商業促進特區高舉改造市容大旗下找尋生存的縫隙?失去這個生存據點的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查某孫這馬2歲外,日時仔予奶母𤆬,欲暗仔𤆬轉來。每禮拜三早起,查某囝𤆬伊去參加一个囡仔團,佇大安森林公園,有一个老師媽媽𤆬囡仔耍,學物仔,譬論來講,元宵節進前畫鼓仔燈。   這馬干焦我共伊講台語,伊的外公可能嘛會講,按呢無夠,想欲予伊參加台語的囡仔團,會當增加聽別人講台語,佮別人講台語的
    Thumbnail
    我要特別感謝從我開始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一路支持我的台語好朋友妤甜!謝謝她從來沒有給我壓力,不會要我全台語和她聊天、不介意我過往不學台羅拼音、台語字,反而有什麼有趣的台語活動馬上揪我!除了阿媽以外,所有我知道的台語活動都是她告訴我的!當我出現個念頭想學台語,她馬上分享資源給我。
    Thumbnail
    我的台語家庭之路,是從講破爛台語開始的,大家快點丟掉 #我台語不好不能像你一樣 的迷思和包袱,每個人所乘載出來的能力,都不是因為「會」才有開始的可能,而是「先開始」、才往「會」的方向走去……你不需要已經會講母語,才能成為母語家庭,只要願意開始講,你就會講出一個母語的家! 我們身為母語家庭+閱讀
    Thumbnail
    我家大兒子出生後,我是崇洋媚外的以全美語的方式跟他對話的,因為我可以,六年前的我想要他會用這個語言。當時我幻想的很好:我就全美語,他爸就全華語,阿公阿媽全台語,哇!三個語言一次滿足,好棒!這孩子的腦神經發展一定很好! 大兒子一歲內我都是全美語的方式跟他說話,那時他爸常常出差,一去就是五週五週的
    Thumbnail
    我在愈來愈多的推廣閱讀演講現場裡,加入了 #說母語 的宣導,因為研究已經很清楚的指出,雙語能力的孩子,在前額葉的發展上是比較好的。    身為家長,你一定、絕對,會希望孩子的 #前額葉 發展比較好!!!我保證。    前額葉發展得比較好的人,在遇到壓力事件時,較有機會使用理性判斷思考,當下該如何回應
    Thumbnail
    沒想到有這個環節吧!雖然之前一直沒有在這談論過電台與youtuber頻道,但這類閱聽活動在我的生活裡其實也佔了不少比重,一些高品質的節目也很直得被視為一有其個別生命的「作品」來對待。趁這個機會我想把過去一年比較有在接觸的頻道在這裡推薦出來,將來若有特別想推薦的節目也可以比較有基礎地寫進每月回顧之中。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提問:從俄烏戰爭中,我想知道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透過網路串聯,從阿拉伯茉莉花運動,到香港、烏克蘭,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支持自由民主,實際展開反抗強權的行動訴求,這啓發了許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做出改變。 醒來吧!願你們早日回歸龍族之光!
    Thumbnail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這部的題材就很吸引我 可能因為剛好高中有做過研究無差別殺人的小論文吧 不過內容也有點忘記了啦XD 就是很特別的題材 而且真的難得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整起事件 還有整個社會相對的反應.身邊的人該如何反應 媒體議題.精神病患者 時媛編花兩年田調超用心!! 感謝有人願意支持這個題材 獲得廣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查某孫這馬2歲外,日時仔予奶母𤆬,欲暗仔𤆬轉來。每禮拜三早起,查某囝𤆬伊去參加一个囡仔團,佇大安森林公園,有一个老師媽媽𤆬囡仔耍,學物仔,譬論來講,元宵節進前畫鼓仔燈。   這馬干焦我共伊講台語,伊的外公可能嘛會講,按呢無夠,想欲予伊參加台語的囡仔團,會當增加聽別人講台語,佮別人講台語的
    Thumbnail
    我要特別感謝從我開始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一路支持我的台語好朋友妤甜!謝謝她從來沒有給我壓力,不會要我全台語和她聊天、不介意我過往不學台羅拼音、台語字,反而有什麼有趣的台語活動馬上揪我!除了阿媽以外,所有我知道的台語活動都是她告訴我的!當我出現個念頭想學台語,她馬上分享資源給我。
    Thumbnail
    我的台語家庭之路,是從講破爛台語開始的,大家快點丟掉 #我台語不好不能像你一樣 的迷思和包袱,每個人所乘載出來的能力,都不是因為「會」才有開始的可能,而是「先開始」、才往「會」的方向走去……你不需要已經會講母語,才能成為母語家庭,只要願意開始講,你就會講出一個母語的家! 我們身為母語家庭+閱讀
    Thumbnail
    我家大兒子出生後,我是崇洋媚外的以全美語的方式跟他對話的,因為我可以,六年前的我想要他會用這個語言。當時我幻想的很好:我就全美語,他爸就全華語,阿公阿媽全台語,哇!三個語言一次滿足,好棒!這孩子的腦神經發展一定很好! 大兒子一歲內我都是全美語的方式跟他說話,那時他爸常常出差,一去就是五週五週的
    Thumbnail
    我在愈來愈多的推廣閱讀演講現場裡,加入了 #說母語 的宣導,因為研究已經很清楚的指出,雙語能力的孩子,在前額葉的發展上是比較好的。    身為家長,你一定、絕對,會希望孩子的 #前額葉 發展比較好!!!我保證。    前額葉發展得比較好的人,在遇到壓力事件時,較有機會使用理性判斷思考,當下該如何回應
    Thumbnail
    沒想到有這個環節吧!雖然之前一直沒有在這談論過電台與youtuber頻道,但這類閱聽活動在我的生活裡其實也佔了不少比重,一些高品質的節目也很直得被視為一有其個別生命的「作品」來對待。趁這個機會我想把過去一年比較有在接觸的頻道在這裡推薦出來,將來若有特別想推薦的節目也可以比較有基礎地寫進每月回顧之中。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提問:從俄烏戰爭中,我想知道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透過網路串聯,從阿拉伯茉莉花運動,到香港、烏克蘭,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支持自由民主,實際展開反抗強權的行動訴求,這啓發了許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做出改變。 醒來吧!願你們早日回歸龍族之光!
    Thumbnail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這部的題材就很吸引我 可能因為剛好高中有做過研究無差別殺人的小論文吧 不過內容也有點忘記了啦XD 就是很特別的題材 而且真的難得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整起事件 還有整個社會相對的反應.身邊的人該如何反應 媒體議題.精神病患者 時媛編花兩年田調超用心!! 感謝有人願意支持這個題材 獲得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