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となりのトトロ】現在台灣翻成【龍貓】,但是在我印象中,這部宮崎駿的動畫是叫作【隔壁的豆豆龍】。
這部現在眾所週知的經典動畫作品,是在1988年出版,但我在隔年,就第一次看到【龍貓】。那是個只有VHS錄影帶的年代,我家裡還有幾個媽媽照顧的親戚小孩,說是我媽照顧,其實也都是我下了課就回去幫忙顧小孩,當孩子王,好讓媽媽可以煮晚飯。
有天回家,發現家裡多了幾捲錄影帶,看看錄影帶盒子,是華視文化出版公司的卡通,其中有一部叫作【隔壁的豆豆龍】(另一部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太陽王子/太陽の王子ホルスの大冒険】)。媽媽說是舅媽拿來給小孩子當教材用,沒想什麼,先放了一部進錄影機,就進房間換制服去了。等出來後,發現平常坐不住的小朋友,很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視機看,銀幕上正演到姐姐五月(對!我看的版本就叫這名字)和妹妹小梅搬到鄉下的新家,在破舊的家裡到處跑跳探險,追著小黑煤炭蟲跑。
在還是賽璐璐繪製的年代,【隔壁的豆豆龍】畫面天空是那麼藍、樹是那麼綠、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聲,畫面裡的空氣感配上搬家的小豆豆龍,神秘高聳的老橡樹,加上久石讓的音樂。。。因為是給小朋友看的,所以卡通已經配了國語,結果稀哩呼嚕的就陪著小朋友看完一捲錄影帶。看完後小朋友就去玩自己的玩具,我卻深深地被這部卡通打動到。當時並不清楚自己感動於這部動畫的什麼,那個年代台灣並沒有什麼版權概念,對於剛上高中的我來說,更不知道這世界有個叫作宮崎駿的動畫大師,只是單純地覺得這部動畫的顏色好漂亮,整部片好好看,故事簡單又動人,特別是當時我從鄉下搬到都市來不久,這部動畫彷彿在提醒我童年的鄉下生活有多麼地美好,特別是電影裡每個鄉下人物的溫暖人情,每每看都教人懷念。
結果每天回來,我都會放這部【隔壁的豆豆龍】,放沒幾次,小朋友就求饒希望不要再看,我卻一有空,就把這捲帶子放進錄放影機裡,尤其是考試壓力心情不好的狀態下,我就會再看一次。看到最後,錄影帶的磁粉也剝落了,影像都快變質了,聲音也有瑕疵,算一算,那年,我大概看了大概有兩百遍吧。
其實事後想想,我看得應該也是盜版帶,只是掛著華視文化出版的盒子。直到大學後,開始接觸電影,了解日本動漫,才知道原來【隔壁的豆豆龍】是宮崎駿的作品,進而從頭涉獵宮崎駿或吉卜力工作室其他作品,那幾年突然宮崎駿變成顯學,整條重慶南路都在賣吉卜力的盜版錄影帶。我特別愛他們在八十年代的作品像是【風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或多或少是源自【隔壁的豆豆龍】關係吧!他們的八十年代作品總有著天真不幼稚的純情/純潔感。
後來因為版權因素,【隔壁的豆豆龍】被改名叫作【龍貓】,就像小叮噹變成了哆啦A夢,丁小雨變成了阿拉蕾,時代改變,名字改變,一點也改變不了我對【龍貓】的喜愛。從當年的錄影帶、VCD、DVD買到現在的藍光片,至今,三不五時,我都還是會拿出【龍貓】來溫習一下,跟我這個小時候的好朋友見見面。
算算三十幾個年頭過去了,要問我喜歡【龍貓】什麼,我當然可以很理性的分析給你聽,但是事實不應該是這個樣。「龍貓」就像是鄉下會有的傳說生物一樣,跟你身處在同一個時空,只有純潔的心靈才看得到他們。對於那份純潔心靈的嚮往,對於那段美好時光的緬懷,自己學著自己長大的過程,總是希望遇到難事時,就有豆豆龍和貓巴士來幫你忙的幻想~~在宮崎駿的作品裡,【龍貓】是相對簡單的一部,它一點都不深奧,但是簡單不代表笨,它讓人回憶起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有單純、希望,才看得到龍貓,那股小孩子時才感覺到得溫暖、安全感,也因為單純的希冀,那顆種在土裡的種子,瞬間長大了,我卻在長大後,不斷地靠著這部電影,提醒我,我的橡樹種子種在哪裡。
或許,這部動畫畫出大家一直希望的,家隔壁住的真的是豆豆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