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麼時候開始思考「退休」這件事?
A:十一、十二年前,因為經常在政府部門開會,看到很多數字,我發現一個「已經發生的未來」,看到少子化、高齡化趨勢很清楚。二0二五年就是完全翻轉人口結構的時代,台灣老化速度比全世界都還嚴重。後來這幾年我花很多時間在教育上,希望讓每個年經人都有競爭力,願意工作跟繳稅,也希望從擁有資源的這一代老人著手,把自己照顧好,對家庭跟社會都有幫助。
Q:為什麼強調「退休進行式」?
A:很簡單,時代在改變,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不能像上一代一樣,退休之後什麼事都不管,只要享福。以前退休到死亡很短,累積的資源可以用三、五年沒問題,可是現在退休到過世還有二十幾年,工作存下的錢可以再用二十幾年嗎?很難吧!
顯然,我們必須讓自己不是真正完全退休,而是轉換對社會的貢獻,這也是未來趨勢。我們勢必沒辦法從五、六十歲退休後,一輩子不再找工作,也不能到五、六十歲才準備退休,必須「永遠進行中」。
對年紀大一點的人來說,活到老學到老,不是讚美之詞,而是存活之道,不然根本活不下去,不會查網路,根本寸步難行。我們必須接受時代的改變。
Q:退休之後,如何尋覓人生的可能?如何翻轉過去生活方式?
A:過去習慣接受家人給我們的目標,我們沒辦法思考內心真正在乎的是什麼。退休,最棒的就是時間是自己的,你可以不用再管人家給你的命令跟要求。既然這樣,我們該善加利用多出來的時間跟自由度。
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過去學生時代都在考試,然後進入壓力大的職場,有什麼想法都忘了。忽然從職場退休,一下子也找不到自己喜歡什麼。《退休進行式》書中推薦的<大叔大嬸逛大街>就是一個方法,可以跟伴侶一起去冒險,強迫自己接觸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去沒去過的地方,拜訪從來不認識的人,接觸從沒接觸過的團體。刻意給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大部分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情。如果自己沒有勇氣,就找同伴一起做。或者強迫自己每個禮拜買五本從來沒買過的期刊,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讓人生多一點刺激跟想法。從這個過程中,找回你年輕曾有的想法,或許你早就忘掉了。離開習慣圈之後,才能找回自己的熱情。
Q:老朋友對退休後人生的重要性在哪?
A:雖然阿德勒說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但其實人的快樂、幸福跟意義也來自人際關係。家人沒辦法選擇,但朋友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因為朋友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不喜歡他,可以不要跟他當朋友。
朋友跟家人有很大的差別,家人在一起,沒做任何事也有意義,可是朋友在一起沒做什麼可說的事,就變成酒肉朋友。
我二、三十歲在家裡辦讀書會(民生健士會),到現在,大家已經認識三十年。透過成員互相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彼此形成網絡的關係,這也是讓大家可以認識更多好朋友的平台。
我們可以和朋友做很多事。我最快樂的事,就是吆喝朋友一起完成事情。所以,我們連旅行也要創造意義感,一定要有正面的事,不管是讀書討論、學習成長或是社會公益都可以。
Q:為什麼想跟老朋友住在一起?
A:華人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有「老家」的概念,直到這些年才打破。沒有「老家」是時代因素,第一,全球化工作流動,再者,很多人沒辦法在家住到最後,因為孩子沒有能力照顧你,只能送到養老院,一送過去,老家就瓦解了。老家住宅格局可能也不適合住,很多人就賣掉了。
我們這代,就是華人社會「老家」概念開始瓦解的第一代。
住宅必須隨著生命階段不斷改變,最初想買房子,大概就是結婚、生小孩的時候,依大人工作或是小孩學區考量,孩子長大離開之後,房子就不見得適合,必須規劃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大概六十到七、八十歲,是實踐退休生活的快樂階段,跟老朋友住在一起也許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能走路,還能照顧自己,但已經沒有跟孩子住在一起的需求。
第三階段則是重視養老需求,可能需要二十四小時的醫療照顧,可能是到養老院、醫療照顧周全的地方。這個階段,我希望時間縮越短越好,希望幾個月、甚至幾個禮拜就好。
第一跟第二階段的房子格局完全不一樣。第一階段有孩子房,隔間很多,空間就浪費掉了,孩子長大後離家,房間都變成儲藏室。第二階段不用那麼多房間,也免去打掃,但房間也許要大一點。我覺得第二階段跟第三階段不適合居住在同一個空間,因為第二階段是人生最美好的黃金時期,這階段要做很多準備,包括斷捨離,把人生不要的東西去掉。
最近有部電影《積存時間的生活》,就是二十來坪,床、廚房都在一起,用餐、書房都在同一個空間,沒有隔間,頂多一個矮書架稍微區隔。必須要有無障礙設計,未來行動稍微不方便,像是坐輪椅,還是可以在家行動。可以改建,也可以買新房。
面臨少子化,收不到學生的社區型大學鼓勵銀髮族一同進修,改建宿舍成適合一起住的大套房。賣掉在都市的房子,可能有一千萬,在二線或三線城市,買那樣的房子可能只要三、四百萬,還能存很多錢過退休生活。用退休金維持生活,多出來的錢就可以完成夢想、生活規劃。
Q:對一般來說:規劃退休後生活的瓶頸在哪?能不能給些建議?
A:很多人會擔心現在已經過得很辛苦了,擔心孩子教養,工作又沒有安全感,沒時間想那麼多(退休的規劃),有錢有閒的人才能這樣想。我希望他們可以先思考一下:第一,退休生活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第二,如果真的這樣,更需要思考如何準備退休,更要找到操作方法。不用花錢也可以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
正因為憂慮,才要把時間、精力、重心放在對未來有幫助的事情。
很多專家說退休要準備很多錢,是因為有很多醫療照顧需求,年輕時把健康照顧好,就不用那麼多錢也可以過得很好。
另外就是意義感,參加公益團體、教會,交一些好朋友,年紀大有狀況,朋友也可以互相支持。很多研究發現,即便沒什麼存款,你有一群好朋友,有狀況也能相互幫忙。
有時候人要浪漫一點,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不是只看當下眼前的利益,我們以為做某些事對現在工作沒幫助,但有些時候,繞遠路反而是我們唯一可以達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