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取自Pexels。攝影者Charlotte May。(示意圖)
城市書摘《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鮮乳坊用一瓶牛奶改變一個產業》全家拿鐵用桂芳鮮奶
編按:食安風暴後,動物獸醫龔建嘉因為比別人更在乎,所以挺身為酪農發聲,成立以獸醫把關,訴求公平交易的社會企業「鮮乳坊」,盼回到食物源頭,從農業開始重新看待乳品價值。同時他穿梭全台各地牧場,照顧超過5000頭乳牛健康,並與志同道合者藉口述方式,由謝其濬著作完成《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鮮乳坊用一瓶牛奶改變一個產業》一書,盼在你我人生中鑿出一道光,因為只要相信自己,注定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這世界會更接近想像。
替酪農發聲、食安把關!獸醫創鮮乳坊改革產業
因為看到酪農在產銷上的談判弱勢,以及消費者擔心乳品來源不透明、無法溯源等問題,龔建嘉(阿嘉)決定創立「鮮乳坊」,以獸醫嚴格把關、訴求公平交易的一瓶牛奶,改變酪農產業。
同時他也是一位動物獸醫,透過替產業發聲、群眾革命,讓養牛成為一件令人驕傲的創業事蹟。
同時,龔建嘉還與相同志願的夥伴,以口述方法,由謝其濬著作完成的書籍《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記錄改革產業過程的群眾運動、共同參與與創業點滴,裡頭包含乳品產業如何翻轉遊戲規則,用全新商業模式改變數10年不變的行規,以及他與有志一同的人從通路變盟友,面對龍頭企業對手,攜手把關食安、創造價值的經過。
即使,這一路上曾遭遇背叛、經歷挫折,嚐盡創業酸甜苦辣的箇中滋味,龔建嘉等人依然選擇善良,在乎「真正重要的東西」。
因為他們深知,沒有人生來就會當老闆,與夥伴一起積極發展「想做的事」,才是加值人生的王道。以下為《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書中一段篇章內容。
加入鮮乳坊!翻轉銷售新模式
桂芳牧場負責人曾仁瀚是新生代酪農,只比龔建嘉年長9歲,在龔建嘉接觸的牧場主人中,年齡差距較小,而且他在台北資訊公司上過班,想法跟得上時代潮流,又懷抱改革理念,兩個人的「頻率」很合拍。
後來,好友又成了曾仁瀚的另一半,龔建嘉跟桂芳牧場的關係就更加親近。
龔建嘉還在「春穀」服務時問過曾仁瀚「有沒有想過自己賣鮮奶?」
鮮乳坊成立後,桂芳牧場一直在他想合作的口袋名單中,只是鮮乳坊初期還未站穩腳步,桂芳牧場跟乳品大廠也還未約滿,只能靜待時機成熟。
2021年初,鮮乳坊邁入第6年,業務已經上軌道,雖然已有5家合作牧場,產量仍供不應求。
龔建嘉知道,桂芳牧場跟大廠的合約將在年底期滿,就向曾仁瀚詢問合作的可能性。
鮮乳坊成立後,在乳品產業成為新經營模式,曾仁瀚最早採取觀望態度,他從臉書等社群平台了解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也打聽業界人士的看法。
當龔建嘉提案合作後,曾仁瀚經過審慎考慮、評估,同意成為鮮乳坊合作的第6家牧場。
鮮乳坊團隊很快展開新品上市的前置工作。
首先是敲定通路。之前一公升裝的許慶良鮮乳,在全家、家樂福、大苑子皆有販售。
由於家樂福併購頂好超市後,門市數增多,需求量更大,經協調,桂芳鮮乳會在全家上架,許慶良鮮乳則逐步把火力集中在家樂福和大苑子。
嘉明鮮乳、許慶良鮮乳曾以別具特色的包裝,在上市時引起話題,有時消費者在不同通路想支持鮮乳坊的其他牧場,卻因為包裝落差太大而找不到商品。
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辨識鮮乳坊合作的牧場品牌,桂芳鮮乳上市時,包裝會採用跟豐樂鮮乳、幸運兒鮮乳、雙福鮮乳相同的設計風格。
未來鮮乳坊還計畫進行整體的視覺翻新,讓所有消費者在不同通路,都能輕鬆的找到鮮乳坊合作牧場的產品。
想強調好農價值,而非侷限在小農形象,真正落實對品質的堅持,鮮乳坊將積極推廣「莊園級鮮乳」的概念。
桂芳鮮乳在全家上架時,也與全家共推「單品咖啡+莊園鮮乳」的高品質拿鐵,藉由這波行銷活動,讓消費者認識台南這個極具代表性的好農。
挑戰產業,挑戰自我
曾仁瀚右手有3隻手指,有明顯植皮手術痕跡,那是他童年在牧場玩耍時,不慎遭機器割傷的印記。
當年那貪玩的孩子,如今扛下延續牧場命脈的重責大任。
返鄉養牛超過10年,曾仁瀚認為酪農業有個特色,就是沒有太多同業競爭,只要自家牧場產出生乳,質量俱佳,乳品公司就願意收購。
因此他把自己當作唯一的競爭對手,從引進新設備,到導入健全的人員管理制度,目的就是讓桂芳牧場愈來愈好。
如今他更大膽跨出傳統供銷模式,跟鮮乳坊合作,嘗試往成立品牌發展,或許未來還能發揮示範作用,鼓勵更多的酪二代加入改變產業的行列。
我們這一家!鮮乳坊串連優質牧場
龔建嘉來到餐廳時,預訂好的桌子,已經坐了好些人。
除鮮乳坊的牧場管理規劃師韓宗諭、2名嘉明牧場的年輕幹部李彥穎、李蓉等,許東森、許登畯則帶著老婆出席。
過了一會兒,陳界全一家人也來了。最後抵達的是豐樂牧場的成員。
大夥兒暫時放下了牧場工作,來參加鮮乳坊舉辦的聚餐。大家都是養牛人,且彼此熟識,一坐下來,就有聊不完的話題。
看著這些牧場夥伴,龔建嘉不禁捫心自問「我何德何能,大家都這麼幫忙鮮乳坊?」
他們都是業界頂尖的牧場,乳品公司爭相邀請,但他們選擇跟鮮乳坊合作。
面對鮮乳坊的各種要求,像是嚴格的每日檢驗工作、配合動物福利項目提升牧場,甚至是申請生產履歷,其實都加重牧場的工作量,他們卻都欣然接受。
有些乳品公司向配合的牧場提出類似要求,酪農通常會先問「這對我有什麼好處?」鮮乳坊得到的回應則是「好啊,只要對消費者有好處,對你們推廣有加分,我們就來做。」
酪農們的熱情相挺,讓龔建嘉相當窩心。
他知道,在事業合作上,願意彼此信任、支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群酪農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他這個小小的獸醫,可以為台灣酪農業做出一點改變。
賣牛奶其實是一門好生意,乳品公司只要找到配合的酪農,每天去收乳,加工後送到市場,就能迅速換成現金。
對乳品公司來說,酪農就是上游供應商,只要交出約定數量的生乳即可,至於牧場環境優劣、牛養得好壞,都與他們無關。
因此,鮮乳坊跟酪農的合作模式,不論是高於市價收購生乳、提供牧場經營的協助,或支持牧場改善乳牛生活環境,看在乳品公司眼中,簡直匪夷所思,怎麼會有人這樣做生意?
龔建嘉先是一位牧場獸醫,後來才成為鮮乳坊創辦人,這一點決定鮮乳坊會是一家什麼樣的牛奶公司。
他跟酪農的關係,原本就是從提供服務開始,長期相處形成深厚的情誼。
他離開台北的家人,在雲林自力更生,在地酪農圈是他很重要的精神支柱。
龔建嘉決定站出來為酪農發聲,動機單純,因為酪農待他如家人,所以他也要照顧家人般的酪農。
牧場是鮮乳坊的根。直到現在,龔建嘉大部分時間還是待在雲林,持續擔任巡場獸醫,進牛舍「摸牛」,坐在酪農客廳泡茶聊天。
他必須站在第一線聆聽酪農心聲,幫他們改善問題。他希望酪農過得更好,產業可以永續,這份使命感源自於他跟酪農情同家人。
每個牧場都是一個家,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成員之間必須同心團結,牧場才能走得長遠。
鮮乳坊將這些不同的「家」串聯一起,組成一個大家族,相互攜手把牛養好,提供消費者高品質鮮奶,一起推動台灣酪農業升級。
圖/書籍《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鮮乳坊用一瓶牛奶改變一個產業》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龔建嘉等人口述
龔建嘉(阿嘉)是台灣少數的乳牛獸醫,做牛做馬是他每天的工作。
期待能以自身專業結合消費者的力量,一同翻轉台灣酪農產業產銷的困境,促進產業永續,建立讓夥伴幸福、 消費者信任、農民驕傲、動物健康的健全食農生態。
作者簡介|謝其濬著作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史特靈大學出版研究碩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
喜愛觀察、學習、體驗、研究。曾經擔任媒體記者、出版社寫手,希望能帶給讀者內容多元、可讀性高的作品。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