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雲瀰漫8年後,伴隨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宣布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俄烏衝突正式爆發。戰況發展至今,基輔已遭俄軍包圍,烏東則陷入膠著,俄方已於3月7日提出停火條件,包括烏克蘭立即停止軍事行動、承認克里米亞主權屬於俄羅斯、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獨立、修憲確保烏克蘭的中立地位等;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方面雖有鬆口跡象,卻仍不願明確表態。而綜觀眼下中美俄三方互動,中俄交好、中美博弈、美俄急凍,國際格局變化或因俄烏衝突加速,諸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等警語,更予人東西熱點連動之感。針對此一國際變局,「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3月10日舉辦「俄烏情勢-反思與前瞻」時事座談會,由學會會長、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盧業中主持,邀請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楊三億、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副教授楊佩珊、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探討俄烏情勢牽動的國際格局變化,以及對兩岸的相關啟示。此為系列報導第三篇(共三篇)。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楊三億:烏克蘭沒有注意風險與代價
首先楊三億認為,北京對俄烏採取了「雙邊模糊」政策。一來,中烏之間的軍事經濟合作關係相當密切,購入瓦良格號(今日遼寧號)便是一例,此外烏克蘭出產登陸艇與「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中國亦有進口;二來,北京也對克里米亞涉及的領土主權完整議題相當謹慎,至今都未承認當地歸屬。
至於台灣可以學到什麼,楊三億指出,烏克蘭近幾年投入高額軍事預算,貪腐嚴重、民生凋敝、寡頭橫行,今日就算沒有俄羅斯干擾,以烏克蘭當地條件,要加入歐盟也是相當困難,恐怕申請20年都還不能如願。而烏克蘭強化國防之舉是否正確,楊三億認為要看風險跟代價,近幾年烏克蘭內政嚴重撕裂,每個政治精英都在下賭注,賭注越下越大,結果自然驚人。
楊三億總結,烏克蘭豪賭可能產生兩種極端結果,假設烏克蘭跟波蘭一樣,最終成功加入北約與歐盟,自能高枕無憂;但如果失敗,也可能地表上再無烏克蘭。楊三億補充,目前烏克蘭從地表消失的機率很低,正如普京(Vladimir Putin)講到的,這是場「特別軍事行動」,普京算準北約不會介入,烏克蘭也算準普京不會滅亡烏克蘭,因此雙方籌碼越加越大。至於最後結果誰決定,恐怕不是烏克蘭自己。
高珮珊亦表示,美國不願過度捲入此處,波蘭送戰機未成便為案例。而中國已透過紅十字會,捐助500萬民生物資,近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講話,也有提及中方要協助「斡旋」。高佩珊認為,「斡旋」與「調停」不同,前者表示自己不願介入,但有意協助雙方坐下來談判,足見北京的冷靜與克制,其背後或有讓二十大平順度過的用意。
李大中:台灣不要視一切為「理所當然」
李大中同樣認為,此次北京相當克制,雖然理解俄羅斯的安全顧慮,卻也不為其行動背書;正如在烏克蘭問題上,北京重申支持各國領土主權完整,有意撇除「雙重標準」嫌疑,卻也同時反對單邊制裁俄羅斯。然而中方能在此危機中發揮什麼角色,目前還不清楚,若要協助調停,必須涉事雙方都同意,但烏克蘭能不能接受中方,尤其是烏克蘭背後的美國,是否能坐視情勢朝此方向發展?
而回顧台海議題,李大中認為,俄烏衝突能給北京兩個層面的觀察,第一是經濟制裁的承受力,倘若武統發生後,西方發動對華制裁,北京能否承受,恐怕是其接下來要思考的;第二是在「第一擊」的力道上,北京或許會看到,此次俄羅斯的「第一擊」相對節制,結果就是戰局延長,故其可能會思考,若要武統,是否要加強「第一擊」的力道,避免夜長夢多?
而在美國態度上,李大中指出,其實美國一開始就表示不會派兵介入烏克蘭,但在台海就比較戰略模糊,其始終沒有明確表態,倘若兩岸爆發衝突,自己是否出兵;另外也有些美國政治人物提議,應實質協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這或許也是未來的可行方向。但李大中總結,台灣雖有台美關係可仰賴,卻也要審慎把握情勢,不能把所有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
張登及:北京有兩個收穫
張登及指出,俄烏戰爭為北京帶來某種程度的紓解,若無這場衝突,美國發動的新疆輿論戰、科技戰可能還會持續加碼。而美國這些年從中東撤軍,為的就是將戰略重心轉向印太,並在油氣與稀土等能源場域上自力更生。但是俄烏危機爆發後,北約開始呼喚美國,導致後者極難在印太地區持續加碼。
張登及進而補充,眼下確實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但北京也有所顧慮、相當審慎,例如克里米亞、烏東兩個共和國,北京並不會承認;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北京也不會看著俄羅斯因制裁而崩潰,美國為此向北京施壓,威脅說要連中國一起制裁,就是要避免北京左右逢源。
張登及表示,此次衝突可讓北京有兩大獲益,一是其或可看到,若真要發動武統,「閃電戰」至關重要。俄羅斯起初的左顧右盼,導致了後續的膠著,故北京可能會思考,武統開始後,究竟是形象重要或勝利重要,並或許會得出:既然軍事行動必然帶來形象損害,或許還是勝利重要,因此「首戰必須是終戰」。張登及補充,近期兩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堅定靈活開展軍事鬥爭」,或許就跟當前形勢變化有關。
而北京第二個獲益,在於美國操作戰略大三角功敗垂成。張登及指出,其實近年華盛頓一直想重新操作中美俄三角關係,也就是所謂「Kissinger Reverse」,不論是聯俄制中或聯中制俄,為的就是讓美國保持戰略優勢。然如今上述兩種操作障礙極大,關鍵便是美國內部的政治環境與選舉因素,逼得政治精英相互競賽誰更強硬,削弱了拉攏中俄任一方的空間;如今的美國又無法同時制裁中俄,眼下中美互信極低,華盛頓也不易難通過遊說來聯中制俄。故長期下來,結果就是中俄在美國的戰略壓力下持續靠近。
原文發表於2022/3/11《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