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荷:時代日記》藝術亦商業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The Andy Warhol Diaries(2022)

反同時代下的同志藝術家,你不知道的安迪沃荷

想找藝術通常在美術館,或在藝廊和網路新聞中,這是我們普遍印象,而隨著時代我們知道藝術很廣,從我們的生活周遭、行為舉止、甚至連講話和看待事物的方式都是藝術,而在美國資本主義下的藝術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國正反矛盾的總和,一位藝術與不藝術之間的潮流先驅:安迪沃荷。
紀錄影集《安迪沃荷:時代日記》是根據安迪沃荷過世後委託出版的日記,藉由這本日記敘述抽絲剝繭逐步揭開他生前的私生活。裡面探討安迪的過去、成名與和各段重要的感情史與友誼,還有他刻意在大眾面前營造的形像,這些都跟他生為一位陰柔的同性戀者息息相關,如一場美國戲劇般精彩的一生。

安迪沃荷是誰?同志、商人、藝術家?

1970年代,如提到美國普普藝術的先驅就一定會提到安迪沃荷的名字。普普藝術說穿就是通俗藝術,舉凡現代刊頭廣告或是潮流街頭塗鴉到動畫漫畫作品都在這範疇。
而安迪沃荷正是將這些當時非傳統藝術帶入其中倡導者之一,他提倡藝術是商業的一環,且在初期常使用絹印手法繪製名人畫像,和各種大膽的拼裝風格的商業插畫獲得好評.成為50年代美國最成功的插畫家之一。
同時也因為出現在螢光幕前,安迪沃荷不同於一般美國男性的刻板樣貌也被媒體放大,故性向也成為他的一個焦點,但通常安迪不會給予正面回應,但他的形象就如同一般大眾典型的同志樣貌,陰柔的男性。
在影集訪談中許多人都心知肚明安迪的性向甚至他的情史,而安迪沃荷也因此反利用這樣的塑造自我的形像與讓大眾覺得他冷漠、高傲、怪異而頻頻關注。而也因此受到許多跟他一樣在當時非主流社會的表演者和反社會人士的吸引,創立名為「工廠」的組織。
因為龍蛇混雜也讓他遭遇一場因為劇本手稿丟失的槍擊案件,多處中彈的他送入醫院。而這部紀錄片則從這邊開始進入主題,這也是安迪沃荷當時在美國以有大量知名度和一切故事的開端。

同性戀身分與安迪沃荷的藝術表現

說起安迪沃荷最著名的代表作,除了瑪麗蓮夢露的肖像畫外,康寶湯罐頭也是最會被提起之一。安迪沃荷的作品向來採用如標誌和實際存在於人們記憶點中的實品符號來做畫,但其中也不凡帶出很多私生活與同性戀壓抑的意義在裡面。
有人發現他常繪製各式各樣不同的派拉蒙影業標誌,這可能跟他與派拉蒙影業的管理人喬恩的一段情有關。還有出演過安迪沃荷電影並與他同居十多年的室內設計師傑德約翰遜,也常在安迪的工作上提出建議,這些都影響著安迪沃荷的藝術表現。
在紀錄影集中研究者和親密友人表示安迪向來不會主動談起戀情或他的私領域,甚至很多時候讓人霧裡看花,並且實際上他與這些同居男性是否有性關係?或是對於安迪沃荷中「性」的表達是否與常人肉體接觸不同?
受訪者表示:如果可以知道安迪的內心世界,也許在一些畫作作品中會有做畫的解答,但是誰知道安迪沃荷在想什麼?也許他只是心血來潮的一筆,又或是如他自己所說:畫上這個會更吸引人更有商業利益。還是這是感情的抒發?
這也是後世藝術評論家很難準確的描繪安迪作品的原因,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的作品代表著美國資本時代下所崛起一個嶄新的藝術定位與價值。

安迪沃荷的男人們,情慾不分貴賤

《安迪沃荷:時代日記》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在敘述安迪沃荷的同性情史,不管是在工廠工作後有室內設計天賦的傑德約翰遜,或是事業有成符合一般美國男性高富帥標準的喬恩古爾德。其中都逃不過關於當時美國對於男性的刻板印象。
不管是原本就在名流之中喬恩古爾德或是白手起家成功的傑德約翰遜,他們都是美國當時社會標準的「有權白人男性」同時也是社會期待的形象之一。在從小就因陰柔的氣質受到歧視的安迪來說這無疑是一項憧憬與愛慕。
可以說安迪沃荷其實有著如今同性戀者中普遍探討的問題關於「陽剛崇拜」與「異男情節」,在該年代社會普遍對同性戀有很大的偏見與不友好,故偽裝成主流社會喜愛的形象幾乎是一種方式,而且倡導這類型最徹底的還是同性戀者。
像安迪這樣氣質較為陰柔女性化的同志,對於傑德、喬恩這樣營造出普遍美國通俗帥氣的直男形象,對此傾心。這也可能某方面勾起安迪的陽剛崇拜與異男情節,在紀錄片中朗讀的日記裡可以清楚的看見這點。
其中影集中也描述了美國黑人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與安迪沃荷之間的忘年之交,對於二十出頭又是黑人一夕間因為街頭表現藝術紅起的尚米榭繪畫角度對於一直在白人權貴階層的安迪沃荷無疑是有趣且帶來新觀點的,同時對於尚米榭來說安迪沃荷是一個相對成功的白人同性戀男性。
當年種族議題與排斥嚴峻的美國時代,他們的感情無疑讓周遭人驚豔和看不清。如同安迪沃荷友人所敘:安的喜歡年輕男孩的衝勁與爆炸力,尚米榭有著黑人街頭男性放蕩不羈的氣質與他的陰柔安靖的形象成了鮮明對比。
而尚米榭巴斯奇亞與安迪兩人之間的感情到底是創作者之間棋逢敵手,又或是前輩與後輩之間有如師徒的情感、還是單純對於彼此的同性愛慕?因為尚米榭黑人身分的關係,在當時很少有人去探討他的藝術性與安迪沃荷之間跨越黑白種族的情誼,這也使《安迪沃荷:時代日記》花長篇去敘述兩人的相遇與相知。
其中也包含身為白人的安迪沃荷到底是否帶起種族眼鏡去看待尚米榭這位黑人新秀,又或是把他單純當成親密友人或伴侶。

繪畫主題:天主教、愛滋病、跨性別者?

關於安迪沃荷的離世有很多說法,其中小道消息是死於關於當年無藥可醫的絕症愛滋病,而《安迪沃荷:時代日記》影集中則是考證醫院手術和日記前後事件相關推測為,早年槍傷對身體造成緩慢傷害而引發膽囊慢性發炎,並在手術中因為藥物過敏去世。
對於在二十世紀末期的愛滋病災害為性開放的迷幻時代落下帷幕,同時很多人有疑惑生為同性戀的安迪為何沒有關於愛滋病描述的繪畫作品?甚至公開的創作?
在訪談這跟歷史文件中,可以看見安迪其實非常害怕愛滋,甚至減少了許多參與同志夜生活的項目,這邊不是指性接觸而是當時愛滋病是一個未知的絕症,故對於安迪的舉動其實也招來許多同性戀者運動者的譴責。
但以過往的跡象來看,安迪向來對於同志權益的參與度極低,這也可以追究前面所敘他對於陽剛崇拜與異性戀愛慕的憧憬,故原則上他是一個想接近主流文化的利益者,只是剛好他的矛盾與非主流的行為被上流人士與大眾吹捧起。
安迪沃荷知道怎麼操弄輿論,同時從他不表態甚至以無性自稱,就可發現安迪本身並不想與社會的同性戀者同流,加上他原生家庭的天主教信仰更加深這點。
其中對於跨性別者和女性主義等,安迪沃荷曾經裝扮成女性拍攝時尚照片,但其原因不明,也許是想製造話題或是反串還是想反其道展示他陰柔的一面非主流感,但這也讓他的經紀人或合作夥伴不解這樣做的意義。
這也延伸到安迪沃荷曾繪製一系列跨性別者的肖像畫作,據說是以相當低廉的價格說服拍照與版權使用,這也使他有為了商業藝術不擇手段的形像。而所作所為與大量俗氣與媚向大眾的作品,也使安迪沃荷實際上並不被當時藝術圈所接受,甚至不認為他的作品是藝術,這點一直到安迪死去時都還耿耿於懷。
但安迪是否將自我內心投射在藝術上,或是對於社會議題有自我的觀點。在安迪生前最後一系列作品《最後的晚餐》中,使用了天主教與普普文化的結合,重製與結合了多項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圖案符號,表現出現代感。
有學者和畫家認為安迪沃荷除了本身就展現出藝術亦商業的本質之外,對於本身的社會價值其實只是不談不說,作品丟了怎麼詮釋是觀者的意思,他所做的只是拋出讓世界驚奇觀注的東西,如同他的名言:「在未來,每一個人都有十五分鐘的成名時間。」
某方面這是安迪沃荷對於未來社會的預言,而此預言也真真切切的如他所預料的,素人影視起頭、人人都是自媒體直播主、網路無國際就算你在不起眼也總有方法可以讓遠在異鄉的人看見你、認識你、知道你是誰。
安迪沃荷不一定是好人,或是為同性戀、黑人、女性等弱勢發聲的藝術創作者,但他看見每個人都有創造自己的一套藝術價值,而如何將你的價值轉換成商業和金錢,是很俗氣的事情但也是在如今人類社會裡不可避免也不可或缺的需要「過生活」的必需品。

《安迪沃荷:時代日記》值得一看嗎?

我認為這部六集長達七個小時的紀錄影集,是難得在藝術家傳記和考究上高潮迭起且不煩悶的藝術家故事。除了訪談以外,這部紀錄片用安迪沃荷情史的八卦性牽起所有他的事業、隱私和生活,還有最重要的是藝術創作裡對於美國社會中商業與藝術的看法。
同時許多片段也參雜著當年留下來的影像紀錄跟後面補足拍攝的演員影像交錯,讓人不會只是回顧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和事業,而是更全面性的了解這位藝術家在媒體背後真實的樣貌。
尤其做為一個同性戀藝術家在反同劇烈的美國時代,我認為安迪沃荷這為陰柔的白人同志形象是有著一定的戲劇性和對於當時追求固定標準的歐美社會一個反烏托邦式和進入下一種藝術時代的領頭羊。
同時也看出安迪沃荷與黑人藝術家之間,即便是一位白人同性戀者有著非主流的意識,也不見得可以同理一位被種族主義歧視的黑人,這點與如今才剛有些聲浪的美國亞裔受到部分講著黑人權益但卻歧視亞裔群體有著微妙的諷刺性。
《安迪沃荷:時代日記》作為一個美國資本時代、反同時帶、種族主義用著他日記的口吻去說,記住了這位同志藝術家,也記住了一個社會過去的樣貌,與如今狠準的未來預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84會員
752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武裝台中27部隊,1947》是部台灣紀錄片,以當年參與部隊和歷史學者去還原整起台中武裝起義的始末,也為在民國時期台灣中部各方人士組織領導的反抗當時國民政府的男女武裝組織,對於中國國民黨在台宣揚一黨獨大的獨裁貪汙、腐敗提出激烈肉身反制的台灣史。
但持續嘗試恐怖電影的台灣導演還是大有人在,2022年以偽紀錄片風格呈現的台灣恐怖片《咒》,以一位單親媽媽和她女兒的恐怖遭遇為主軸去追逐怪異事件的原委,在單親媽媽若男周遭人因為各種光怪陸離的慘事失去性命,和女兒怪異的行為和話語,一切的源頭都跟六年前那山中禁地有關。
經典名片《再見列寧》透過詼諧幽默的手法描繪歷史事件,亞歷山大過去父親曾叛逃到西德,留下母親與姊姊三人在東德長大,隨著時代東德群眾抗議聲浪劇烈亞歷山大的母親在一次遊行抗爭中不省人事,在睡夢裡東德正劇烈變化,當柏林圍牆倒塌時,亞歷山大這位忠貞愛黨的母親卻醒來了,他該如何粉飾太平讓母親以為還活在那東德時代
紀錄電影《尤里西斯》是已故法國女導演安妮華達的短篇紀錄片之一,敘述一張過去她在1954年拍攝的照片,裡頭有一張裸男的背影、海灘、死去的山羊與一位小男孩,安妮華達試圖透過這張照片,回去尋找當時拍攝的男人與男孩,順便回憶起拍攝的點滴,但當找到這位名為尤里西斯的男孩時,男孩卻不接受這段照片裡的回憶?
《恐怖室友全記錄》是一部以各種同住一屋的社會案件為主軸的紀錄片,一集都是一個單一事件,共有四篇駭人聽聞的恐怖室友和住客所作所為,讓觀眾頭皮發麻必並且為裡頭的主角遇人不淑感到婉惜,這部影集敘述案件始末和故事,讓人省思與陌生人同居時所需要的謹慎和界線。
日本網路劇《祈禱師怪談》改編獲得《幽》怪談實錄大獎得主的靈異作家鄉內心瞳著名的怪談作品《祈禱師鄉內》系列,以他現任祈禱師的親身經歷和同業所見所聞改編匯集而成的怪談故事,除了消災以外,也道出祈禱師鄉內自己最恐懼的大秘密。
《武裝台中27部隊,1947》是部台灣紀錄片,以當年參與部隊和歷史學者去還原整起台中武裝起義的始末,也為在民國時期台灣中部各方人士組織領導的反抗當時國民政府的男女武裝組織,對於中國國民黨在台宣揚一黨獨大的獨裁貪汙、腐敗提出激烈肉身反制的台灣史。
但持續嘗試恐怖電影的台灣導演還是大有人在,2022年以偽紀錄片風格呈現的台灣恐怖片《咒》,以一位單親媽媽和她女兒的恐怖遭遇為主軸去追逐怪異事件的原委,在單親媽媽若男周遭人因為各種光怪陸離的慘事失去性命,和女兒怪異的行為和話語,一切的源頭都跟六年前那山中禁地有關。
經典名片《再見列寧》透過詼諧幽默的手法描繪歷史事件,亞歷山大過去父親曾叛逃到西德,留下母親與姊姊三人在東德長大,隨著時代東德群眾抗議聲浪劇烈亞歷山大的母親在一次遊行抗爭中不省人事,在睡夢裡東德正劇烈變化,當柏林圍牆倒塌時,亞歷山大這位忠貞愛黨的母親卻醒來了,他該如何粉飾太平讓母親以為還活在那東德時代
紀錄電影《尤里西斯》是已故法國女導演安妮華達的短篇紀錄片之一,敘述一張過去她在1954年拍攝的照片,裡頭有一張裸男的背影、海灘、死去的山羊與一位小男孩,安妮華達試圖透過這張照片,回去尋找當時拍攝的男人與男孩,順便回憶起拍攝的點滴,但當找到這位名為尤里西斯的男孩時,男孩卻不接受這段照片裡的回憶?
《恐怖室友全記錄》是一部以各種同住一屋的社會案件為主軸的紀錄片,一集都是一個單一事件,共有四篇駭人聽聞的恐怖室友和住客所作所為,讓觀眾頭皮發麻必並且為裡頭的主角遇人不淑感到婉惜,這部影集敘述案件始末和故事,讓人省思與陌生人同居時所需要的謹慎和界線。
日本網路劇《祈禱師怪談》改編獲得《幽》怪談實錄大獎得主的靈異作家鄉內心瞳著名的怪談作品《祈禱師鄉內》系列,以他現任祈禱師的親身經歷和同業所見所聞改編匯集而成的怪談故事,除了消災以外,也道出祈禱師鄉內自己最恐懼的大秘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從職場的社會學校畢業一年多,超過400篇長、短文的文字筆耕,寫作是有趣的,特別是獲得讀者的迴響,更是感到無比喜悅;儘管不是來自金錢的對價關係,或是被朋友們發現過往所不知的面向(對,我有一點文筆),正是君子之交又多了一層認識。當然,這段期間獲得文稿邀約、專欄執筆、電視採訪,也算是意外收穫。
以前就聽說岸巡雷達上的雷情(對小漁船而言)只有光點,根本不知道小漁船誰是誰,只好都以小光點行徑是否怪異來判斷。現在更糟,AIS自動識別系統光點資訊亂標。
Thumbnail
❍❍ ❍❍ ❍❍ 喜歡圖文插畫的人應該都對《來喝下午茶的老虎》這本經典故事不陌生。 老虎來家裡下午茶的情節讀來有些不可思議,令人錯愕莫名,看到最後又不免讓人會心一笑。 也許繪本帶點童稚古樸的柔和畫風,多少淡化了老虎闖入家中的恐懼。從看著牠進門,坐在餐桌前,吃光桌上的點心、冰箱及廚櫃的零食,連水
Thumbnail
《迷失安狄》作為一部在大馬拍攝的 LGBT 題材電影,相比其他類型的作品,所面對的困境無疑是更多的,也需要足夠的勇氣去完成,但同時本片在各方面的呈現仍有待加強。
Thumbnail
聽小弟們說,最近有人找了殺手想刺殺我,目前還沒查到買兇的人是誰。 給我走著瞧,我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先生。」 「做什麼?」 「你有聽過安迪嗎?」 「滾,老子沒空。」 真的很討厭這家直銷,都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會沒朋友嗎? 話說,最近有一位專殺我們放高利貸的殺手, 很喜歡問人家有沒有聽過他, 該不會是
Thumbnail
……他劃掉「黑夜」,改成「月亮」。 生活在山洞之中,無聲無息,山洞之外,我沒有生活。妳代替我生活。
Thumbnail
近年來發生多起精障者傷人事件,法務部擬修法延長精神障礙者的監護處分,加強社會安全網,此種作法不僅將造成精障者監護的無限延長,也讓「隔離」精障者保護社會安全的方式引來反對意見,精障人權與社會安全的爭議再度浮上檯面......
Thumbnail
《法蘭西特派週報》描述期刊創辦人已死,而最終刊的內容+訃聞,進而描繪「創作」的意義與價值,並回應這個世代對於創作的疑問:「創作需要風格嗎?創作可以不管創作者的品性與背景嗎?創作必須感性與理性兼具嗎?任何人都需要創作嗎?創作會有結束的一天嗎?」。電影本身帶點黑色幽默,卻不是強烈的諷刺,而是可愛的嘲弄。
Thumbnail
我們不禁懷疑自己的信仰,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這份理應人人都有的光芒和溫暖,是否被搶去......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從職場的社會學校畢業一年多,超過400篇長、短文的文字筆耕,寫作是有趣的,特別是獲得讀者的迴響,更是感到無比喜悅;儘管不是來自金錢的對價關係,或是被朋友們發現過往所不知的面向(對,我有一點文筆),正是君子之交又多了一層認識。當然,這段期間獲得文稿邀約、專欄執筆、電視採訪,也算是意外收穫。
以前就聽說岸巡雷達上的雷情(對小漁船而言)只有光點,根本不知道小漁船誰是誰,只好都以小光點行徑是否怪異來判斷。現在更糟,AIS自動識別系統光點資訊亂標。
Thumbnail
❍❍ ❍❍ ❍❍ 喜歡圖文插畫的人應該都對《來喝下午茶的老虎》這本經典故事不陌生。 老虎來家裡下午茶的情節讀來有些不可思議,令人錯愕莫名,看到最後又不免讓人會心一笑。 也許繪本帶點童稚古樸的柔和畫風,多少淡化了老虎闖入家中的恐懼。從看著牠進門,坐在餐桌前,吃光桌上的點心、冰箱及廚櫃的零食,連水
Thumbnail
《迷失安狄》作為一部在大馬拍攝的 LGBT 題材電影,相比其他類型的作品,所面對的困境無疑是更多的,也需要足夠的勇氣去完成,但同時本片在各方面的呈現仍有待加強。
Thumbnail
聽小弟們說,最近有人找了殺手想刺殺我,目前還沒查到買兇的人是誰。 給我走著瞧,我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先生。」 「做什麼?」 「你有聽過安迪嗎?」 「滾,老子沒空。」 真的很討厭這家直銷,都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會沒朋友嗎? 話說,最近有一位專殺我們放高利貸的殺手, 很喜歡問人家有沒有聽過他, 該不會是
Thumbnail
……他劃掉「黑夜」,改成「月亮」。 生活在山洞之中,無聲無息,山洞之外,我沒有生活。妳代替我生活。
Thumbnail
近年來發生多起精障者傷人事件,法務部擬修法延長精神障礙者的監護處分,加強社會安全網,此種作法不僅將造成精障者監護的無限延長,也讓「隔離」精障者保護社會安全的方式引來反對意見,精障人權與社會安全的爭議再度浮上檯面......
Thumbnail
《法蘭西特派週報》描述期刊創辦人已死,而最終刊的內容+訃聞,進而描繪「創作」的意義與價值,並回應這個世代對於創作的疑問:「創作需要風格嗎?創作可以不管創作者的品性與背景嗎?創作必須感性與理性兼具嗎?任何人都需要創作嗎?創作會有結束的一天嗎?」。電影本身帶點黑色幽默,卻不是強烈的諷刺,而是可愛的嘲弄。
Thumbnail
我們不禁懷疑自己的信仰,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這份理應人人都有的光芒和溫暖,是否被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