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想像得到,在21世紀的今天,在中國最繁華的上海市,卻有著許多人處在飢餓邊緣的狀態下。這是2022年,武漢肺炎重新蔓延回到中國,上海市政府諸多過於嚴厲的措施,比封城更為極端的處置之下,搶菜、搶物資,已經是微不足道的困境,更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病人、老人、兒童,甚至家犬,受到不人道的對待。一切,只為了中國當局
鐵腕實施的「清零政策」。
在中國政府眼裡,清零是政策,鐵腕是手段,而人民的權益,則是最末端的存在。中國人權記錄長期欠佳,當然已不是新聞,近二十年來,中國各地不斷湧現的上訪、維權事件,以及伴隨著的各種冤情、冤獄與災禍,
中國維權運動早已是難以抹滅的近代人權紀念碑,刻劃著中國當局維穩暴政下的種種辛酸血淚。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首歌,或許只是一首以普通旋律描繪平凡人物的一首歌,卻紀錄著某一個不為我們所熟知的維權人士的故事。2008年起頻繁在中國活動的陳昇,結交了左小祖咒、艾未未、周雲篷等一票中國藝術家、民謠歌手,這些人在中國當局眼裡,多少有點異議人士的成分,當然也影響了陳昇對中國的態度。
這首〈普通的日子〉,收錄在2013年《延安的秋天》專輯裡,講述一位老先生姚寶華的經歷與心境。首先讓我們稍微認識一下這位歌曲故事主人翁,
姚寶華(1939-2020)是中國江蘇省常州市人,當地小學教師退休,長期為當地居民處理有關土地、產權糾紛,替村民打官司,可說是一名地區性的維權人士。2012年,他自己的房屋涉入強制拆遷爭議,加上他長年的維權背景,被當局以「涉嫌尋釁滋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等莫須有罪名,無視他70多歲高齡與病痛纏身,將他與家人羅織入獄,引起一連串官司與判決爭議。
在中國無數維權官司中,姚寶華或許並不是特別嚴重或獨特的案件,甚至也談不上如何轟動,然而這樣濫囚濫刑的事件,恰是中國人權素質低落的縮影。藝術家艾未未曾經創作並演唱一首〈姚寶華一家人〉,將姚寶華與妻子、子女所受的諸多不平等待遇唱進歌裡,可惜這首歌已經遭到刪除,並未能找到原始歌詞及音檔。(希望有朋友能告知去哪裡聆聽?)但可以想像,艾未未確實將這件事傳達給了陳昇,因而有了這首〈普通的日子〉。
你張著眼的看著他一家子捱著走開
姚寶華他哪裡知道不會再回來
在我們這樣的村子裡呀 都是普通的日子
哪裡會想到有一天連想像都犯了錯
我們都看過你在滿山遍野的油菜花開時
你給你的老爺子啊 修了個漂亮的墳
在寒風中你對著西風呼號
我還不如回到舊時代的那一年
這首歌以簡單溫柔的旋律展開,娓娓唱出一幅平凡的景象:滿山遍野的油菜花、寒風、西風、村民修了墳......看似普通的農村日子,卻隱含了一絲不平凡的悲傷氣息。如果只是如常的日子,又何必要在寒風中裡吶喊,「哪裡會想到有一天,連想像都犯了錯。」這樣的指控,並沒有明說是什麼樣的「犯錯」,然而因為瞭解了姚寶華和他家人的遭遇,一切又似乎不言而喻。
我們都看過你在滿山遍野的油菜花開時
你給你的老妻和你自己修了個漂亮的墳
在夕陽中你對著土地呼號 我哪裡犯了錯
還不如回到我習慣的舊時代
在我們這樣的村子裡啊 都是普通的日子
沒有人會因為你哭泣了 就覺得你悲傷
在某一年的某一天 這是普通的故事
你也可以選擇不說出來 讓他消失在風中
我們注意到,在歌裡反覆出現了幾個意象:修墳、舊時代、犯錯、普通的日子/故事,這些堆砌而不斷呈現的概念,勾勒出一個呼之欲出的對比:平凡的人性,特殊的時代。歌裡藉由旁觀者(我、我們)的視角,側寫姚寶華樸實平淡的人生,卻在一連串打擊之後懷疑起公平正義的存在,甚至不停興起「舊時代挺快活」、「還不如回到習慣的舊時代」,儼然在暗喻著新時代或當前局勢的不滿。
歌詞裡的「舊時代」,並沒有具體指稱是什麼時期或什麼背景,但以姚寶華的年紀而論,或許是指尚未解放前的中國(民國時期),或是社會尚稱安定的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社會,是哪一年代並非重要,而是姚寶華用以寄託並對比的當代中國,或許還有一點社會公平可言,也或許尚無太多貪婪的權力支配。無論如何,〈普通的日子〉旨不在呈現姚寶華個人所遭遇的不公對待,而是藉由這些看似內在心境的描繪,突顯出他在維權事件中所受到的強烈衝擊。
普通的日子,不普通的故事,這是強烈的反差情緒,也是「維穩」年代裡,中國最鮮明的矛盾。然而陳昇在這首歌裡,並不急著展現批判態度,反而是以溫柔、和緩,帶著些許哀傷、無奈的情緒來鋪陳,或許來自於他對姚寶華等維權事件的不夠感同身受,也或許是想要採取一種更抽離的人道主義關懷,畢竟他並非中國居民,無法也不宜介入太多,只能對這些不公不義的事件與底層人物,以歌曲代為發出不平之鳴罷了。
陳昇在《延安的秋天》專輯宣傳的電台專訪裡,曾提到這首歌的創作背景:
在專訪裡,他引述了艾未未所說的話,「當你變成無感的人,那你就會成為他們(當權者)期望的那種模樣。」也因此,拒絕沈默、拒絕無感,便是這首歌及其創作的核心精神。
面對這些土地的創傷與人權的傷害,陳昇沒有像許多知識分子或音樂歌手那麼冷漠,轉頭假裝沒有看見;而是以他能夠擁有的工具(書寫與歌唱),將他們的遭遇記錄下來,儘管這樣的行動可能是渺小的,甚至必須是委婉的表達方式,作為一個音樂創作者,陳昇選擇透過歌曲,將姚寶華的故事唱出,我們也才能窺見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土地上,還有這樣的故事正在發生著。
時至今日,年邁多病的姚寶華早已歷經牢獄摧殘,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這首〈普通的日子〉也幾乎為人所淡忘,聽過的人恐怕並不多。然而今日,維護民權的姚寶華們可曾減少過?侵害人權的體制又是否付出了什麼代價?這些問題的答案,恐怕是令人心寒的,甚至有更多為了利益與虛幻的祖國夢,前仆後繼前往中國賣小丑相的台灣藝人,全然漠視了那塊土地上持續加深的傷痕與苦痛。凡此種種,更顯得陳昇這首歌的可貴之處,彷彿一面照妖鏡,映照出人間諸多荒謬與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