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都有病人問這個問題,香港人好多都無辣不歡,當然也有人淺嚐,從微辣到麻辣,香港這個美食天堂,應有盡有,有人從來都吃辣,可能來自家鄉的飲食習慣,有人說自己是練就出來吃辣的本事,因為身邊的朋友家人都吃辣,(吃多了) 吃著吃著就越吃越辣,還經常相約朋友吃川菜湘菜,麻辣火鍋,燒烤等,那麼,吃了辣又會飲凍飲,通常不外乎啤酒及各類支裝罐裝飲品,週而復始,飲食習慣慢慢地變得味濃,不知不覺加重了口味,不論油鹽糖都越加重口味,這種飲食習慣適合香港人嗎?適不適合有人說要看體質,其實沒這麼複雜,每個地方的菜式及飲食習慣都有它的特性,只要稍稍研究一下傳統粵式飲食就清楚了解,廣東菜烹調方法不外乎蒸,悶,熬,煮,炒,燉,調味部分有醬油,鹽,糖,胡椒等,並冇辣椒,這也就說明了飲食是一種傳統保健智慧的延伸,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已規劃了最適合南方長年多濕熱氣候的飲食,所以香港人因先天氣候的關係並不適合常吃辣。
也有病人問,辣不就是辛香解濕的?多吃辣就解了我們最常見的濕氣,吃辣的時候最開胃云云,正正相反,辣吃多了脾胃更濕,中醫的脾胃基礎理論較複雜,不易懂,這裏就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同一碟菜,食材新鮮,調味簡單樸實,賣相也好,加了辣就覺得非常美味,讓人食慾大開,沒加辣頓然相對平凡,讀者留意,如菜式符合色香味,那麼我們的味蕾何以如此遲鈍,嚐不出食物本身的鮮甜可口?非得加辣不能下嚥?那是因為我們長期嗜辣,愛生冷,已傷及脾胃運化功能,產生濕又寒的消化系統,而舌苔厚膩,致無法嚐到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此刻為了吃好一頓飯,只能加辣,這種週而復始的飲食習慣,就像進了胡同,難以走出來。
最近疫情是大家關注的議題,在此提醒讀者,不論是脾胃濕熱或者濕寒的體質,不僅影響食慾,對於藥的吸收利用也會打折扣,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三天服藥就痊癒,有人要七八天只恢復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