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習一直以來都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有些人說不喜歡讀書,但是卻能夠在籃球場上發光發熱,或是能寫出動人的音樂,這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就是學習。
你之所以會學得學習無趣,是因為你不懂得一個人學習
真正的樂趣,在於個人實力提升時,也就是感受到「做得到」時才能夠嚐得到。就像你能夠一字不漏得背出課文,或是能夠用吉他演奏一首歌曲,完成當下那個成就感與反饋,那才是真正的推動學習的關鍵。
換言之,「實力必須提升,才會感覺到快樂」。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某些成功人士會不斷成長的原因,因為他們已經內化了這件事情,並且深刻的瞭解到應該要怎麼做才會讓他們感到快樂。
那你要知道的,是其實每個人都是可以做得到。但是有些人會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他心中理想的存在,所以在一開始就放棄,這也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體會到那個「做得到」的感覺,所以不願相信。
所以問題出在產生這種「做得到」的感覺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的確我認為這是許多人讀類似這種學習法相關書籍所以在學找的答案,因為他們不是不知道學習的步驟,而是在尋找如何快速得到「成就感」的方式。但這不應該影響自己要抱持「做得到」的心態來去學習,因為若以一個「自己可能做不到」的心態來學習,自己也就不會有正確的心態來去學習,也就更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那我們先不探討要花多少時間,而是先說說「學習」的步驟。其實學習可以直覺的分為「閱讀」、「背誦」與「確認是否記住」這三件事,而「做得到」的感覺會在達到階段三時出現。
「閱讀」只的是資訊的輸入,不管是透過影片、書籍或是任何的形式。「背誦」也就是內化的過程,這也可以稱作練習的過程。「確認自己做的到」就是「檢視成果」,透過測驗或是主動的輸出(比方說寫讀書心得),近一步確認自己是不是有確實內化的這些資訊。
那你會想問說,那這過程要花多久?我只能跟你說,要有耐心。要讓量造就值,讓自己在練習的時候更專注,並且要了解到,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春耕秋收。
所以要追求的不是如何「更快」學習,而是「更有效」
我們知道學習的步驟是「閱讀」、「背誦」與「確認是否記住」。那我們就很快的迭代這個步驟不就可以?且慢,既然我們知道步驟,那就讓我們也了解「學習的本質」,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更有效」的學習。
粗略來說,學習其實是「將外部的刺激儲存成腦中的長期記憶」的過程。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記憶、儲存、過程」三個部分。
- 「記憶」就是對於外部刺激所留下的印象,這又可以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而我們追求的就是長期記憶,也就是能夠儲存一天以上的記憶。
- 「儲存」就是大腦受到刺激後神經元改變形狀的結果。而所謂的聯想就是神經元彼此之間的連結,這個連結的強弱也就是記憶之間聯想的關鍵。
- 「過程」代表的是大腦吸收資訊的方式,也就是從「具體的經驗」帶出「反思的觀察」,再進行「抽象的假設」最後是「活動的實踐」。
書中是以煮泡麵為例,當我們第一次煮泡麵,或是第一次煮不同的泡麵時,我們會從Youtube影片或是包裝袋的敘述取得步驟的資訊,這些就是當下的「具體的經驗」。我們看到步驟中寫著「要加550ml的水」,那我們腦袋中就會開始聯想,550ml的水應該跟我的保溫瓶容量差不多,這就是「反思的觀察」。那在等水滾的過程中,我們有可能會翻找冰箱的食材,當看到雞蛋跟泡菜時,我們會想這個加進泡麵中會不會好吃?這就是「抽象的假設」。最後我們準備好食材,將它們加入鍋中開始煮,這個就是「活動的實踐」。那煮出來的泡麵很可能很好吃,也有可能太淡或太鹹,那這個又會成為新的「具體的經驗」
最後就是用正確的方法來學習
當我們了解到學習的「步驟」與「本質」後,再來我們就能夠過「正確的方法」學習。
這個方法就是「專注『探索、反覆、回饋』的善循環,並且不斷地以正確的方式重複練習。」
所以這裡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專注」,專注就是「在有了外界刺激後,腦中不管是主動或是被動與現有經驗或知識連結的的過程」,也就是「反思的觀察」,如果在學習的當下不夠專注,這代表的意思是自己並沒有將目前學習的東西與過往的經驗做連結,如此一來實際學習到的內容就會下降,變的沒有效率。
第二個是「探索、反覆、回饋」,說白話就是「找出自己的弱點,不要逃避,不斷重複,然後重複驗證接受回饋」。
第三個就是用「正確的方式重複練習」,也就是強化神經元之間的連結,成為如肌肉記憶一般的存在。
就像學打籃球一樣,了解到「學習的本質」就像是了解「籃球這個運動」;了解到「學習的步驟」就像是了解到「籃球的規則」;而了解到「學習的方法」就像是了解「如何帶球上籃或投籃」。但這些並不能讓我們成為一個好的籃球員,一個好的球員,也要有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
讓健康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幫助你
在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學習的方法後,我們當然也要有強健的體魄與正確的心理素質來成就這一切。更正確一點來說,這些才是一個人學習的基礎,沒有他們,再好的方法都沒有用。
所以讓自己有規律的運動、飲食與睡眠習慣也是關鍵。培養好習慣,戒掉壞習慣,不讓多餘的事情消耗你的注意力。
而當你覺得挫折時,要了解到這樣的挫折來自於想要比別人學得快、學得多,也就是「野心」。因此要減少挫折,就必須要放下野心,放下想要比別人更快、更輕鬆地想法就能學好的想法。回到要讓自己有信心的初衷,我們要抱持著「我也做得到」的信念,而不是「我也能更快做到」的信念來努力。
當你覺得不想學習時,你要知道這是因爲多巴胺是要等到專注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後才會開始分泌,所以其實放輕鬆就好。學習就好比在跑馬拉松,過程當然會辛苦,我們可以放慢腳步,但是還是要持續前進,等到越過了那個專注度的界線後,一切都會步上軌道的。
當你感到絕望時,有時候會感到絕望是因為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有力未逮時會產生的心理狀態。但你要知道,我們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痛苦。我們會有那麼多絕望的感受都是因為我們會自己腦補故事,然後自己拿那些故事嚇自己。要了解到自己能體驗到的只有此時此刻而已。所以何不讓我們就專注在此時此刻?因此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能分清楚「實際存在的痛苦」與「腦中虛構的痛苦」,不要讓自己陷入自己所創造的精神牢籠中。
希望我的分享能讓你更了解這本書,也能夠幫助到你。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內容,就幫我按個愛心鼓勵我吧!林登的一週一書,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