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進彼此的故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雯青小組的聚會形式,可能就如小組之名,充滿「ㄨㄣˊ青」味。我們聚會次數不多,但似乎總是走「深度」路線(小組長自己面壁,但好像也沒有要反省的意思)。第一次加入的夥伴,將會訝異於燒腦程度,以及「滿溢」的能量與動力——相信自己不會被貼標籤。由於大家都能試著認真聆聽別人的生命經驗,故事有了被瞭解的可能,因此給人有所歸屬、立足於世、向外伸展的力量。
(以上這些不是小組長自己說的)
本週聊聊的內容是「原生家庭關係的修復」——會用這個主題來聚會的信仰團體應該也不會太多吧(笑)。既然有「修復」,代表一定有損傷。講到生命中與家庭關係的損傷,確實不會太歡樂。
而一直到聚會結束後,我才意識到:咦,小孩們都跟大人們一起聚會耶,所以邊玩邊吃東西,耳朵邊不知道吸收了什麼進去——比如說,大兒子就會三不五時湊過來,順便發表意見。
意識到這件事情後,其實覺得很有意思;而且應該(又是)很少見的,在大人誠實的試著言說自己的(脆弱與痛苦)故事時,小孩也同時在場。於是,什麼也沒法掩飾。
而也許並不需要掩飾。回想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對於「故事」是相當匱乏的。(祖)父母與晚輩的對話,幾乎只能在 「呷飽沒」的這種等級。除了我們上一代並沒有受到 「言說自己故事」的啟蒙之外,我相信很重要的影響之一,也是因為他們所成長的時代——從228到後來的漫長戒嚴——是人不能夠「暢所欲言」的時代;人人心中都內建小警總,進行傅柯式的自我審查。人無法往內探究故事,便只能轉而論及各種 「言不由衷」,或以物質生存為主的貧乏談話。
囡仔人有耳無喙,這句話不是沒緣由的。
另外,文化也已然習慣將 「大人/父母」塑造成某種堅不可摧的假象,但這是最脆弱的假象。
在《故事裡的心理學》裡,有一句話衝擊著我:當我們意識到人格面具的問題時,若不想對社會價值觀,以過度認同人格面具的心態去靠近父權的話,人有什麼選擇?作者的解答是:可以從自身的經歷、家族歷史——也就是故事,去建立認同。對未來感到茫然的青少年,家族的歷史和父母親年輕時的奮鬥過程,會提供他們方向感,從而對自己的出身有更高程度的認同。(95頁)
在繪本的世界裡打滾這麼多年後,我才很深的體悟到:我是「故事匱乏」者。這是我沒有料到,繪本與故事給我的震撼。人生於世,必須建立在故事之上。而故事不是從遠方、不是教科書、不是歷史課本裡的知識,故事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故事就是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因此,當我回過神來,意識到孩子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參與在大人的故事言說裡,我是相當受到鼓舞——因為這是我沒有料想過的事。在我跟繪本、小孩打交道的經驗中,我是知道議題不設限的重要性,這和兒童的「培力」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有人會認為,談死亡太沉重,不是小孩該承受/接觸的。
但是,那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而等到大人認為的「合適」年紀,難道不總是「為時已晚」嗎?大人的很多擔心與害怕,往往只會成為脆弱的推手,而不是成為反脆弱的助手。
在這樣的聚會中,小孩看到大人的真性情,一起在當中,看著大人如何說自己的故事、看著大人也有恐懼、害怕、擔心、焦慮、憤怒、傷心……套句成員的分享:「孩子也能看到父母堅強又脆弱的面向(父母並非全能),還有父母能在某個地方被尊重與接納,有所歸屬的一面」。
我想起了,有好多繪本,都在談著家族故事的傳承與延續。席勒說:Deeper meaning resides in the fairy tales told to me in my childhood than in the truth that is taught in life(「我童年聽到的童話,比人生教給我的真理,意義更深遠」——《一隻叫做葉子的北極熊》的引言)。
我相信,大人跟孩子,會在故事裡茁壯起來,並成為彼此連結的森林之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篇為Hen Book說書人亨利,參與完昨天小組讀書會後的心得分享。亨利此篇隨筆本無標題,我取用他文章中提到的「擁抱」,結合讀書會文章的「脆弱」主題,同時也以「擁抱」向亨利鍾愛的神學家Miroslav Volf致意。
    2022年剩下的4個月,聚會命運無敵坎坷的雯青們,每個月將選讀一篇亞洲婦女資源中心出版的《活出上主形象的喜樂》中的文章。開張第一篇,選的是〈為人母親的神學省思〉。此篇文章寫於20年前。20年前做女性神學,與20年後做女性神學,時空上都有劇烈的變化。我感謝前人辛苦的開路,把此篇當成是個「引子」
    安息:按下暫停鍵 安息:正增強的槓桿 安息:平靜
    那麼,到底信心/信靠/信仰(faith),到底是什麼?我們總會說要信靠,但追根究底,這似乎是不容易清楚定義的事。對每個人來說,faith是什麼呢?
    既然是雯青小組,當然要來很有ㄨㄣˊ化的小組宗旨說明(自己說的)。雯青小組的精神,就是「在欉青」
    此篇為Hen Book說書人亨利,參與完昨天小組讀書會後的心得分享。亨利此篇隨筆本無標題,我取用他文章中提到的「擁抱」,結合讀書會文章的「脆弱」主題,同時也以「擁抱」向亨利鍾愛的神學家Miroslav Volf致意。
    2022年剩下的4個月,聚會命運無敵坎坷的雯青們,每個月將選讀一篇亞洲婦女資源中心出版的《活出上主形象的喜樂》中的文章。開張第一篇,選的是〈為人母親的神學省思〉。此篇文章寫於20年前。20年前做女性神學,與20年後做女性神學,時空上都有劇烈的變化。我感謝前人辛苦的開路,把此篇當成是個「引子」
    安息:按下暫停鍵 安息:正增強的槓桿 安息:平靜
    那麼,到底信心/信靠/信仰(faith),到底是什麼?我們總會說要信靠,但追根究底,這似乎是不容易清楚定義的事。對每個人來說,faith是什麼呢?
    既然是雯青小組,當然要來很有ㄨㄣˊ化的小組宗旨說明(自己說的)。雯青小組的精神,就是「在欉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常常有一種迷思:只要工作能力強,就一定能當上主管。然而,現實真的如此簡單嗎?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一探究竟。 ​ 小明是某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在公司待了五年,以他的程式設計能力堪稱一絕。每當遇到棘手的技術問題,同事們總是第一個想到他。小明也因為出色的表現,多次獲得年度最佳員工獎
    Thumbnail
    股票市場的熱度,其實也跟產業的更迭連動,除了反應市場的預期,也映照出個人職涯經營和選擇的挑戰與機遇。 在無法完全將目標量化的職涯經營中,如同投資一樣,我們往往會看到某些不斷被挑戰與踩坑的誤區,這包括:資訊落差、努力落差與情感落差。
    Thumbnail
    昨天有個VIP跟我說,她覺得過年放假沒什麼,很多地方沒營業,不會影響她太多,但最難過的就是封關期間不能交易😂,果然是位投資成癮患者。 雖然大部分的人2/8才放假,但為了方便交割和帳務進行,📒台北股市將於2/5提早封關,❌6號、7號有上班但不開盤,💡2/5就是舊曆年的交易最後一天。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看到新聞的消息,讓我想起萬丹的旅行,那時到處都是田地,但是看不到稻米,反而到處都是一畝畝的小草,這情形讓我倍感奇怪,也好奇是怎樣情形。 請問這都是什麼啊? 紅豆啊!(原來不是雜草) 這怎麼採收呢? 機器啊!(不是一顆顆摘) 曾住台南彰
    Thumbnail
    上了大學離開原生家庭後,每一次與原生家庭的重逢都像是另一種新的學習,學習在彼此生活缺席的那些日子裡,各自又經歷了些什麼,又累積了些什麼。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嘗試習慣與適應小時候心中身為照顧者的他們,也正在經歷人生的衰退與力不從心的時候,彷彿自己也在預期那些人生無可避免也即將經歷的階段。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常常有一種迷思:只要工作能力強,就一定能當上主管。然而,現實真的如此簡單嗎?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一探究竟。 ​ 小明是某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在公司待了五年,以他的程式設計能力堪稱一絕。每當遇到棘手的技術問題,同事們總是第一個想到他。小明也因為出色的表現,多次獲得年度最佳員工獎
    Thumbnail
    股票市場的熱度,其實也跟產業的更迭連動,除了反應市場的預期,也映照出個人職涯經營和選擇的挑戰與機遇。 在無法完全將目標量化的職涯經營中,如同投資一樣,我們往往會看到某些不斷被挑戰與踩坑的誤區,這包括:資訊落差、努力落差與情感落差。
    Thumbnail
    昨天有個VIP跟我說,她覺得過年放假沒什麼,很多地方沒營業,不會影響她太多,但最難過的就是封關期間不能交易😂,果然是位投資成癮患者。 雖然大部分的人2/8才放假,但為了方便交割和帳務進行,📒台北股市將於2/5提早封關,❌6號、7號有上班但不開盤,💡2/5就是舊曆年的交易最後一天。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看到新聞的消息,讓我想起萬丹的旅行,那時到處都是田地,但是看不到稻米,反而到處都是一畝畝的小草,這情形讓我倍感奇怪,也好奇是怎樣情形。 請問這都是什麼啊? 紅豆啊!(原來不是雜草) 這怎麼採收呢? 機器啊!(不是一顆顆摘) 曾住台南彰
    Thumbnail
    上了大學離開原生家庭後,每一次與原生家庭的重逢都像是另一種新的學習,學習在彼此生活缺席的那些日子裡,各自又經歷了些什麼,又累積了些什麼。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嘗試習慣與適應小時候心中身為照顧者的他們,也正在經歷人生的衰退與力不從心的時候,彷彿自己也在預期那些人生無可避免也即將經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