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納部落
坐了好久的車,
來到第一個景點,
也是吃午餐的地方。
大約二十年前,
一個月中兩度到茂林風景區,
最近幾年也到茂林賞紫蝶。
但卻是第一次造訪多納部落。
原來多納里也是屬於茂林區,
是茂林區最深山的村落,
屬於魯凱族原住民部落。
相傳有兩位獵人和一隻狗,
經過今日的多納里去打獵。
多納里有一個沼澤地,
每次狗狗經過沼澤地的河岸,
都不肯離去,
後來獵人回到部落,
並帶部落頭目前往,
發現該沼澤地,
是一個水源充足,
並有多重山作為屏障,
適合居住的一個好地方。
經過族人協調之後,
遷移到現在的多納里。
隨即另一個部落也遷移至此居住。
過了不久,
又有第三個部落,
也看到遠方冒著黑煙,
而派人前來探勘,
隨後亦加入多納部落居住,
形成更大的一個部落,
就是今日的多納里。
日治時代名叫屯子社,
二戰後即改名為多納。
茂林區改制前叫茂林鄉,
屬於下三社魯凱族群。
分成三大部落:
茂林里、萬山里及多納里。
石板屋
茂林鄉過去以石板建造石板屋,
萬山與茂林兩大部落
之石板屋已消失了,
唯獨多納部落
還保存23間傳統石板屋,
可居住的有12間,
其他的就是石板與
水泥磚塊搭建的改良式石板屋。
石板有公母之分,
石板屋的靈感來源,
其實來自百步蛇的鱗片。
公石板密度高較堅硬,
用來蓋屋頂。
母石板蓋屋頂堅硬度沒那麼高,
用來舖設地板及砌牆用。
傳統分辨公母石板,
則利用敲擊出的聲音
及顏色深淺分辨。
公石板顏色暗深(深黑),
敲起來聲音清脆。
母石板顏色較淺(灰黑)。
敲起來聲音較低沈。
以前族人從溫泉溪採集板岩,
用鐵槌、刀片就近裁切,
只憑目測就能切得筆直。
敲石板時,
膝蓋要壓在石板中間,
石板用祖傳的繩結綁好,
再利用頭的力量背起來,
要走至少2、3公里回家。
禮納里學童利用祖先傳下來的繩結綁石板。(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攝)
鄉公所規劃石板造街,
希望吸引觀光客來此一遊。
但改以現代機器
切割整齊的石板屋,
和傳統由族人,
齊心以智慧、體力,
堆砌而成的舊石板屋相比,
少了質樸和團隊合作的意義。
原住民套餐
肚子餓加上有點暈車,
隨意找了家店點了套餐,
飯菜湯都不太熱,
頗符合原住民隨性的本色。
套餐裡有兩小塊原住民粽,
一塊是小米粽,
另一塊是黑糯米粽。
傳說中多納村,
是台灣黑糯米的故鄉,
每年舉辦黑米祭〈Tapakarhavae〉」,
來紀念上天的恩賜,
並祈求來年豐收。
以前在其他原民部落,
吃到的奇拿富,
都是小米粽,
第一次吃到黑糯米奇拿富。
石板烤肉是主菜。
朋友另外點了香腸,
吃起來有點粉粉的。
看見對面有店家寫芋頭香腸,
又上網查詢了一下,
原住民香腸叫「布魯谷」,
是用豬小腸灌入芋頭粉、
絞肉和豬血做成的。
同行的姊姊,
買了兩顆烤蕃薯,
補償飯菜不熱的空虛。
姊姊兩顆大蕃薯花了50元,
後來上車聽其他團員說,
他買兩顆小蕃薯也是50元,
原來原住民思考邏輯簡單,
不用太計較啦!
魯凱族圖騰
停留時間只有一小時,
我們步行到多納國小,
也稱「古納達望民族實驗小學」,
因為當地居民稱自己的部落為
「古納達旺(Kunadavan)」。
學校工程進行中,
壁飾呈現魯凱族圖騰意象,
百步蛇、陶壺、百合花不斷出現。
百步蛇神被當作守護神,
加以崇拜、祭祀。
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
男人具有貴族身份
或部落族人認定的英雄(勇士),
女人則必須是純潔無瑕的,
才有資格配戴。
陶壺是祭祀必備之物,
被視為傳家的聖物。
原想走勇士步道,
到祭人頭場看看。
步道已崩毀要繞遠路,
受限於時間不夠,
只能往上眺望。
認識的領隊小奇,
曾經捨棄用餐去拍照,
借用他的相片。
以前部落被侵襲,
勇士出草處決侵略者,
取回侵略部落者人頭,
人頭經過巫師施法去除惡靈,
擺放在人頭台,
以此祭慰族人靈魂,
並表彰勇士功勳。
這個景點在村落外,
一般人都會覺得心裡毛毛的,
就連族人也不會特別去。
祭人頭場旁木雕圍繞著小丘,
是狩獵休息站。
另有一說,
小丘是埋葬老鷹的墳塚。
狩獵休息站,當初獵人會在此聚集等候其他獵人,再一同出發。
上車前在「一山沐咖啡屋」
喝了紅肉李愛玉。
這間原住民咖啡店,
得過三次咖啡杯測冠軍,
沒有時間慢慢等和品嚐,
成為下次再訪的理由。
龍頭山休憩園區
下午到龍頭山休憩園區,
主要是看環流丘地形。
環流丘會經過曲流階段,
也就是舊河道是繞道走,
等到新河道截彎取直,
被新舊河道包圍的山丘,
就是所謂的環流丘。
依照解說牌,
蛇頭山是曲流,
而龍頭山是環流丘。
我們是走在龍頭山脊上,
往下看龍吐珠。
木棧道開始往右看,
可看到蛇頭山。
龍頭蛇頭傻傻分不清楚,
朋友笑說此處龍蛇雜處。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步道上看不到蛇頭山。
龍珠周圍長滿甜根子。
是龍是蛇可能要發揮想像力。
龍頭山步道沿著稜線建造,
遠望木棧道,
宛如小號的萬里長城,
所以又稱為小長城步道。
走在步道上居高臨下,
看著多納橋和多納高吊橋,
一下一上,一左一右,
肩負著兩側交通功能。
走完小長城步道,
經過一小段產業道路,
可到達多納高吊橋,
橋邊的公廁有原民圖騰。
高吊橋機車可以通過,
但不能停留。
當地居民經常騎車經過,
所以行走時要注意閃避。
回程時同學往望夫崖亭,
我們則去吃愛玉、紅豆糕。
上車時又發生了大地震,
往高雄市區飯店途中,
團員在遊覽車上,
關心地震災變新聞,
也很慶幸安全下山了。
夜遊高雄燈塔
入住飯店後,
我們一群人走到棧二庫,
搭乘渡輪到旗津,
從渡輪賞夕陽。
共享豐盛的海鮮合菜大餐,
步行到高雄燈塔。
這是全台首座夜間開放,
結合輕食飲品、
文創商品的燈塔。
高雄燈塔是全台唯一
與砲台共構的燈塔。
1883年興建,
1918年改建。
已超過百年歷史,
被列為市定古蹟。
燈塔位於旗後山山頂,
所以要走一大段爬坡。
從燈塔眺望高雄港與市區美景,
多了燈光的裝飾,
有另一種風情。
回程搭郵輪往鼓山,
渡輪棧二庫往返旗津線,
只有週休二日行駛,
是為了觀光客加開,
且營運到晚上7點半。
鼓山往返旗津線,
營運時間到午夜。
因為這是高雄人,
日常的交通路線,
很多人騎機車渡港。
從鼓山渡輪站,
再步行到輕軌站,
搭乘輕軌回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