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如何快速釋放負面情緒-瑟多納釋放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代的情緒管理

在高壓早已成為常態的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的職場、復雜的人際關係、萬物齊漲的大環境。所有人如同一個失去卸壓閥的壓力鍋,時刻經歷著情緒波動,一不留神,負面情緒如暴風般席捲而至。許多人外在的武裝看似牢不可破,但卻禁不起絲毫觸碰,可能會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間點潰堤。

去年的一則新聞讓我印象深刻「某國營機構的主管在假日輪職時情緒失控,拿鐮刀狂砍下屬的辦公桌,這一幕被監視器記錄下來,也嚇到回到辦公室的同事們。新聞熱度發酵後,負責人跳出來表示,相關同仁均被調職,日後也將啟動不法侵害調查程序。」

辦公室與鐮刀這兩個毫無關聯的元素,在這起新聞中被湊到了一起,讓人感到既荒誕又心酸,成年人失控的代價何其高。

raw-image


清除內在障礙

面臨一波負面情緒襲來時,當下我們往往選擇壓抑,身處一個不鼓勵展現情緒的大環境下,這個選擇看似最合理,但同時也傷害最大。

在《零阻力的黃金人生:清理內在的瑟多納釋放法》一書中,作者雷文森提供一個釋放情緒的有效方法,出自瑟多納釋放法,整套方法的核心架構在於「釋放」,重點是釋放感受。

思想和感受間的關係如同樹葉與樹枝,樹葉的生命力來自樹枝,樹枝傳遞養分樹葉才能存在;思想的生命力則是來自於感受,如果除去滋養某個思想的感受,那麼對應的思想也會消失

雷文森將鉛筆形容為自己的情緒,而手則是意識,當手緊緊抓著鉛筆不放,會感到不舒服,繼續抓著不放,那種不適則會加劇。恰如其分地形容我們與情緒間的拉扯,忘了其實是自己緊抓著不放,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放手


回到初始狀態

雷文森進一步解釋心智的運作方式,他將人比喻為一個容器,在容器的底部鋪了一層黃金,但在上方放置了一些蘋果,所以當我們從上往下看時,只能看到堆積如山的蘋果。更糟的是,對許多人來說,這些蘋果還是爛的。

當意識到這樣的狀態時,心智的運作模式為立刻買新的蘋果往上堆,可想而知很快又腐爛了,只好又去買新的,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

但其實只要清掉爛蘋果,在清理的過程中,底下的黃金也會重見天日。最終發現,根本不需要再往上放置物品。

我們從小到大被外界灌輸的各種思想、情緒、框架,潛意識像海綿一樣照單全收,以致無法看清自己,更遑論展現真正的自我,有時甚至連欲望都不是自己的。


瑟多納釋放法(Sedona Method)

瑟多納釋放法可以相當簡單,一共分為五個步驟:

1.在情緒出現時(或回想自己想釋放的事件),將注意力放在浮現的情緒上,並問自己,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情緒的釋放是從現有的感覺開始

2.容許這個感覺的浮現,包括隨之而來的畫面、聲音(或語言)、感受(或行為)

這一步是整個釋放法的重點所在,一般我們的情緒會一再的被觸動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容許它自然存在的空間,以致這股能量一直滯留在我們身上找尋出口的關係。

3. 問自己你能夠放它走嗎

所有在釋放流程中所提出的提示句,其重點並不是在字面意義的本身上,而是在「提示」上。所以在回答問題時都不需經過思考或顧慮,直接看自己內心的第一反應就可以了,而且不論答案是〝能〞還是〝不能〞都不會妨礙釋放的。

覺察當下的情緒是三種基本情緒本源(想要認同/控制/想要安全)之間的哪一種,不論答案是什麼都請繼續下一步。

4. 問自己:你願意放它走嗎?不論答案是什麼都請繼續下一步。

5. 問自己:什麼時候放它走?

這只是在提示你「現在」就可以放手了,但其實任何時候都可以決定放手 。

在回答問題時,以直覺作答,並對自己誠實。重點並不在於你回答什麼,而是你有沒有要釋放。當你決定放開,就是釋放的契機。

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有掌控的能力,只要感到任何不良情緒產生,都可以直接放掉


九種情緒狀態

以下這幾種情緒,也可以藉由五步驟釋放

raw-image

操作建議


  • 在一天當中,除了在進行各個行程的過程中同時作放下練習外,也安排專屬的時間做練習。


  • 每當被激起任何情緒或壓力大時,就作釋放練習。


  • 從中得知自己今天本來可以更覺察,以及明天可以多注意哪些地方,藉此做為持續放下的動機。


  • 注意自己的抗拒,並釋放抗拒的感受。


(本書所提供的方法是針對日常生活的情緒處理,如有嚴重心理、情緒問題建議立即洽詢專業人員。)



58會員
39內容數
無論時代如何變換,歷史的巨輪它不曾停歇,它所展現的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有時遠比小說更精彩。這裡定期為您摘錄一個歷史片段,為您講述一段動人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生活中融入這三種情緒,就能幫助我們更快達成目標、對抗孤獨還有改善健康。我們的世界正在快速改變,從前在職場制霸的技能和策略,到今天未必適用。必須重新思考社會互動與情緒本質的重要性,才能在追求個人目標、改善身心健康的同時,在瞬息萬變的職場有一席之地。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身心就像一個人的容器,過去黏著的情緒殘骸可能淨化或洗滌你的覺知,也可能陷溺其中,使覺知受到遮蔽。
如果有個新上市的藥物宣稱,它可以改善焦慮、增強記憶力、提升專注力及改善失眠,你是否會心動?你是否會懷疑其真實性?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在生活中融入這三種情緒,就能幫助我們更快達成目標、對抗孤獨還有改善健康。我們的世界正在快速改變,從前在職場制霸的技能和策略,到今天未必適用。必須重新思考社會互動與情緒本質的重要性,才能在追求個人目標、改善身心健康的同時,在瞬息萬變的職場有一席之地。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身心就像一個人的容器,過去黏著的情緒殘骸可能淨化或洗滌你的覺知,也可能陷溺其中,使覺知受到遮蔽。
如果有個新上市的藥物宣稱,它可以改善焦慮、增強記憶力、提升專注力及改善失眠,你是否會心動?你是否會懷疑其真實性?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七覺悟: 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這是第七:出家梵行覺。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前面討論的少欲、知足、精進、智慧,都是為了培養智慧資糧;而第六覺則是說明如何培植福德資糧。 這就是第六:布施平等覺。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五覺悟: 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這是第五:多聞智慧覺。我們前面說過,要常常生起智慧的觀照,並安住在佛法的正念中,才是真正的精進。而智慧的培養,必須要假借多聞。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這是「知足守道覺」。 心不知足的人,不但不能獲得內心的安樂,而且自然而然就會拼命追求,結果往往就是增長了種種罪惡。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來分別學習這八個「覺」的內容。 第一、無常無我覺,這說到正見。 就像一輛車子,它可以開到任何地方,但如果方向錯誤,則開得越快,離目標越遠。車子本身並沒有對錯,對錯在於司機的認知。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良因法師 隨筆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談論一個主題:「如何安住身心」。 我們接觸佛法,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安頓這念「不安」的心,它總是像猴子一樣四處攀緣、片刻不停,讓我們不堪其擾;唯有透過佛法的學習和修持,才能使它安住下來,乃至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解脫。
Thumbnail
每個人每過一陣子,總會碰上一段思想負面、態度消極的時期,或許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極度空虛、或許你對現狀不滿足甚至感到厭煩、或許你開始質疑自己與這個世界......。我們難以拒絕這樣的低谷期來臨,但或許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讓自己更快速且安然地度過這段敏感與負面的時期,以下就推薦三個小編覺得挺有效的小方法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七覺悟: 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這是第七:出家梵行覺。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前面討論的少欲、知足、精進、智慧,都是為了培養智慧資糧;而第六覺則是說明如何培植福德資糧。 這就是第六:布施平等覺。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五覺悟: 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這是第五:多聞智慧覺。我們前面說過,要常常生起智慧的觀照,並安住在佛法的正念中,才是真正的精進。而智慧的培養,必須要假借多聞。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這是「知足守道覺」。 心不知足的人,不但不能獲得內心的安樂,而且自然而然就會拼命追求,結果往往就是增長了種種罪惡。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來分別學習這八個「覺」的內容。 第一、無常無我覺,這說到正見。 就像一輛車子,它可以開到任何地方,但如果方向錯誤,則開得越快,離目標越遠。車子本身並沒有對錯,對錯在於司機的認知。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良因法師 隨筆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談論一個主題:「如何安住身心」。 我們接觸佛法,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安頓這念「不安」的心,它總是像猴子一樣四處攀緣、片刻不停,讓我們不堪其擾;唯有透過佛法的學習和修持,才能使它安住下來,乃至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解脫。
Thumbnail
每個人每過一陣子,總會碰上一段思想負面、態度消極的時期,或許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極度空虛、或許你對現狀不滿足甚至感到厭煩、或許你開始質疑自己與這個世界......。我們難以拒絕這樣的低谷期來臨,但或許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讓自己更快速且安然地度過這段敏感與負面的時期,以下就推薦三個小編覺得挺有效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