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我「痛」故我在──《正發生》的私密書寫與普世價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第 78 屆威尼斯影展一鳴驚人奪下金獅獎的《正發生》(Happening,2021),由黎巴嫩裔法籍新銳導演 Audrey Diwan 執導,法裔羅馬尼亞演員 Anamaria Vartolomei 飾演女主角 Anne。
電影改編自法國當代重要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半自傳性質的同名小說(台灣書名譯為《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敘述在墮胎尚違法的六〇年代,意外懷孕的文學院女大生鋌而走險、想方設法將肚子裡「小怪物」弄掉,以胎兒之死換取自我重生,是一段難以啟齒卻刻骨銘心之經歷。
一、執行墮胎者;二、協助墮胎的醫生、助產士、藥劑師或其他相關人士;三、接受墮胎者;四、宣傳墮胎和避孕思想者,皆得判刑罰鍰。
上述第二類人士,可將其驅逐出境,或是永久、暫時禁止執業。
──《拉盧斯新版大辭典/一九四八年版》
*影像化策略與疼痛敘事
相較於原著從事發三十多年後回望,嘗試透過文字重構印象場景的「追溯體」,《正發生》抓穩影像敘事之優勢──直接、緊迫、充滿感官刺激──企圖讓觀者與 Anne 一同感受肉身的痛楚及孤立無援的焦慮不安。
鏡頭自始至終,近距離地緊緊伴隨 Anne,大量頸後手持跟拍加上淺焦運用,以構圖營造出觀者容易代入的視覺情境。而關鍵墮胎場景的「第一人稱視角」切換,更如殺手鐧般將痛感最大化──或許可說,Diwan 的影像化策略除了善用壓迫式攝影與不和諧單音配樂等技巧,將非預期懷孕隨時間流逝、風險程度遽增的急迫具象化之外,更試圖打造出日常中的「疼痛敘事」,將女性普及卻鮮少搬上檯面的私密經驗公開訴說,以「正視」做為「賦權」之起步。
提到女性及疼痛經驗,很難不將《正發生》與同年在坎城影展掄元的《鈦》(Titane,2021)一塊兒討論──兩部的導演都是四十歲上下的法國女性,皆以第二部長片即攻頂三大影展的氣勢震撼影壇,且作品都語不驚人死不休,欲宣揚女體自主權、拓展身體疆界的態度十分激進。
然而《鈦》承襲「肉體恐怖」類型元素,融合人機雜交、雌雄變異等超乎常理的情節,並佐以浮誇的殺戮設計,無疑是要觀者跳脫寫實邏輯,以「概念優先」的路徑去參透創作者形式背後欲傳達的意涵。雖然導演 Julia Ducournau 堪稱痛覺營造之能手,但當「獵奇感」盈滿到一定程度,觀者便能輕易地逃逸至風格化的類型屏障後方,將眼前所見之畫面與日常生活切割。於是《鈦》中真正使人倒抽一口氣的疼痛描繪,不是別墅大開殺戒,或結尾邁向死亡的臨盆,而是「用洗手台敲斷自己鼻子」、「歡愛時用力啃咬乳環」等一般人可以想像、也做得到的日常經驗。
相較之下,《正發生》形塑的痛楚則再真實不過了,在找到墮胎婆置入導管,成功流掉孩子之前,Anne 曾遍尋更簡單、更「經濟實惠」的打胎方式──包含央求醫生開「催經針」回家施打(雖然後來發現內容物是安胎用的雌二醇),絕望之際甚至拿毛線針深入體內自戕,卻因過於疼痛而無法執行下去。
「和身敗名裂相比,插進陰道的毛線針無足輕重。(頁46)」
如此的疼痛敘事,絕非為了展現壞女孩偷嚐禁果的下場並予以威嚇,而是意圖去補足因法律/宗教/輿論/道德眼光施壓,不得不轉往地下的女性經驗──那些受妖魔化而未曾被好好訴說的墮胎行為當中的空白。
「許多小說談到墮胎,可從未描述詳細經過。發現自己懷了身孕的女孩,轉眼間就已打掉小孩,其中過程付之闕如。(頁39)」
在準備及承受墮胎當下,女人的下體不再是神秘、充滿誘惑引人探索的性感象徵,亦非散發母性光輝、作為生命起源的聖潔甬道,而是充滿血水、分泌物和破碎組織的脆弱器官──沒有社會意義,不用承擔母親的責任,不用拿來配合性交之用途,而回歸到最原始的肉體本身。
「痛覺」儘管折磨,卻也是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讓我們意識專注於肉身上的感受,唯有在感到疼痛時,身體才完全是自己的,也只能是自己的。
所以《正發生》中疼痛敘事之必要,便相當於拋開外在枷鎖、奪回女性身體自主權之必要。
*愈私密的愈普世,女人之間的孤立與連結
「有些女人讓我心生認同。她們當中有些已經作古,有的尚在人世,有些真有其人,有的只是虛構的小說人物。在我心裡,這些藝術家、作家、小說女主角、童年回憶裡的女人,緊緊相繫在一起。我感覺,她們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頁44)」
奇妙的是,當墮胎與個人疼痛經驗等私密敘事被推至極限時,竟幽微地產生一種普世性,或更像是種共謀──我被拉進妳生命最晦暗的片刻當中,見證妳的脆弱不堪,因此往後妳的痛楚和記憶將在我體內延續,而我再也無法裝作事不關己。
相較於原著全然以女主角的思緒和自我對話構成,Diwan 改編電影版本時加強了許多配角們的存在感並建立其個性,試圖勾勒出六〇年代女性的不同面貌。
其中最明顯之處便在於,Anne 從獨來獨往,變成隨時和兩個好姊妹集體行動,她們一起打扮、修改裙子、上舞會、討論男孩,在少女閨房中展現對性的好奇。而當三人中最活潑外向、處領導地位的 Bridgette 急切地分享兒時如何偷看哥哥的色情雜誌,並在她們面前自慰、自豪地說「我大概是全世界最懂做愛的處女」時,卻絲毫不知眼前兩位皆已有過性經驗,甚至還有一個有孕在身。
這個場景很好地展現了:再好的姊妹淘之間,仍會有不能說的禁忌話題。而三人中個性較溫和的 Helene,也是等到事過境遷、Bridgette 不在場時,才向 Anne 坦承自己曾有過多次做愛經驗,沒有意外懷孕只是「運氣比較好」。
在保守氛圍籠罩的六〇年代,壓抑女性的力量很可能也來自女性──妳可以和我一起渴望性愛、幻想自己是妓女,但這與真的嘗試、真的「變成蕩婦」是截然不同的。
電影中 Anne 在課堂上、宿舍中接收到的惡意和羞辱,大都來自於其他女孩,也使得她遇到麻煩時,尋求幫助的第一人選不是朝夕相處的好姊妹,而是修習同一門課,年紀較長、較有社會經驗的男同學。儘管她心知肚明,「懷孕」這個等同於「絕對有過性經驗」的事實,可能會大大改變男性看待自己的眼光,將自己歸類至「淫蕩壞女孩」之列,進而產生輕薄之意。但在肚皮日漸隆起、走投無路之際,利用自身殘存的「女性優勢」召喚男性欲望,也只是為了找回自體完整性所不得不經之道。
*身體自主權與階級意識
安妮.艾諾對身體自主權的高度意識,以及質疑社會現行規則的反動思維,在六〇年代顯得十分前衛。
故事從頭到尾,Anne 皆未與「母性」沾上半點關係,沒有漸漸對肚中胎兒產生情感這回事,也沒有因殺生之道德壓力而打消墮胎意念,她始終將女性的「選擇權」和「自我人生規劃」擺在優先順位。但也不代表實行過墮胎的女性就必須和「母親」這個身分全然切割,因此她能夠在體內仍放有流胎用導管時,心安理得地說:「我以後可能也會想要小孩,但不會為了他賠上整個人生。」
甚至,看似全然站在生產對立面的墮胎,反倒能回過頭來使女性更加理解生產,正如在宿舍廁所拉出胎兒並剪斷臍帶的那一刻,既是「接生」也是「迎死」,而生與死從來就是一體兩面。
「剛出生的嬰兒不時哭著。我的房裡沒有搖籃,不過我也經歷了生產,我不覺得自己和隔壁的女人們有何不同。我甚至覺得自己比她們多懂了些什麼,因為我的孩子已經不在人世。生平第一次,我感覺自己踏進女人的陣營,富有傳宗接代重任的女人。(頁123)」
Anne 會如此抗拒在不合適的時間點成為母親、變成家庭主婦,很大動力來自於她的原生家庭──出身工人階級的她,是家中第一位上大學的人,她有正處於「階級翻轉」中的自我認知,也深諳若將胎兒誕下,關乎未來的一切憧憬將灰飛煙滅,而「未婚媽媽」這個標籤會掩蓋住她所有其他角色,以及曾為自己努力過的證據。
「雖然我通過高中會考,擁有文學學士學位,一旦未婚懷孕,也扭轉不了註定的悲慘命運……我活活被逮住,在我體內生長的東西,可以說,相當於社會的挫敗。(頁31)」
電影更透過 Anne 與母親互動的小細節,建立她在翻轉階級這條路上的不得回頭──每周末例行返家,母親令父親給予零用錢的名義是「讓她去買小說」,而飯後 Anne 順手幫忙整理碗盤,母親見狀則說「不要洗碗,去唸書」。
母親投射強烈的階級向上驅力於 Anne,著實顯現出如她一般經歷一、二戰的艱苦傳統女性,難以伸張自我,必須將厚望寄予下一代之無奈心情。這卻也阻斷母女倆的連結,使得 Anne 在處理懷孕徵狀、阻止自己「成為母親」的過程中,無法從最能夠同理、分享切身經驗的母親身上獲取建議。
*寫作的力量,遙遙致敬安妮.艾諾
「我從不覺得自己犯了罪。我唯一譴責自己的部分,是我竟然讓這種事發生,卻不曾回顧這段經歷。就像一份被白白糟蹋的禮物。我的人生,也許只有唯一一個真正的目標:將我的身體、感覺、想法化為文字,也就是說某種清楚易懂、普遍性的東西,讓我的生命完完全全融進其他人的腦海和生活。(頁136)」
雖然電影撇去事後追溯的敘事法,改採簡單的順時、線性邏輯,讓焦點更加聚集於「當下」滲透出的不安與驚惶,但 Diwan 也不忘置入獻給寫作者和文學的小巧思,並在結尾遙遙致敬了安妮.艾諾。
諸如文學少女們談及閱讀時能感受到作者的眼神──卡謬透徹而直接,沙特則視線模糊;或者教授發覺 Anne 成績退步,特別單獨約談,表達對她才華的期待與隨之而來的擔憂。原著中也提到,比起墮胎帶來的疼痛和風險,懷孕反應導致寫作難以專心、論文進度無法推展,這些「智識與專業技能的喪失」更令她感到害怕。
當胎兒從體內離開,危機解除,Anne 慢慢回到從前的生活步調,也終於能向文學教授坦承先前學業退步是因為生了病──「一種專門侵襲女人的病,會把人變成家庭主婦。」經歷了這一切後,她更明白自己的志向不僅是當老師,而是寫作,將這些未曾被好好對待的生命經驗如實記載下來,使它們不只是在陰暗小巷中流竄的「口耳相傳」,而能被建檔、白紙黑字地留在可以被正當尋找到的角落,讓往後遭逢相同煩惱的女人,不用再望向一片虛無。
電影結束在期末考當天,一直以懷孕週數計時的字卡,終於回歸正常,顯示出確切的日期。考試正式開始前,教授以雨果之言鼓勵同學們保持對文學的熱情,Anne 若有所思,接著翻開空白試卷,動筆,畫面驟暗。
但我們知道,她的故事與創作,才正要發生。
全文劇照提供:好威映象
註:
內文引用均來自:張穎綺(譯)(2003)。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臺北市:大塊文化。(Annie Ernaux,200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實說,動畫版《木偶奇遇記》遠比真人版要大膽、驚悚、暗黑許多。當初看動畫版時,就有在猜「現在的迪士尼作品,應該不敢拍出這麼恐怖的情節吧?」(迪士尼這些年在意識形態的選擇更趨於保守)事實證明,真人版也確實把抽菸的畫面給刪除,使得藍普維克化身為驢的畫面,震撼度削弱許多。
魏爾德對電影視覺與風格是頗具野心的,《別擔心親愛的》透露出她能駕馭更複雜的調度、更強烈的特色,但或許就是太著重於此,也或許與電影本身無關的各種事件造成分心,讓她忽略整體劇本的架構與節奏。尤其教人扼腕的是,電影尾聲在聲音及影像的氣勢方面,幾乎要堆疊出喬登.皮爾等級的高潮,但劇情本身的問題讓一切洩了氣。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從各種角度切入,呈現出楊牧的樹的剖面,使我們嚮往那棵樹的生長。有人,不僅是有情,亦是對話與傳授,朝向一首詩,或循著一首詩,我們有一天也能成為他人的老師,繼續將理念傳遞下去。
《花樣年華》英文片名為「In the Mood for love」,在愛裡所懷抱的種種心緒、展現的情態,就是一場花樣年華。曾在愛裡的不甘寂寞、不願服輸,卻又在最值得綻放的年華裡,狠下心過上了一段無人過問的日子,若還有什麼放不下,說起來便化作傳說,封存在樹洞裡,年華逝去,心事落地,任其風塵——大時代下
「預告,一分鐘後我要親你,要逃就趁現在。」這句令人印象深刻、心動不已的台詞,出自 韓國網劇《語意錯誤》。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說,上架串流後強勢攻占了排行榜冠軍數週,更獲譽為「南韓 BL 劇天花板」,作為橫空出世的 BL 劇黑馬,其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天時地利人和,團隊劇本演員的完美組合!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老實說,動畫版《木偶奇遇記》遠比真人版要大膽、驚悚、暗黑許多。當初看動畫版時,就有在猜「現在的迪士尼作品,應該不敢拍出這麼恐怖的情節吧?」(迪士尼這些年在意識形態的選擇更趨於保守)事實證明,真人版也確實把抽菸的畫面給刪除,使得藍普維克化身為驢的畫面,震撼度削弱許多。
魏爾德對電影視覺與風格是頗具野心的,《別擔心親愛的》透露出她能駕馭更複雜的調度、更強烈的特色,但或許就是太著重於此,也或許與電影本身無關的各種事件造成分心,讓她忽略整體劇本的架構與節奏。尤其教人扼腕的是,電影尾聲在聲音及影像的氣勢方面,幾乎要堆疊出喬登.皮爾等級的高潮,但劇情本身的問題讓一切洩了氣。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從各種角度切入,呈現出楊牧的樹的剖面,使我們嚮往那棵樹的生長。有人,不僅是有情,亦是對話與傳授,朝向一首詩,或循著一首詩,我們有一天也能成為他人的老師,繼續將理念傳遞下去。
《花樣年華》英文片名為「In the Mood for love」,在愛裡所懷抱的種種心緒、展現的情態,就是一場花樣年華。曾在愛裡的不甘寂寞、不願服輸,卻又在最值得綻放的年華裡,狠下心過上了一段無人過問的日子,若還有什麼放不下,說起來便化作傳說,封存在樹洞裡,年華逝去,心事落地,任其風塵——大時代下
「預告,一分鐘後我要親你,要逃就趁現在。」這句令人印象深刻、心動不已的台詞,出自 韓國網劇《語意錯誤》。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說,上架串流後強勢攻占了排行榜冠軍數週,更獲譽為「南韓 BL 劇天花板」,作為橫空出世的 BL 劇黑馬,其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天時地利人和,團隊劇本演員的完美組合!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迪莉婭深知,自己要做的是改變體制,而投票正是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又足以撼動世界的行為。她太明白,若欲改善自己的處境,絕非央求某個天上掉下來的善意,而是制定新的規範,新的政策,漣漪掀起浪潮,才能催生新的理念。這讓電影變得不只關乎某一位女人的生活,而是牽引著眾多義大利女性的群像。
Thumbnail
當《那些年》裡的一切都變得可以拆解、琢磨、理解以後,純粹的喜歡不復存在,過往的感受與記憶不斷地更新並疊加在原本的喜歡之上,融進我的記憶裡,而最終,對於《那些年》的喜歡也隨著時間逐漸變了形。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觀看《我的完美日常》,更多的是體認到生命本真的存在,役所廣司飾演的平山,其肉身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無明所繫,愛緣不斷。單單只用「詩意」一詞並不足以呈現平山生命中的靜謐與哲思,隨著日日循環的生活,以及細密牽引於心底與人的連結,文溫德斯是在低限度的表現方式中,展現生命更為強大的有機性和精神力。
Thumbnail
由役所廣司飾演的主角平山似乎活在一個時間停止流動的時空裡。他聽幾乎早已被串流音樂淘汰殆盡的卡帶,在午餐時用底片相機拍攝透過樹葉縫隙流瀉而下的光影,從某個角度來說,《我的完美日常》像是對於當代主流價值的溫柔反叛──人類其實可以這樣活著,單純的勞動,不擁有華美的物質生活,靈魂卻依舊飽滿。
Thumbnail
橫跨語言的唇齒、兩座顛倒的晨夕,諾拉與海聖不只輕輕在街頭擦肩,他們相伴,相擁,這是因緣;停駐兒時階梯,靜佇深夜紐約,他們相望、輕聲告別,這也是因緣。《之前的我們》刺癢而親密,作為一部典型的 what-if 電影,諾拉、海聖與亞瑟各自持佔著關係裡的不同端點,卻有同生為人的自疑:如果⋯⋯
Thumbnail
末日是我觀測、思考、並成為《奧本海默》其後的「我」的種種。末日是將以下趨近為零,把「它」們鎖死:當你尚未、無法成為我的起點之前,當我尚未、無法成為你企及終點之後。而我,在零的另一端等「你」。遇見。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某種意義上也是《世界上最爛的人》的另一個宇宙,如果說每一次的選擇都將開闢另一個平行時空,《世界上最爛的人》的茱莉有幸在三十歲的上半場覓得暫時安棲身心的地方,席格娜則是三十未立大不幸。茱莉和席格納最大的不同是誠實,茱莉願意承認自己是一片混沌,席格娜還沒能直面自己內心的虛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迪莉婭深知,自己要做的是改變體制,而投票正是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又足以撼動世界的行為。她太明白,若欲改善自己的處境,絕非央求某個天上掉下來的善意,而是制定新的規範,新的政策,漣漪掀起浪潮,才能催生新的理念。這讓電影變得不只關乎某一位女人的生活,而是牽引著眾多義大利女性的群像。
Thumbnail
當《那些年》裡的一切都變得可以拆解、琢磨、理解以後,純粹的喜歡不復存在,過往的感受與記憶不斷地更新並疊加在原本的喜歡之上,融進我的記憶裡,而最終,對於《那些年》的喜歡也隨著時間逐漸變了形。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觀看《我的完美日常》,更多的是體認到生命本真的存在,役所廣司飾演的平山,其肉身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無明所繫,愛緣不斷。單單只用「詩意」一詞並不足以呈現平山生命中的靜謐與哲思,隨著日日循環的生活,以及細密牽引於心底與人的連結,文溫德斯是在低限度的表現方式中,展現生命更為強大的有機性和精神力。
Thumbnail
由役所廣司飾演的主角平山似乎活在一個時間停止流動的時空裡。他聽幾乎早已被串流音樂淘汰殆盡的卡帶,在午餐時用底片相機拍攝透過樹葉縫隙流瀉而下的光影,從某個角度來說,《我的完美日常》像是對於當代主流價值的溫柔反叛──人類其實可以這樣活著,單純的勞動,不擁有華美的物質生活,靈魂卻依舊飽滿。
Thumbnail
橫跨語言的唇齒、兩座顛倒的晨夕,諾拉與海聖不只輕輕在街頭擦肩,他們相伴,相擁,這是因緣;停駐兒時階梯,靜佇深夜紐約,他們相望、輕聲告別,這也是因緣。《之前的我們》刺癢而親密,作為一部典型的 what-if 電影,諾拉、海聖與亞瑟各自持佔著關係裡的不同端點,卻有同生為人的自疑:如果⋯⋯
Thumbnail
末日是我觀測、思考、並成為《奧本海默》其後的「我」的種種。末日是將以下趨近為零,把「它」們鎖死:當你尚未、無法成為我的起點之前,當我尚未、無法成為你企及終點之後。而我,在零的另一端等「你」。遇見。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某種意義上也是《世界上最爛的人》的另一個宇宙,如果說每一次的選擇都將開闢另一個平行時空,《世界上最爛的人》的茱莉有幸在三十歲的上半場覓得暫時安棲身心的地方,席格娜則是三十未立大不幸。茱莉和席格納最大的不同是誠實,茱莉願意承認自己是一片混沌,席格娜還沒能直面自己內心的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