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淡水,經過老師的家,想到老師與師丈之間的相處,不禁莞爾一笑。
老師說,她現在自己知道,自己也是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卻又期待師丈能理解她,當師丈的反應不對,她就會生氣與傷心,認為師丈不愛她。
為這樣的狀態我想了個比喻: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一些反應,是連自己都被嚇一跳、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或是做出這樣的回應的。也可以說,自己的內心或是潛意識,不斷的在出考卷給自己(理智的那個自己),然後我們努力作答的過程中,就不斷的提升自我了解的能力。雖然答案是否正確仍是未知,而且常常會有新的題目出現,但大體來說,如果不去逃避作答,假以時日我們對於大部分的答案是會有把握的。
而老師和師丈之間的狀態,就像是老師出了一張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考卷給師丈,師丈作答之後老師就批改全錯,然後老師就覺得生氣:你怎麼可以沒答對?一定是你太不用心或是沒認真準備吧?但到了要檢討考卷的時候,老師其實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所以就不檢討了,或甚至老師以為自己知道答案但實際上並不是如她所想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師丈很無辜吧?而且也會無所適從吧?更有可能覺得委屈或憤怒,因為出考卷的人如果自己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怎麼有資格去改考卷還說別人不用心呢?
了解自己真的是一生的功課,現在我覺得可以用一生的考試來形容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