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消費就是個陷阱,你知道的

但這個陷阱裡面站著一個帥哥/美女

你就覺得這陷阱是個

喜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9會員
612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百不是端點,也不是榮譽 該記住的是: 終點也是起點 原來,前天那篇文章「一樣就是不一樣」是在方格子貼的第100篇,紀念一下!
用道德譴責別人。 其實這譴責餃子的內餡說穿了就是「忌妒」! 這餡,吃起來翻譯翻譯是----為何他可以我沒有?
你對誰有足夠的絕望了之後 你就能夠對他有真正的包容!
咖啡,只不過就是文青的餿水...... XD
網路上po的美照,會讓人誤解世上美女多。 其實,這只是一個 倖存者偏差 的例子罷了。 會po網的多就是對自己有自信、或長得美、甚至是很會p圖的。 其他人在這些集合圈外的,不會po出照片的。 透徹了這樣的道理後,根本就不必焦慮自己,原來,那些都只是少數。
有嗜好其實是好事 但是,可怕的是 你把嗜好給堅持了 因為一旦堅持多半成了一個坑
一百不是端點,也不是榮譽 該記住的是: 終點也是起點 原來,前天那篇文章「一樣就是不一樣」是在方格子貼的第100篇,紀念一下!
用道德譴責別人。 其實這譴責餃子的內餡說穿了就是「忌妒」! 這餡,吃起來翻譯翻譯是----為何他可以我沒有?
你對誰有足夠的絕望了之後 你就能夠對他有真正的包容!
咖啡,只不過就是文青的餿水...... XD
網路上po的美照,會讓人誤解世上美女多。 其實,這只是一個 倖存者偏差 的例子罷了。 會po網的多就是對自己有自信、或長得美、甚至是很會p圖的。 其他人在這些集合圈外的,不會po出照片的。 透徹了這樣的道理後,根本就不必焦慮自己,原來,那些都只是少數。
有嗜好其實是好事 但是,可怕的是 你把嗜好給堅持了 因為一旦堅持多半成了一個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哈囉大家👋🏻!最近滑IG📱的時候,有沒有被各種「斜槓」、「副業」、「被動收入」的資訊轟炸到懷疑人生?😵‍💫是不是常常焦慮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企業創造的需求,通常很好辨識;但社會醞釀,社會風氣,所衍生出來的需求,往往會讓人陷入: 我是不是也應該要這樣。
Thumbnail
通常他們的行為模式從微妙的控制開始,如:持續監視伴侶的行為、限制伴侶與朋友和家人的聯繫,甚至限制伴侶的外出時間。這些行為通常會升級為更明顯的壓迫和操控,例如隨意質疑伴侶的忠誠度,並使用這些疑問作為精神虐待的工具,如羞辱、責罵、威脅,甚至在公共場合制造醜聞。
Thumbnail
要小心,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与人比较的人,你可能会看到别人的优点,以为那就是他们的日常,但实际上,这是远离真相的故事。例如,你可能会看到某人是个大老板,而自己只是小员工。事实是,你只是看到了他们的外在表现,而未看到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 为什么要小心呢?比较成了不去做的借口。 太多时候,“我怎么能够进步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0bshYLaYw五、六年級學生在小米田,跟著耆老施作陷阱。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學習的點點滴滴都是泰雅族人的山林智慧。 學生不斷嘗試,在過程中常常遇到困難,有的被陷阱夾住,有的陷阱不靈光,最終響起歡呼聲,那是成功的喜悅! 有
Thumbnail
我們是否曾設立下未來的目標或習慣,卻因為工作或是生活的忙碌,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忘、疲憊,甚至是選擇了放棄,於是回過頭來對失敗或是自我感到了失望?在這本書中,作者用許多的理論與案例,傳達環境的影響>意志力的理念,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不能只依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塑造環境,透過環境的改變來培養我們的習慣。
Thumbnail
之前參加一個在談邪教與療瘉主題的座談會,有觀察提問到,要怎麼分辨自己正在參加的療癒團體是不是邪教呢?主持人之一的鄧惠文醫師提到,如果有一個組織告訴你,可以不用努力就能達到某種療效,那可能是一個警訊。 要面對生命的痛苦,並且去思考它,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對被生活折磨到乾枯的靈魂,與其再去與之搏鬥,不如
Thumbnail
我們總樂於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能讓我們獲取大量專業經驗,卻也更容易誘使我們受限於專業框架,而花越少時間學習新的事物,導致落入能力陷阱。
Thumbnail
多年來 同樣的陷阱 我一再的一頭栽入 每次我忘了有多疼痛 心被夾得滲血 獨自療傷 爬出陷阱 重新振作 但不久 我又在同一個陷阱掉落 一次再一次
Thumbnail
「只和具有類似信仰的人交往,容易造成『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人們不再願意表達一個更微妙或更複雜的觀點......選擇保持沉默......這種沉默讓整個群體相信沒有對立的觀點,每個人都在從眾的過程中向呼聲最高的意見靠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哈囉大家👋🏻!最近滑IG📱的時候,有沒有被各種「斜槓」、「副業」、「被動收入」的資訊轟炸到懷疑人生?😵‍💫是不是常常焦慮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企業創造的需求,通常很好辨識;但社會醞釀,社會風氣,所衍生出來的需求,往往會讓人陷入: 我是不是也應該要這樣。
Thumbnail
通常他們的行為模式從微妙的控制開始,如:持續監視伴侶的行為、限制伴侶與朋友和家人的聯繫,甚至限制伴侶的外出時間。這些行為通常會升級為更明顯的壓迫和操控,例如隨意質疑伴侶的忠誠度,並使用這些疑問作為精神虐待的工具,如羞辱、責罵、威脅,甚至在公共場合制造醜聞。
Thumbnail
要小心,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与人比较的人,你可能会看到别人的优点,以为那就是他们的日常,但实际上,这是远离真相的故事。例如,你可能会看到某人是个大老板,而自己只是小员工。事实是,你只是看到了他们的外在表现,而未看到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 为什么要小心呢?比较成了不去做的借口。 太多时候,“我怎么能够进步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0bshYLaYw五、六年級學生在小米田,跟著耆老施作陷阱。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學習的點點滴滴都是泰雅族人的山林智慧。 學生不斷嘗試,在過程中常常遇到困難,有的被陷阱夾住,有的陷阱不靈光,最終響起歡呼聲,那是成功的喜悅! 有
Thumbnail
我們是否曾設立下未來的目標或習慣,卻因為工作或是生活的忙碌,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忘、疲憊,甚至是選擇了放棄,於是回過頭來對失敗或是自我感到了失望?在這本書中,作者用許多的理論與案例,傳達環境的影響>意志力的理念,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不能只依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塑造環境,透過環境的改變來培養我們的習慣。
Thumbnail
之前參加一個在談邪教與療瘉主題的座談會,有觀察提問到,要怎麼分辨自己正在參加的療癒團體是不是邪教呢?主持人之一的鄧惠文醫師提到,如果有一個組織告訴你,可以不用努力就能達到某種療效,那可能是一個警訊。 要面對生命的痛苦,並且去思考它,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對被生活折磨到乾枯的靈魂,與其再去與之搏鬥,不如
Thumbnail
我們總樂於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能讓我們獲取大量專業經驗,卻也更容易誘使我們受限於專業框架,而花越少時間學習新的事物,導致落入能力陷阱。
Thumbnail
多年來 同樣的陷阱 我一再的一頭栽入 每次我忘了有多疼痛 心被夾得滲血 獨自療傷 爬出陷阱 重新振作 但不久 我又在同一個陷阱掉落 一次再一次
Thumbnail
「只和具有類似信仰的人交往,容易造成『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人們不再願意表達一個更微妙或更複雜的觀點......選擇保持沉默......這種沉默讓整個群體相信沒有對立的觀點,每個人都在從眾的過程中向呼聲最高的意見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