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不難,好好說話很難。委婉令人誤解、直率可能傷人;從惡意出發的讚美如刀上蜜,從善意出發的諍言禍福難料。怎麼說話?說些什麼?用6個W(when、 who、where 、why 、what and how) 一次明瞭我們該怎麼教孩子好好說話。
天氣寒涼,特地為孩子準備泡了暖身暖胃的柚子茶,讓他帶到學校飲用。孩子在下課時間開開心心地拿出甜中微酸的愛心柚子茶飲用,沒想到,卻被經過座位旁的男同學說:
「妳在喝什麼? 好像尿喔~」
頓時周遭的同學七嘴八舌笑她在喝尿。孩子忍住想哭的衝動挨到回家,一到家就丟下書包就憋不住地大哭,並且宣稱以後再也不要喝這種奇怪的東西⋯⋯。
我們是不是也曾經不經思考,自以為沒惡意而說出一些令他人難堪、受傷的言語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說出不當的言語後,卻告訴對方:「對不起,我說話比較直,你不要介意喔~」 ,試圖把自己的過失包裝成直爽的美德?
傷人的言語如箭,射出去就收不回來,已成的傷口就算塗了再厚的雲南白藥也需要時間才能癒合結痂。
孩子班上的男同學常常跟班導師頂嘴,干擾上課秩序。男同學的家長也承認孩子在家中你一言我一語,常讓父母氣得火冒三丈,但該家長抱怨完後,卻還能理直氣壯地說:「這個年紀的男孩子不都是這樣嗎?」
這是什麼錯誤認知?
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會頂嘴,就順理成章認為所有中高年級的男孩子都會頂嘴?
如果我們把孩子頂嘴視為理所當然,意味著我們忽略了在孩子的養成過程中,作為父母應該扮演的角色。
是什麼樣的環境,讓孩子養成頂嘴的習慣?
是什麼原因,讓父母在家中承受孩子的頂嘴,讓老師也要受到相同待遇,甚至使同學老是要忍受上課過程被打斷?
說話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孩子選擇用頂嘴的方式回應,我們能不能引導他選擇更好、更有效達到目的的溝通方法?
孩子在模仿大人中成長,我們說話的態度、口氣、用詞遣句都會被複製再造。父母的身教是行為,父母的言教是說話,關於說話,有幾點是我們要深思的:
1. WHY 為什麼說話? 是為了說三道四,還是沒話找話說,抑或是為了利益別人而開口?
2. WHO 說話的對象? 對長輩要恭敬,對平輩要和氣,對晚輩要溫厚。
3. WHERE 說話的地點場合? 不在大眾場合說秘密,不在隱密處說他人私事。
4. WHEN 說話的時機? 人事時地物的觀察+判斷說話對象的心情
5. HOW 怎麼說話? 態度要誠懇、口氣要溫和、語調要柔軟堅定、音量要適中、眼神要專注、耳朵要傾聽。
6. WHAT 說什麼? 不為善利益之事不說,多說無益之事不說、無意義之言不說、非親眼說見之事不說。說出的言語要能利益別人,讓人心向善、讓團隊和合,是誠實語、柔軟語、和合語。
說話不難,好好說話很難。
言語只是工具,可以利人也可以傷人,父母有責任從家裡開始,跟孩子分享說話的6W。
口為禍福之門,言語之教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