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要和大家分享另一位也是因為改變觀念也成功改變人生命運的真實故事---袁了凡。
袁了凡先生生於明朝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卒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享壽七十四歲。浙江嘉善人,早年被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知道了「生死有命,遲速有時」,所以淡然無求,後遇雲谷禪師,為其開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道理,遂改別號「學海」為「了凡」。
了凡先生深深服遵雲谷大師教誨,盡其一生,實行改過積善之法,成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傑出典範。《了凡四訓》原名《訓子文》,是袁了凡先生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文理具暢,開啟人的智慧。清末明初,佛門淨土宗十三祖師印光大師極力提倡,在當時印量已經達數百萬之多,因而流通甚廣。
淨空老和尚學佛之初,深受這本書的利益,認為是解救今世眾生苦難、劫難之不二法門,也是學佛之人,入佛境界之大根大本,故而多次宣講,發明幽致,務令聽者,都解其義,實行其事,改變命運,創造幸福美滿的人生。由此可知,這本書雖不是佛經,學佛人應該視作佛經尊重,作為學佛入門,深信因果的階梯。
○【了凡四訓】原文----立命之學
【原文】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學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後余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余告知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余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
余遂起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沉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郁為師。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准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譯文】(余,是了凡先生自稱)。我童年時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家境不優裕,母親勸我不要念書考取功名去學醫,這樣既可以養活自己,又可以救濟病苦之人,如果醫術精湛又可成一代名醫,是我父親的心願。之後我在慈雲寺遊歷時,遇到一個老人家,鬍鬚很長,相貌魁梧,不像凡人,袁先生就生起恭敬心,向他行禮。他就告訴我說 : [ 你命中做官,明年就會考取秀才,為何不讀書? ],我就把母親勸我別讀書去學醫的緣故告訴老人家,並且請問老人家姓氏、從何而來?
老人家姓孔,雲南人,得邵康節先生【皇極經世書】的正傳,從定數上來看,應該傳給你。我就帶孔先生回家,並告訴母親這件事,母親說:好好招待他,並試試他算的靈不靈。一測試,果然都應驗,自此就很相信孔先生的推算。就起了讀書之念,於是找表兄沈稱商量,說: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私塾教學,我可以送你到郁海谷先生那裡寄學,我就拜郁先生做老師。
孔先生為我推算說 : [ 你明年縣考秀才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學考是第九名。],我明年赴考,一年三次的考試名次皆對。(了凡先生經過一年三次考試,與孔先生所算完全相符,這才相信命運。) 所以就請孔先生為我算一生吉凶禍福,孔先生說 : [ 某年參加考試第幾名,某年補廩 ( 領國家獎學金,名額有缺可補上),某年當貢 ( 可升上國家學院的學生 ),出貢後某一年會當四川縣長,在任三年半就要告老還鄉。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可惜命中無子。]
我就一一記下孔先生所言,以備日後忘記。從此以後,凡是遇到考試,他推算的名次先後,都一一應驗算定絲毫不差,只有當廩生領國家九十一石五斗米糧時,可以從廩生升到貢生,可是只領廩米七十餘石,屠宗師(教育部長)就批准我補升貢生,我心中開始懷疑孔先生的推算了。
後來果然被代理提學楊先生駁回,不准補升貢生。一直到丁卯年,了凡先生三十三歲,此時主持教育的長官殷秋溟先生,在閒暇時重新翻閱考卷,突然發現了凡先生的考卷,非常感嘆地說:「這五篇文章的見解文字,等於五篇奏議,寫的真好!怎可讓這樣有德行有學問之人,老於窗下,當個窮秀才?」於是再次為他申請補貢,此次批准了。連之前的食米一起算,確實是九十一石五斗才出貢,我才完全相信一個人的命運,早晚都有定時,強求不得,我心也定了下來,不再有妄想奢求了。
【原文】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此生。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問其故。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人之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會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余問曰。然則數可逃呼。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譯文】了凡先生在燕都(北京)住了一年,他終日靜坐,不再讀書 。( 因為既然一切都是命,想什麼都枉然,把妄念都停住了。事實是他被命運所拘束,無可奈何。) 第二年他從北京回到南京(南雍)的國子監,未上學之前,先去南京【棲霞寺】訪問 雲谷禪師 。跟雲谷禪師對坐三日三夜,未曾說一句話。禪師問 :「凡夫之所以不能成為聖人,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纏縛,心定不下來,你靜坐三日,不見你有妄念,是什麼緣故?」我說 : [ 我被孔先生算定,一生命運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就算想要妄想,也是白費工夫就不再多想了!] ( 雲谷禪師是當時一位佛門高僧大德 )
雲谷禪師笑說 :「我本以為你是一位英雄豪傑,原來只是凡夫。」我問 : [ 怎麼說? ],禪師說 : [ 人只要有起心動念,就會被命運所拘束。什麼人能超越命運? 沒有妄念的人,就不被命運所拘束。極善之人天天行善,福業天天增長,所以他的命運算不出來;極惡之人天天作惡,惡業天天增長,但因過去生中所積的福未折損完,命運也算不出來。你二十年來被孔先生算定,不會思考改變轉動一分一毫,難道不是凡夫? ]
我問禪師 : [ 人既然有命運,命運能夠逃避改變嗎?], 禪師說 : [ 命運是由自己造作,福報也由自己去求。古聖先賢著作經典中的明訓,我們要相信。佛經中說 : 『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不可說謊言乃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大戒,諸佛菩薩怎會說謊騙人嗎 ? 我再問 : [ 孟子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是我可以求得的,功名富貴乃身外之物,如何能夠求得? ]
【原文】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余以實告。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積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衿惜名節。常不能舍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保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譯文】禪師說 : [ 孟子沒說錯,是你理解錯了。你難道沒聽六祖慧能大師說過,一切福田都是由自己的善念去造作來的,我們從真心中求,一切從自己善念做起(求在我),一定有感應,不只得仁義道德,亦可求得到功名富貴。內外雙得,這才是所求有益於得。如果不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一心改過向善,而只知道向外用盡方法追求功名富貴,就算得到了也是命裡有的,命理沒有的,你還是得不到。內外雙失,沒有任何益處可以改變命運。]
禪師問 : [ 他算出你的一生命運是如何? ], 我據實以告。禪師問 : [ 你自己反省應該得到功名嗎? 應該有兒子嗎? ]。我深深反省很久後,認為不應該。因為官場中人都有福相,我自己福太薄;又不能積極行善累積福報,從基礎上培養自己的厚德。沒有耐心不願做太繁瑣之事;心胸狹小不能包容別人;時常喜歡出風頭,以才智壓制別人;想什麼就說什麼,隨便妄談不能謹言慎行,這些都是薄福之相。
大地雖然汙穢,但是土地肥沃能生長出許多東西;水太清澈魚類就無法生存,我有潔癖,這是我沒有兒子的原因之一,和氣能孕育萬物,我喜歡發脾氣,這是無子原因之二;慈愛是生養眾生之本源,殘忍是傷害眾生的根本,我愛惜自己的名節,常常不能捨己救人,是無子原因之三;我話太多、愛抱怨、喜歡諷刺、挖苦、捉弄別人,這是無子原因之四;我喜歡喝酒,傷害身體精神體力,這是無子原因之五;我偏愛徹夜長坐,晚上不睡覺,不知保養元神,這是無子原因之六。其他的缺點惡行還很多,說不完。
【原文】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譯文】雲谷說 : [ 哪裡只是考功名而已,世間大富大貴有千萬財產者,定是千金人物。有百萬財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該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上天只是依據因果自然報應,完全沒有加絲毫成見在裡面。就如生孩子,有百世之德者(例如周公、孔子),定有百世子孫綿延家族香火;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綿延香火;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繼承香火;而此世完全無子女者,是非常薄福之人。]
( 佛說三世因果,過去生中有修積福德深厚,這一生才能得大福報,享受福報。應該餓死的,是過去造作罪惡深重,才會受惡果。因果報應完全是自己造作自己承受,與天地神明、諸佛菩薩毫無關係。)
改造命運從何改起? 從自己的習氣、過失改起。你既然曉得自己的過失,就要把這些不能考取功名、無子的過失缺點都改正刷新,務必把過去貢高傲慢、常以自己才智貶抑別人、處處好強好勝、易怒、不能容人全部改正過來,積德行善;務必拓開心量,包容一切;一定要和氣、有愛心;一定要不喝酒熬夜,愛惜身體精神。
以前的種種已經過去不必再想它,今後種種就譬如今日新生,這是改過自新,義理再生之身。這個血肉身體,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會被命數所拘,這個把心中一切不善的觀念、言行都改正過來,一切都與義理相同之身,哪裡不能改變命運定數?
【原文】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譯文】《尚書.太甲篇》說 : [ 天然災害猶可避免,若是自己作孽(作惡),就無可挽回了。],《詩經》曰 : [ 古聖先賢常說,人心與上天無私平等之愛心相同,力行善事自求多福,當然福在其中自然現前。],孔先生算你考不上功名、無子之命相,這是過去作惡之果,還可以改變挽回;你從今往後擴充心量善念,力行善事,多積陰德,這是自己努力行善之福,哪裡會享受不到?《易經》為君子教人趨吉避凶的道理,如果命運一定不可改變,吉、凶要如何追求、如何避免? 易經的道理就說不通了!
《易經》開章第一義就說 : [力行積善之家,必定有多餘福報可以庇蔭子孫。],你相信易經之言嗎? 我相信雲谷禪師之言,向他恭敬禮拜,感謝禪師的教誨。
文章翻譯摘錄自《了凡四訓》講記
祝大家改變命運 心想事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