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獻給想死的你》

2024/01/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書名:《獻給想死的你》

作者:綾崎隼

出版:皇冠

封面圖片取自 Bookwalker


簡介

一位小說家美作里奧在小說《Swallowtail Waltz》即將完結時,以社群宣布死訊。不久後,一名粉絲因此自殺未遂。


隨後,小說的粉絲社團中,有七人決定組成團體,在廢校舍還原小說場景,試著要拼湊出小說的結局。在團體生活的幾天後,完結篇的原稿竟然出現在校舍,而團體也因原稿的出現而開始產生猜忌,即將面臨崩裂⋯⋯


當作品上升至真人

我滿喜歡書中在他們發現第一篇原稿時,猜測作者美作里奧的過程。我覺得就像是某種追星的情懷吧?粉絲們會因為喜歡故事,開始喜歡上某些角色,會想成為那些角色,或是猜測和解讀劇情。隨著對故事越來越熟悉和喜歡,便開始對作者也感興趣,會去猜測他的性別、他經歷過什麼才能寫出這樣的故事等。


但上升真人的臆測,甚至到有出版社相關人士的洩密,不論作者是不是真的死亡,都是對當事人的不尊重。尤其美作里奧又是個姓名、性別、和長相都成謎的作家,那些猜測和自以為正確的優越感,某方面來說也類似八卦週刊報導那樣捕風捉影吧?滿喜歡在書中看到這樣的討論。


發布後的承擔

當作品、評論一旦被發表出去,便表示作者、筆者們有承擔後果的責任。作品畢竟是人做的,表示不會每個人都會喜歡這部作品。當作品超過或不足大部分讀者們的期待時,那就是對於作者最大的考驗。美作里奧將熱門角色寫死了,導致評論大炎上。這樣的炎上導致美作里奧承受極大的壓力而停更,甚至發佈了死訊。


想到我常常在 LINE WEBTOON 看漫畫,那是個可以讓讀者評論週更漫畫的平台。有時在留言時也會想,我會不會不自覺留下讓創作者備感壓力的言論?我留下的評論是出自於想抒發想討論、還是顯示某種優越感?有時不太會分辨其中的細微差別。但在那個平台上也可以看到某種眾生相,雖然大家都喜歡某部作品,但真的什麼人都有,覺得滿有趣。


作者 vs 讀者

小說後半的一大重點,是描繪美作里奧的創作歷程,以及讀者對故事的熱愛。


創作對於美作里奧是救贖,同時也是詛咒。創作讓他抒發現實的痛苦,卻也因讀者們的回饋讓他患得患失。他耽溺於讀者們對於故事的熱愛,同時也因負評而開始懷疑自己;他將自己困於孤島上,如同小野田寬郎在盧邦島中,等待著某個不存在的命令、在島中追尋著虛幻、塑造出既巨大又渺小的自己,彷彿自己就是全世界,然而全世界卻持續向前遠去,等待新的故事出現。


即便實際上是個自憐自艾的作者,他的故事卻救贖了許多讀者。讀者著迷於書中人物間的糾葛,以及難以預測的精彩劇情。我想只要是喜歡故事的人們,多半都會有期待下一話、等不及看下一集劇情的心情。讀者們對於故事的渴望,也成為作者要完成故事的使命感。


這些渴望與使命感,再經由出版社編輯們的校稿、裝訂、封面設計和行銷,才能促成手中的小說漫畫等。或許一件作品的起頭是屬於創作者,但發表後,它集結了眾人們的力量,屬於創作者與眾人共有的成品。


結語

我滿喜歡這本峰迴路轉的變化,懸疑的氣氛會吸引人一口氣想看完整本。雖然算滿好猜,且因為一些主要角色們的設定都偏向涉世未深,容易放大自己的年輕人,因此一些對白會顯得過於直白。但又覺得,這也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出,逐漸認識世界的必經心路歷程吧?若作者是以這樣的心態描繪故事中的人物,其實也滿能引起共鳴的。但可能我算是走過了某個階段,這本可能更適合對自己迷惘和討厭的人看吧?


不過我也滿喜歡因劇情需求,由不同的角色描述他們眼中的事實,營造出看起來是這樣的事,其實每個人都有他們的秘密,而讓事情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單純。當這些秘密所引起的猜忌,更是讓故事增添了不少緊張感。


最後的後記更是打破第四道牆,是滿別出心裁的設計,這點我也覺得很不錯。


作品雖說是創作者靈魂的一部分,但它不能代表作者的全部。或許身為讀者很容易將兩者混為一談,甚至會有個浪漫想法是作者是最熱愛作品的人。但其實創作的過程往往都在強逼每個創作者去面對、挖出可能是自己不願面對的自己,在堅強、脆弱、使命感、救贖和自我懷疑是會不斷來回跳躍。我朋友曾說:「創作者都是走過地獄的人。」因此結束那個地獄,也是結束某一個階段的自己。


因此作品和創作者本人不能混為一談,可以說那是他們走過的結晶和所看所學所歷練,但人終究會繼續往前走,即使偶有停滯,也會有力量驅使自己繼續走下去。

嗨,這裡專放我所看的電影、書籍、動漫等心得,有時會搭配自己的創作抒發對作品的情感。歡迎不吝賜教,請保持基本的禮貌交流即可,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