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命運嗎?說不相信的人,通常相信人生是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然而說相信的人,希望你是明白命運的「運」並不是運氣的「運」,而是搬運的「運」。
這世上沒有命中注定這件事情。為什麼佛洛伊德心理學這麼麼夯?從小長期受到父母親的欺壓與虐待,長大後不敢踏出家門一步,一旦踏出家門就會心悸冒冷汗。都是因為內心深處的那份傷口,導致現在的遭遇。這就是「決定論」。這樣的理論確實讓人難以抗拒,因為它的因果定律淺顯易懂。這也是為何許多心理諮詢醫師在諮詢時通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來安慰病人:「肯定是你過往的某些傷痛,導致你現在產生某些陰影,這並非你的錯。」
然而阿德勒並非同意「決定論」,恰反地主張「目的論」。也就是說人的所作所為都是伴隨著目的,並且過去傷痛並不存在。現在的結果與過去發生什麼毫無關聯,會有現在的遭遇肯定有目的。對沒有錯,曾經長期受虐如今無法走出家門的人,其實就僅僅是不想走出家門,然後為了不想走出家門,製造出不安與緊張的情緒。與那些創傷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我們該追究的並非發生的原因,而是目的。至於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應該如此看待:
至於是為了什麼目的呢?稍後再來探討。現在可以確定的是,以他目前的狀態,他寧願待在家裡,他心裡當然也有想走出去迎接光明人生的想法,但待在家這件事肯定更比走出去更能滿足他內心深處的那個目的。
我猜許多人對為了達到目的而自己製造出某個情緒來達成的言論難以接受。舉個例,自己新剛買的LV背包被他人誤觸導致破皮或有所耗損,一氣之下破口大罵對方。事實上我大聲斥罵是為了讓對方屈服,而為了達到這樣得目的,才捏造出憤怒的情緒;而非因感受到憤怒而破口大聲責罵,因為正常人都明白大聲責罵不可能解決問題。因此情緒是一個讓人們達到目的的工具。那我們要如何控制情緒? 外面有許多情緒管理的書籍,其實真正要做的是改變情感本質,要如何改變情感本質? 改變生活型態就可以了。
我們人本來就是情感動物,我們不可能操控情緒,因為情緒就是生活型態的排泄物。
那要如何改變生活型態? 那什麼生活型態又是什麼? 「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萬物,對世界的一切有自己的認知跟理解方式,一切包含人事物以及自己,把一切賦予它意義」的概念集合起來。因此可以說是世界觀或是人生觀,這也證明它確實是可以改變的。舉個例: 看到走廊擦肩而過的一個女孩對自己「噗哧」一笑時,有些人的認知是「對方在嘲笑我」,而感受憤怒的情感,而有些人的認知是「他覺得我很有趣」而產生「喜悅」的情感。若是前者,認知裡可能隱含著「自己不可能被別人喜歡」的自我否定生活型態。然而實際上對方是怎麼想的,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因為那是他人的課題,這牽扯到人際關係割捨,往後再來探討吧。這裡想強調的是我們無法操控憤怒的情感,只能修正產生這種情感的認知,操控情感毫無意義。
咱們跳回來聊變好進步這件事,我們人往往心裡很想變好,無論是充實自我追求卓越、提升生活品味格調或是開拓財富來源追求財富自由。但隨著時間流逝,依然在原地徘徊,或是有了放棄念頭,就像那位走不出家門的人一樣。剛有提到某些目的存在阻擋著我們變好,所以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探討目的之前,希望我們可以明白一件事,我們感到現處於許多不幸都是自己選的,並且選擇這些不幸有它的目的存在。許多人不幸把原因歸咎在性格或氣質上,而仗著性格與氣質是無法改變的來認定命中注定。然而人的性格與氣質與生活形態(Life Style)就有非常大的關聯性。之所以不幸是因為我們選擇了不幸的生活形態。也當然,也可以重新選擇,就在此時此刻現在這一秒,隨時都可以下定決心重新選擇新的生活形態。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明明可以,為何許多人還是決定原有的生活形態?
追求卓越會有許多不定因素,除了害怕失敗,也害怕改變帶來的不安與恐懼。即使現在的生活形態有點不方便或不順心,同時也覺得也覺得現狀也不會差到哪去,維持現狀還是比較容易控制。若繼續保持目前的生活形態,身邊發生的事情,大概可以靠經驗推測出來,即使出了點狀況也都在意料之中,可以輕鬆處理。因此儘管有種種不滿,保持目前的生活形態還是比較有安全感的。我們不過就是缺乏勇氣罷了,缺乏變得更幸福的勇氣。
然而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套用上一篇提到的,人生不就是不斷地享受尋找自我的過程嗎?追尋自我是艱難的,然而我們人應該要具備有這樣的勇氣,踏上這個艱難漫長的旅途。
若我們對目前的生活型態不順心,絕不是因為以前發生過什麼事而導致,可以花點時間探索自己的內心尋找真正的目的。每個人都可以變幸福,沒有一個例外。雖然此時此刻就可以重新選擇,但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些時間去克服總總內心障礙。一旦跨過了,能夠勇敢地踏上這個艱難的旅程,你的未來趨近無窮大,沒有上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