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伴侶關係 : 不是普通朋友,也不是靈魂伴侶,適用於所有關係的療癒新起點 朱卡夫 (Zukav, Gary), 1942-
靈性伴侶關係是因應新人類意識而生的「非典型」伴侶關係,為了共同的靈性成長而建立的平等關係。靈性伴侶的結合,不是為了各取所需、相濡以沫,純粹是為了鼓勵並支持彼此,去認識自我、釋放恐懼、獲得療癒。
創造靈性伴侶關係,有賴於三股深層動能:
(1)承諾一起追求靈性成長;
(2)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角色;
(3)勇於說出最難啟齒的實話。靈性伴侶關係,讓人體驗到真實無偽的親密感,在相處中重建彼此真實的力量。
◎為什麼我們需要「靈性伴侶關係」?
在關係中,我們往往不自覺帶著許多恐懼:你害怕愛你的人不高興,你害怕你最需要的人不開心,你害怕對方將他的意志強加於你,你害怕你所擁有的被別人奪去。你害怕自己得到的太少,又在得到越多之後,越害怕失去。
傳統的伴侶關係,往往建立在兩個人對彼此內在恐懼的輪流安撫上,卻無法根除恐懼之因。而靈性伴侶關係,則教我們放下改變對方的企圖,放下用來操控對方的溝通技巧,只將焦點放在「自我的療癒」上:覺察自己一貫的「情緒化反應」,並有意識地選擇反其道而行,以慈愛的方式回應對方、看待自己。
◎什麼是「靈性伴侶關係」?
這是因應新人類意識而誕生,為了雙方共同的靈性成長而建立的平等關係。靈性伴侶的結合,不是為了相互取暖、相濡以沫,更不是為了同仇敵愾;相反地,純粹是為了鼓勵並支持彼此釋放恐懼,獲得心靈的平靜與真正的幸福。
建立靈性伴侶關係,有賴於三股動能:(1)承諾一起追求靈性成長;(2)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角色;(3)勇於說出最難啟齒的實話。
◎創造「靈性伴侶關係」的四個行動指南
1、承諾
・許下願心:永遠把自己的療癒排在第一優先。
・留意喉嚨部位、胸腔、太陽神經叢等能量中心的身體感覺,辨識自己的情緒。
・覺察自己的念頭:評斷、分析、比較,或是感激、欣賞、對生命敞開。
・覺察自己的意圖:怪罪對方、力爭對錯,或是合作、分享、一起創造。
2、勇氣
・為自己的情緒與經驗負完全責任,不怪罪他人。
・挑戰自己人格裡的恐懼面向,例如:在因為不安而不敢發言時,開口說話;或在因為不安而想要說話時,暫時閉嘴。
・當對方人格中的恐懼部分開始活躍時,分享你所注意到的事,並說出難以啟齒的實話。
3、慈悲
・將自己的念頭從恐懼轉為慈愛,從欣賞、感恩的角度看待自己與他人。
・當你與人保持「距離感」時,代表你人格裡的某個恐懼部分正在活躍。
・聽別人說話時要專注於當下,不要忙著盤算如何答話或評斷他人。
4、有意識的溝通與行動
・聆聽直覺的指引。
・說話或行動之前,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意圖(是出於愛,或出於恐懼)。
・依據自己人格裡最健康的部分,來說話與行動。
・放下對結果的執著,信任宇宙的安排。
◎將重要關係轉化為「靈性伴侶關係」
●親子關係
你可以遠離原生家庭,但是你無法遠離你人格裡的恐懼部分。你可以拒絕和家人說話,但是你人格裡的恐懼部分將會不斷和你說話。沒有一個家庭是毫無痛苦的,因為沒有任何家人的人格中沒有恐懼部分。親子關係是最能為你帶來靈性成長的契機。
●朋友關係
將朋友關係蛻變為靈性伴侶關係並不需要改變他人,需要的是改變自己。靈性伴侶之間也和朋友之間一樣,會彼此討論孩子、健康、工作、教育、時尚與家庭等等問題,但是會從不同的觀點來探討。他們會期待更認識自己和對方人格裡的恐懼部分,並對此付出慈愛。
●同事關係
同事關係的本質是既競爭又合作的。在職場中,有些人格中的恐懼部分會受到獎賞,例如:工作狂、完美主義;有些則會受到懲罰,例如:拖延、逃避退縮。那些一週五天挑戰你人格裡恐懼面向的人,就像是完美的鏡子,可以映照出你內在的深層恐懼,像是:我不夠好、我沒價值、沒有人會肯定我。
●伴侶關係
一般的婚姻或戀情關係,大多渴望在對方身上找到自認缺乏的特質,戀人們會說:「你讓我的生命變得完整。」事實上,那只是安慰自身無力感的手段。沒有任何戀情或個人可以完整你,可以無止盡地滿足你人格裡的恐懼部分。即使起初濃情蜜意,假以時日,憤怒、嫉妒、怨尤等等情緒,終會逐一浮現在看似理想的關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