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半夜醒來。
反省自己的鈍或者包容,以及銳利挑剔。前者如同對於座上客的服務及菜色,後者如對於某些友人的期待。
喝杯茶壺中倒出的白茶加上開水。
1:49
對於人際我似乎有著包容不期待,或者是內心的暗自期待呢?
看到一段文字:"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實際上是反映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改善與自己的關係,才可能與別人建立起真正良好的關係。"
很奇怪的是,我對待別人比對待我自己要好,這代表甚麼呢?把別人的需求放在我自己的需求之上。
但久而久之最終我還是會感到受傷,感到虧待,被忽略了。好像我的各種需求對他人來說都不重要。
所以前面那段話一點都不適用於我啊。
等等,我的需求對自己來說重要嗎?我的需求是甚麼呢?
他人珍不珍惜我的付出,最後變得重要起來,影響了內心的平衡感,內在的被虧待感。
可是我又習慣把他人放在比我前面。
我會放棄自己的需要,先去滿足他人的需要。
譬如頭城音樂營,時間數度變更,我也跟著調整自己的時間,現在的最後我已經根本不想去了,即使我有時間,即使是師長的好意。
但我尚未提出不想去。我還在擔任協助辦理與宜蘭方面的協調角色。
對此我沒有那種需求。事實上這次的音樂營根本無法滿足我的需求。
所以,我如果愛護我自己,就不需要去。2:00
2:12
只有我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
我不去,別人只是感覺到我很奇怪。
但是對於我的需求一點也不能滿足。
我有告訴宇宙我的需求嗎?
當我鈍化很多感受,我知道我的需求嗎?
當我不尊重自己的覺受感知,我知道我的需求嗎?
???巴觀的教導告訴我們:當我們接納自己,願意去看見並經驗內在傷痛時,什麼都不用做,衝突就自然消失,我們身心也怡然自在。接納自己,人際關係自然和諧,我們也將恢復與所有動物、植物和神的連結,成為一個合一的美好世界。
===
27小日記
母親唸了新聞,100億美元,郭台銘與川普。第一個念頭,與我何干?
她說他怎麼那麼有錢?第二個念頭還是與我何干。第三個念頭,若沒有那麼多人幫他,怎麼會有這個企業。第四個念頭,願打願挨,大家自己去上班賺錢。他應該也不會感謝員工,而以為都是他自己的功勞。
企業的網絡,經濟成為幸福的指標,是錯謬的。我們的幸福觀竟被茫昧的主流帶著走?有錢消費才幸福?
不過,我的與我何干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嗎?當家人彼此拿著錢參加聚餐,也是落在經濟層次啊!
我們的生活也很無奈地陷入吃吃吃,並且吃太多搞太肥的窠臼。旅行安排的也是吃得很天然有機的豪華餐點。不過,福隆民宿例外。
當然也有游泳按摩拔罐等等。當然因為沒有提早規劃,而有很多行程只能被"額滿"給更動掉。滿心嚮往的太平山之旅無法成行。
我很高興我要去上瑜珈師訓5天,脫離了吃吃吃的行程。
我也沒有講究身體愛吃甚麼,因為只有我愛吃ooh cha cha ,我無法跟他們到哪裡聚餐。這家店面小翻桌率高,無法讓人充分地坐著聊著,它提供了健康的身體,但無法提供情感層次的滿足。
覺得可惜。
經營一個好店,一樣囿限於經濟層次。
明年來個更新的設計吧!既然要玩,提早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