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想要改變要先有意願。要有改變的意願,就必須從自我反省做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圖轉載自工商時報

本圖轉載自工商時報

要讓更多的人如你所願完成工作,你必須具備的不是一招半式的管理技巧,而是能在千軍萬馬中指揮若定的心理素質。



    世事萬變,我們每個人打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混亂當中度過。

    我們無法預知自己明天,甚至下一刻,會遭遇什麼事?我們不知道爸爸的工作順不順利?我們不知道爸媽為什麼突然吵架。我們不知道去上幼稚園,會遇到什麼人?會發生什麼事?我們不知道阿公阿嬤,什麼時候會死掉,我們不知道…。

    我們對未來充滿無知,即使跑去算命,八成也都算不準。

我們打從出生起 一生都在混亂中度過

本圖轉載自好奇Huggie's

本圖轉載自好奇Huggie's

我們只能憑藉著自己一路走過的經驗,作為我們不斷生活的依據。我們利用這樣的經驗依據,對我們後面要做的事做出選擇,生活,才能得以繼續。

    但是,一個人何其渺小?從人照衛星往下看,我們甚至連一顆細菌都不如。我們所走過所經歷的,放諸龐大的地球跟我們周遭的環境,渺如滄海之一粟。

    因此,我們累積的少許經驗,常常不足以應付環境的變動。我們一路上必須不斷修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加豐富,才能夠應付不斷變化的環境。

進入職場 以為捧到鐵飯碗

本圖轉載自天下學習

本圖轉載自天下學習

很多人進了職場,就以為有了一個穩定的工作,而覺得安全。於是就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在職場一招半式闖江湖,一直到知識能力跟不上時代,沒有辦法應對職場環境快速的變化,表現不如其他同事,最終遭到資遣淘汰。

    因為環境一直在變,因為自己的知識經驗有限,所以我們必須不斷改變。一個人要想改變,必須先要有改變的動機。如果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每天都過得很順利。請問一下,我為什麼要改變?我有什麼地方,需要改變?

    常常聽到有人說:「一個人自我反省的能力,很重要!

    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有點多餘。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當然都要能自我反省,每個人當然都要時時修正自己,每個人當然都要不斷學習,學會新技能,適應新環境。

人生不能停止學習

本圖轉載自台北旅遊網

本圖轉載自台北旅遊網

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很多人安於現狀,或者是膽小怯懦缺乏企圖心。他們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享受小確幸。他們沒有想要過得更好,沒有想要升官發財,沒有想要經營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只求平安如常就好。

    不過很無奈的是,你可以不動。但是地球太陽一直在轉動,科技經濟社會型態,也一直在改變。身處在多變的環境裡,你原地踏步,不斷變動的環境,就會一直沖擊著你。

    即使你與世無爭,即便你只想保持既有的生活,平平安安。你也必須隨著環境移動,你才可以一直處身在相對安全的位置,不會受到變動的環境衝擊。

原地踏步 終遭淘汰

本圖轉載自換日線

本圖轉載自換日線

想要改變要先有意願,要有改變的意願,就必須從自我反省做起。

    唯有知道要自我反省,你才會發現自己的經驗,跟環境扞格不入脫節之處。在你發現自己的經驗跟環境不相符時,你才會有改變的動機,你才會知道必須調整自己,來符合身處環境的需求。常常這樣作調整,你才可能活得平安。

    這樣的邏輯推理,應該很清楚,應該簡單易懂吧?

    關於反省這件事,你必須知道以下這幾件事:

1. 反省可以讓人不斷進步: 如同前面所說。你必須學會反省,才會有改變學習的動機。如果你一直以為自己都對,不管人家怎麼批評你,不管同事多麼討厭你,你都以為自己都對,你都以為錯在別人,那你怎麼可能改變進步?

知不足才會想改變

本圖轉載自Cheers快樂工作人

本圖轉載自Cheers快樂工作人

2. 反省需要誠實面對自己: 反省不是一直在自我安慰、自我肯定,一直堅持自己對別人錯,從而變得更加固執。反省必須誠實面對自己,深入自己的感受跟基本常識,去評斷自己原有的經驗跟處世態度,是不是符合環境所需,能不能讓自己感到安心。

很多人會寫日記或者發文反省,但是你看他反省的內容,都是在抱怨別人檢討別人,從頭到尾只是在宣洩情緒。這樣,可以算是反省嗎?

3. 反省以後要建立秩序: 很多我們認為霸道的成功人士,內心都有很強烈的疏離感跟孤獨感。他們不是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事實上可能相反,他們的反省能力,比我們一般人都要強。

但是他們每每在反省懊悔之餘,卻受限於自己過往的成功模式。他們可能在暗夜裡懊悔哭泣,但是當第二天太陽升起,他們就又陷溺在自己既有的成就裡,日復一日地在成就跟懊悔之間,反覆煎熬。

反省之後要建立秩序,作為自己立身處世的依據,這樣反省,才有意義。

不斷更新自己 讓自己越過越好

本圖轉載自女子漾

本圖轉載自女子漾

人的一生都在隨波逐流,就像台語俗諺所說的:「好運的得時鐘,歹運的得龍眼。」一個人之所以成功,並不表示他智慧過人、天縱英明,他只是在對的時機搭對了車,隨著時勢獲得成功。一個真正生活成功的人,會很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望。

    他可能因為想要錢賺到了錢。他也可能因為賺錢會犧牲自己內心的想望,所以毅然決然放棄賺大錢的機會。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他在每個重要的路口,都忠於自己的內心,掌握自己的方向,獲得自在清明的人生。

    人的一生要過得自在愉快,就必須不斷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每個重要的轉折點,都跟隨內心的聲音作決定,這樣才可以在多變的環境裡,處世有所依據,可以依照自己內心的想望不斷前進,終致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生要自在 必忠於自己

本圖轉載自公教文明

本圖轉載自公教文明

在你反省建立秩序以後,你就必須跟隨自己的秩序前進。

    你的秩序可能不合時宜,不盡符合自己內心的想望。沒關係!只要你能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能夠經常反省調整,在反省之後建立秩序,忠於自己的秩序生活,你所建立的秩序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合你用,越來越讓你感到安心。

在論語.學而篇裡,曾子說過: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說的就是……

不斷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如果你自我反省之後,覺得自己應該多賺點錢,或者應該多存點錢。那麼,就請你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開始想辦法,開始動手去賺更多的錢,去存更多的錢。不要找一堆不想前進的理由來搪塞,違背自己的內心裡,最最真誠的渴望。

 

 

延伸閱讀:

 1.反省很無趣,卻能帶來巨大回報---商周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9926

 2.面對工作與生活中所犯的錯,尼采: 別在疲憊不堪時反省---遠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9926


曾經擔任日立冷氣公司經理、德商凱馳公司經理、東元關係企業藍青公司協理、叡亞環保公司副總經理。縱橫職場三十年,喜歡研究全球經濟及各產業變動情形,思考企業獲利策略、有效溝通凝聚團隊向心力,及勞資合作互利雙贏等等經營管理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輩的經驗真的很豐富!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3
夏青青說文解字 希望能夠對你有點幫助。
黃璧怡-avatar-img
2024/02/19
謝謝法蘭克提出了好些重點,「人生不能停止學習」令我尤其有感。環境是不斷的改變,自己也是在變,認識環境、認識自己和自省,是終身都可以努力學習的課題💪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19
黃璧怡 是的!隨著時間的演進,我們會一直面對不同的環境。我們必須不斷修改自己的認知和應對方式,才可以讓自己在變動的環境中,生活跟工作都不會違和。
小步隨安-avatar-img
2024/02/27
如果我能在早一點學會自省,應該會更好吧! 真希望20年前就看到這篇...😊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7
小步隨安 我覺得只要肯反省肯進步,永遠都不嫌晚。以前我做事快速沒有耐性,現在我修佛打坐,常常開玩笑跟我太太說:"我要開始學習,以後當一個慈祥的老爺爺。"
avatar-img
職場專家法蘭克
213會員
348內容數
走過職場三十年,法蘭克想在這裡跟你分享,如何讓自己在職場上丹田充沛,思慮清明的內功心法。
職場專家法蘭克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在政府正式跟美國談判前,相關產業亟須與政府保持溝通,預知自身所從事的產業,是否會成為談判交換的籌碼。
Thumbnail
2025/04/29
在政府正式跟美國談判前,相關產業亟須與政府保持溝通,預知自身所從事的產業,是否會成為談判交換的籌碼。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鴻海的自動化轉型成功,以後生產工廠將可靈活移動,不僅可以降低地緣政治變動風險,更可提高代工生產的毛利,讓未來的鴻海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鴻海的自動化轉型成功,以後生產工廠將可靈活移動,不僅可以降低地緣政治變動風險,更可提高代工生產的毛利,讓未來的鴻海更具競爭力。
Thumbnail
2025/04/15
當老闆很難!當主管很煩!不管經營事業或者上班領薪水,為的都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所有人都應該知所進退。
Thumbnail
2025/04/15
當老闆很難!當主管很煩!不管經營事業或者上班領薪水,為的都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所有人都應該知所進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比起為了自律而自律,或許更重要的是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真的喜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嗎?
Thumbnail
比起為了自律而自律,或許更重要的是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真的喜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嗎?
Thumbnail
忠於自己,不要忽略自己,甚至背叛自己,你才可能活得比較安心。
Thumbnail
忠於自己,不要忽略自己,甚至背叛自己,你才可能活得比較安心。
Thumbnail
從「知道自己能做好什麼」開始建立你的自信。
Thumbnail
從「知道自己能做好什麼」開始建立你的自信。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常常在經典與啟示中裡反思得到力量,指引我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時更清楚如何看待當下的自己和眼前的一切。希望回顧這一週生活經驗裡的重要體悟,再一次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本週反思:(寫作回顧)別人走過的路、用對心做對事、(生活反思)顧好心的重要
Thumbnail
我常常在經典與啟示中裡反思得到力量,指引我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時更清楚如何看待當下的自己和眼前的一切。希望回顧這一週生活經驗裡的重要體悟,再一次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本週反思:(寫作回顧)別人走過的路、用對心做對事、(生活反思)顧好心的重要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