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現場》:製造展覽的另一種可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忠泰美術館
此次《感知現場》以藝術和建築的跨界合作為主軸,在展覽內充分發揮了忠泰美術館的建築特長,以及王德瑜藝術家現地製作的才能。
筆者為藝術背景,因此展場中出現的建築模型、草圖等等由林伯陽建築師負責的部分,不屬於筆者的專業範圍內,故不贅述。
但畢竟此次展覽中,建築與藝術作品佔比同樣地重,加上王德瑜藝術家的作品特性,以及此次的展覽主題:感知。筆者儘量在專業所及範圍內敘述之。
展覽採訪影片中提到「不需要通過資訊理解這個展覽」,這是建築類作品的特性。建築失去原有的實用功能之後,轉化為藝術作品,給觀眾帶來的已不是原先的遮風避雨之用,而是此展意圖傳達的「感知」一用。
現代社會的龐雜資訊海中,出現了一個不需要用資訊理解的展覽空間。於是觀眾不帶著任何預先期盼前來,懵懵懂懂地踏上凌空的階梯,進入藝術家佈置好的感知世界。
宛如冥想室、瑜珈室的展場中,除了無處不在的王德瑜標誌性的塑膠薄膜之外,僅有幾張看似椅子的木造物件,供觀眾乘坐其上。
待在薄膜中,視野變得迷濛,周遭觀眾的舉止顯得格外清晰。赤足地踏在地面上,卻又因乘坐或躺臥在木椅上而身軀搖晃,漸漸忘卻自己身在何方,如夢似幻的一條溪流。
薄膜的破口處能一窺真實的外界,藝術家特地留了一個薄膜外的空間,對著落地窗,能看見美術館外的景色。
落地窗帶來的剝離感是展覽中衝擊最大的部分。
美術館中的窗戶一直都是耐人尋味的主題,在白盒子的訴求之下,美術館仍在角落留存窺向外界的空間,甚至是保有一整個牆面的落地窗。與去除雜質和干擾、純粹展示藝術作品的白盒子截然相反的窗戶,在美術館中的角色,各異紛呈。
《感知現場》中從薄膜鑽出去看到的窗,是落地的形式。霎那間,外頭的天氣、陽光的溫度、走廊、乃至整個建築本身的存在感鋪天蓋地而來。
觀眾首先在薄膜中窺見這個美術館空間的另一種可能,別樣的視角。但又在鑽出迷宮似的塑膠膜後,回歸真實。
此種動線安排製造出很特殊的展覽體驗。這也是現地製作的魅力之一,在固定的空間中製造出多元的異質性。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18會員
56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超出建築》的理想,或許需要由非建築生產領域的一般民眾參與其中,一同感受生活中理所當然存在的建物,經過展覽的編排,是如何融洽地與生命產生連結。此展的藝術家不帶有高高在上的作態,反而是將生活的赤忱剖開,邀請觀眾一同踏於其上。
在李旭彬有意建構的這座肖像「墳場」中,這一趟趟往復的旅途,他以黑白底片攝影的媒介將「一路上的風景」大肆收進底片中,拍攝紀錄影片中所見之團隊跋山涉水的艱辛,在成品中被刻意忽略了,攝影的主觀性被吞噬,景色如博物館式地陳列,藍得清澈、藍得毫無情緒,在讚嘆其美妙的同時,卻不禁冷汗直流。
在展覽的論述裡頭,陳伯義寫了一句「人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影子。」我想這能作為理解《石人》系列作品的一大出發點。 觀看作品時,絕不會將其中的「人影」想成一道影子,儘管我們都清楚,它徒有輪廓,和似是而非的動勢,但它主導了整個畫面,一切戲劇張力和版面勾劃都因其而生,又順應它的線索,群起舞動。
整個展場都像是一個建構中的遊戲場景,木板製作的假草叢,營造出劣質的RPG遊戲感。一塊塊細碎的行走空間被木板切割開來。木板上刻意留著去背後的灰白方格,彷彿在暗示每個板子都是圖層的疊合,使得整個空間更加擬真、又非真。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快樂怎麼會跟哀傷差不多呢?狂喜怎能拿去和午後的閒散漫步做對比呢? 於是我明白了,他是站在比我們都還要高的維度去看世界上的情緒。知曉世界的一切之後,狂喜和悲憤都一樣輕盈,每天都有人在死去,也有胎兒降生。每一份情感都同等地沈重,卻也同樣微不足道。這造就了他的從容。
《超出建築》的理想,或許需要由非建築生產領域的一般民眾參與其中,一同感受生活中理所當然存在的建物,經過展覽的編排,是如何融洽地與生命產生連結。此展的藝術家不帶有高高在上的作態,反而是將生活的赤忱剖開,邀請觀眾一同踏於其上。
在李旭彬有意建構的這座肖像「墳場」中,這一趟趟往復的旅途,他以黑白底片攝影的媒介將「一路上的風景」大肆收進底片中,拍攝紀錄影片中所見之團隊跋山涉水的艱辛,在成品中被刻意忽略了,攝影的主觀性被吞噬,景色如博物館式地陳列,藍得清澈、藍得毫無情緒,在讚嘆其美妙的同時,卻不禁冷汗直流。
在展覽的論述裡頭,陳伯義寫了一句「人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影子。」我想這能作為理解《石人》系列作品的一大出發點。 觀看作品時,絕不會將其中的「人影」想成一道影子,儘管我們都清楚,它徒有輪廓,和似是而非的動勢,但它主導了整個畫面,一切戲劇張力和版面勾劃都因其而生,又順應它的線索,群起舞動。
整個展場都像是一個建構中的遊戲場景,木板製作的假草叢,營造出劣質的RPG遊戲感。一塊塊細碎的行走空間被木板切割開來。木板上刻意留著去背後的灰白方格,彷彿在暗示每個板子都是圖層的疊合,使得整個空間更加擬真、又非真。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快樂怎麼會跟哀傷差不多呢?狂喜怎能拿去和午後的閒散漫步做對比呢? 於是我明白了,他是站在比我們都還要高的維度去看世界上的情緒。知曉世界的一切之後,狂喜和悲憤都一樣輕盈,每天都有人在死去,也有胎兒降生。每一份情感都同等地沈重,卻也同樣微不足道。這造就了他的從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感知練習 家族排列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感知,要將自己放空,去感受物體的狀態,之後在排列上才能真實的感受到人物的情緒。 三月上完課老師給我們回家功課就是要感知三樣東西,植物、動物以及無生命的物體。 回家後我就開始練習,時不時的隨意的感知周邊的物體,通常只有身體會有一些形態的變化但心情通常很平靜。
Thumbnail
展覽創造出一種效果,讓我們暫時與熟悉的日常有了些間隙。在此我們打開感知能力,重新觀察、比對著周遭的一切,對生活中的組成及運作,似乎開始多了份覺察。藝術家們在此提供了一種稍事停留、重組認知與思考的空間,讓我們身在現代化所帶來的便利與安穩的生活之際,還能更主動的去感知和體驗關於生命中可能存在的一切。
每個人乙太體感知能量的方式都不一樣,我主要是靠感受去偵測的,嗅覺偵測也佔了蠻重的比例,不過,因為比起視覺的感知,這種感受型的方式很不明確,容易讓人懷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認定好與不好 或是感覺上的差異 比如:你覺得星冰樂很好喝 有人會覺得好喝 有人會覺得太甜 比如:全家香草冰淇淋很好吃 有人會覺得荔枝烏龍冰淇淋更好吃 比如:你覺得賓士汽車很帥 有人會覺得BMW也很酷帥 比如:段純貞牛肉麵很好吃 有人覺得如意牛肉麵也好吃 比如
Thumbnail
人對現實的感知會有錯誤而不自知。那怎樣才能擺脫錯覺呢?需要首先瞭解產生錯覺的諸多原因。
Thumbnail
在入口處脫去鞋子,登上白色天梯,從這裡開始與現實分界。進入真正的入口,身體必須承受擠壓、捲俯、侵入,這是進入空間的犧牲與規則。 這次忠泰美術館的展覽《感知現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伯陽將美術館的場域空間,完整化作一件作品,能排除更多的干擾,更乾淨簡單的體驗。
Thumbnail
自AlphaGo在 2016 打敗棋王李世乭以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字眼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面對這個 AI 急速發展的時代,你對這「智慧」了解有多少呢?推薦這本《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帶你一探AI的崛起之路,思索「它」的可能與危險。
Thumbnail
一九二八年,阿嘉莎‧克莉絲蒂接連遭逢喪母與離婚的打擊之後,渴望逃離無所不在的流言蜚語,便以假名避人耳目,搭上了豪華的「東方快車」,遠赴中東展開探險度假之旅。在列車上,她結識了兩位同樣從英國出發、藏著神祕心事的旅客……
Thumbnail
你如何看待你周圍的世界?你是否有過用心感受自己的內心?你是以何種方式在與這個世界互動,又是以怎樣的觀念和信仰在地球上建立自己的生活?以上問題是在邀請你深入覺察內心,看清你與你自己,以及你與周圍一切的真實關聯。你對內心和外界所選擇的態度決定了你怎樣和這個實相互動,並且,這也體現出你如何在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感知練習 家族排列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感知,要將自己放空,去感受物體的狀態,之後在排列上才能真實的感受到人物的情緒。 三月上完課老師給我們回家功課就是要感知三樣東西,植物、動物以及無生命的物體。 回家後我就開始練習,時不時的隨意的感知周邊的物體,通常只有身體會有一些形態的變化但心情通常很平靜。
Thumbnail
展覽創造出一種效果,讓我們暫時與熟悉的日常有了些間隙。在此我們打開感知能力,重新觀察、比對著周遭的一切,對生活中的組成及運作,似乎開始多了份覺察。藝術家們在此提供了一種稍事停留、重組認知與思考的空間,讓我們身在現代化所帶來的便利與安穩的生活之際,還能更主動的去感知和體驗關於生命中可能存在的一切。
每個人乙太體感知能量的方式都不一樣,我主要是靠感受去偵測的,嗅覺偵測也佔了蠻重的比例,不過,因為比起視覺的感知,這種感受型的方式很不明確,容易讓人懷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認定好與不好 或是感覺上的差異 比如:你覺得星冰樂很好喝 有人會覺得好喝 有人會覺得太甜 比如:全家香草冰淇淋很好吃 有人會覺得荔枝烏龍冰淇淋更好吃 比如:你覺得賓士汽車很帥 有人會覺得BMW也很酷帥 比如:段純貞牛肉麵很好吃 有人覺得如意牛肉麵也好吃 比如
Thumbnail
人對現實的感知會有錯誤而不自知。那怎樣才能擺脫錯覺呢?需要首先瞭解產生錯覺的諸多原因。
Thumbnail
在入口處脫去鞋子,登上白色天梯,從這裡開始與現實分界。進入真正的入口,身體必須承受擠壓、捲俯、侵入,這是進入空間的犧牲與規則。 這次忠泰美術館的展覽《感知現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伯陽將美術館的場域空間,完整化作一件作品,能排除更多的干擾,更乾淨簡單的體驗。
Thumbnail
自AlphaGo在 2016 打敗棋王李世乭以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字眼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面對這個 AI 急速發展的時代,你對這「智慧」了解有多少呢?推薦這本《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帶你一探AI的崛起之路,思索「它」的可能與危險。
Thumbnail
一九二八年,阿嘉莎‧克莉絲蒂接連遭逢喪母與離婚的打擊之後,渴望逃離無所不在的流言蜚語,便以假名避人耳目,搭上了豪華的「東方快車」,遠赴中東展開探險度假之旅。在列車上,她結識了兩位同樣從英國出發、藏著神祕心事的旅客……
Thumbnail
你如何看待你周圍的世界?你是否有過用心感受自己的內心?你是以何種方式在與這個世界互動,又是以怎樣的觀念和信仰在地球上建立自己的生活?以上問題是在邀請你深入覺察內心,看清你與你自己,以及你與周圍一切的真實關聯。你對內心和外界所選擇的態度決定了你怎樣和這個實相互動,並且,這也體現出你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