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的再擴延——《另存新檔 Save As—李亦凡個展》

虛擬實境的再擴延——《另存新檔 Save As—李亦凡個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非常廟藝術空間 VT Artsalon

展場開頭與細節

展場開頭與細節

展場開頭與細節

展場開頭與細節

展場後半

展場後半

假草叢與大塊木板上的去背痕跡

假草叢與大塊木板上的去背痕跡

整個展場都像是一個建構中的遊戲場景,木板製作的假草叢,營造出劣質的RPG遊戲感。一塊塊細碎的行走空間被木板切割開來。木板上刻意留著去背後的灰白方格,彷彿在暗示每個板子都是圖層的疊合,使得整個空間更加擬真、又非真。

遊走在木板搭建出的空間之中,幾乎難以掌握維度何在,最清晰感受到的是垂直的牆面、水平的展場地板。

在一切都不確定的橘紅光線下,地板的存在被凸顯出來,像遊戲初始設定的地板(floor)一般,不套任何模型材質的灰白。

VR區域與小木屋

VR區域與小木屋

VR區域與小木屋

VR區域與小木屋

展場內的VR裝置延續了獲得台新獎的作品《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中的角色,在觀眾試圖看清VR的世界時,視線卻永遠被那個角色阻擋著,只能看到展場後半中央的小木屋裡,也建構成了台新獎作品的房間場景,地上還放了「殭屍向後爬」動作的小人等等,展場內有許多以往作品的彩蛋。

角色的台詞大多跨越第四面牆,諸如「這是別人戴過的VR欸,不覺得很噁心嗎?」、「戴VR太久對眼睛不好」、「現在幾點了」等,而且由於與觀者極近的距離,能觀察到其面部表情,以及手持的煙不斷點燃又熄滅,諸多細節造成的真實性帶來壓迫感。

投影mapping

投影mapping

大塊木板切割成特定形狀,再把影像投影mapping上去的做法是李亦凡最開始就讀北藝大新媒系時常用的創作手法,後續轉向製作建模動畫,以及挑戰360度投影,到現在的個展,將以往的創作脈絡揉合,通過投影,在展場中創造新的空間,又將動畫中的角色納入,觀眾穿梭在李亦凡創造的多個世界中。

《另存新檔》一名稱,很符合李亦凡的風格,關於「電玩」的熱情自然地影響了他的作品,而且那股玩鬧般的惡搞性質幾乎刻在他的骨子裡。此次個展將李亦凡的多面性以較收斂的手法呈現出來,是很完整的一次嘗試。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0會員
61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4/5陳琛《斷臂》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3/5諸神與眾生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5/5四月望雨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4/5陳琛《斷臂》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3/5諸神與眾生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5/5四月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