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樂與聲音之法律爭議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

2023上半年,你可以看到一堆AI「鬼故事」,包括AI孫燕姿翻唱他人歌曲、AI德瑞克(Drake)與AI威肯(The Weekend)合唱新歌<Heart on my Sleeve>等事件,造成全球空前劇烈的關注,當然也衍生諸多討論與爭議。若我們把AI應用從「音樂」升至「聲音」的維度中討論,遇到的不只是「像不像歌手本人」或「是否侵犯著作權」等法律問題,可能提高到「人格權」層次的討論,如同程式語言不只是著作權保護問題,更像英文或德文等語言一樣,應受到言論自由或「基本權利」的保障。

轉型困境與定律

在講AI音樂與聲音的法律議題之前,我們必須認知一點事實,那就是AI的廣泛應用與影響會帶來「典範轉移」,很多人事物均會受到衝擊與取代,如同古代的「馬車」之於現代的「汽車」,但馬車從交通工具變成觀光用途,汽車從交通工具變成多功能的物品,其實都是「轉型」的過程。這些均與數位轉型及其法律議題息息相關。
而「轉型」的第一步,就是學會以「降維」與「升維」來擴張思考的維度,因為每增加一個思考維度,就會擴大我們的利基寬度。我們人類物種及世界社群,已經生存在一個「組織生態圈」,生物與生態之間會在彼此的互動中不斷演化,逐漸轉型成適應新文明的新物種。人類物種面對不確定性,靠的是思維與演化。思維就是思想的維度,學術理論在降維,實務運作應升維。「降維打擊」是減少一個對於對手至關重要、但對我無關緊要的維度。「升維打擊」是增加一個對手無法做到的維度,使得對手看不見敵人。
AI從音樂到聲音的模仿與生成,就是降維打擊,例如對孫燕姿很重要,但對AI或有心人士甚至大多數的人而言,無關緊要;反之,對AI或有心人士甚至大多數的人而言,AI從音樂到聲音的模仿與生成,就是升維打擊,增加一個孫燕姿無法做到或抵抗的時空場域,也看不見、摸不著AI音樂或聲音的幕後者。也因此,孫燕姿本尊在得知自己的AI版本在網上瘋傳後,就在她微博發表感慨長文,表示在這萬物皆可複製的現代,已經沒有人是特別的,覺得「畢竟該怎麼跟一個每幾分鐘就能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比呢?」。

我們應該怎麼來看這些爭議

一、AI音樂的著作權法爭議

目前來說,以AI工具去生成音樂或聲音內容,早已不是稀奇的事情,例如疑似美國饒舌歌手阿姆(Eminem)的聲音,曾唱過一段從頭到尾只與貓有關的Rap歌曲。但說穿了,關於AI音樂,全世界的法律見解都正在等美國正進行中的相關審理案件,所以還沒定論。也就是目前AI音樂似乎仍遊走於法律的灰色地帶,能否受到著作權法的保障,仍未確定。
我們先來說說AI「音樂」的法律爭議,其中分成兩個層次。首先,開發人員是否在AI模型訓練過程中侵犯既有資料的著作權。許多音樂著作權人自己公布在網路上的作品,成為他人訓練AI音樂的資料(即「重製」或copy),也就是透過一些媒介或載具去接觸到原作,隨後這些AI工具接著可依該人的指令,在短時間內生成自己風格的作品,屬未經原作者同意而使用其著作。
然而,依照以往類似可參考的美國指標判決意旨可知,訓練AI的過程可能符合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原則,而且生成的新作品不是對原作的copy,而是一種「衍生」。況且,AI機器學習吸收龐大資料庫內的資訊,藉此生成新的內容,此與人類從前人的作品中學習、汲取靈感,並創作出自己的作品,沒有太大差別。甚至可說風格或聲音都是可以合法模仿的。
另一個層次的法律爭議是,AI生成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權保護?目前全世界立法例、通說與實務,大多認為著作權法只保護「人類」作者,包括日前美國著作權局就指出,AI生成的視覺圖像作品不能獲得著作權保護。不過該局也指出,人類與AI合作完成的作品(包括音樂)能否擁有著作權保護,關鍵會在人類的創意干預或介入指令。換句話說,即使目前法律尚未有明確界線,但如果人類主導的成分愈重、AI作為輔助性工具的角色愈鮮明,就愈有可能爭取到著作權的保護。

二、AI聲音的法律爭議

(一)現行法律制度
至於我先前有看到人說「學人家的聲音(風格或唱腔)不犯法,但AI在學習聲音時會重製人家音樂,可能觸犯著作權法」,是這樣嗎?前者我認同,但後段我保留。首先要釐清的是,音樂歸音樂、聲音歸聲音,音樂是著作,但聲音是風格、特色,甚至是生物特徵,二者唯一的交集,就是AI在生成音樂與聲音的過程,有沒有copy到歌手本人或音樂著作權人的數位資料與檔案。
因為如果只學某一個人的聲音,就AI技術而言是非常簡單,大概只要擷取那個人每首歌的一丁點片段音頻/聲紋即可,那就每一首歌而言,被擷取的質量恐怕也很難構成copy,就算未經同意的重製,應該也符合「合理使用」原則,而難謂侵害著作權。
甚至根據《Fortune》報導,AI模仿人聲的技術與工具變得相當普遍,例如OpenAI旗下就有一款生成式AI軟體「Jukebox」,提供多位知名歌手的樣板歌聲,讓用戶套入由軟體自動生成的詞曲進行創作。任何人都能以低廉、零技術門檻的方式,逼真複製歌手的聲音。Jonathan Coote律師在接受《Fortune》採訪時指出,創作者不可能針對特定曲風去聲請著作權保護。AI 生成的歌曲必須直接包含該歌手過往歌曲的片段、旋律、和弦及歌詞,達到極為實質相似,才能被法院判定是「抄襲」侵權,否則只是調性、歌聲或風格相似而已,並不犯法。
換句話說,關於AI聲音的事情,可能都無法從現行著作權法的角度去切入適用與解決爭議。但或許我們可從數位轉型的維度去看待這件事。
(二)轉型與升降思維
西洋流行歌手Grimes就曾推文表示:「請隨意使用我的聲音,不用怕被告。」鼓勵歌迷使用AI生成模仿Grimes聲音的自創歌曲。且任何成功發行的AI歌曲,Grimes都會分得50%的版稅。甚至Grimes更積極自主發布一套新工具讓任何人可將任何自創歌曲套入,變成Grimes的聲音。
有論者如Yung Spielburg就在他《The music AI attribution problem》文章裡認為,如果作品在不受限制的發行下(例如盜版混音、TikTok短片),可增加音樂原作的曝光度,最終仍有利於原作者的品牌,不僅可保持其知名度,也可推動音樂消費、門票銷售、商品、贊助與其他收入來源。音樂產業的價值現在在於原作者、歌手、藝人品牌而不是音樂資產本身,因此需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對內容採取更寬鬆的方式。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未經許可的衍生作品的創作者建立他們的追隨者,而原創者則獲得後續的興趣,及如果他們願意的話,能夠適當地將衍生作品商業化。當然,這個商業模式結構與生態環境系統仍依賴於一個前提關鍵,就是創意歸屬,或識別原作與作者的能力。筆者我想到的例子是台灣網紅聖結石曾翻唱周杰倫的某首歌曲,年輕一代的朋友還以為那首歌是聖結石的歌。這就是今後在數位轉型,及思維升降的重點。
其實AI學習聲音方面,反而不是音樂或其他著作形式,而是聲紋或音頻。至於學人家的聲音例如號稱AI孫燕姿,對外已經表示就不是孫燕姿本人的真正聲音了,也沒有假冒本人或侵犯人格權問題。說實在的,AI孫燕姿的出聲不僅讓我們這輩懷念,更讓年輕一輩知道、注意甚至愛上她本人,可能也帶動舊曲故人的新商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三)若從今後在人格權的保護角度來看
前面提到了「人格權」,其實更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聲音有聲紋,是否等同於生物辨識,屬於人格權的一種而需要保護?筆者剛剛說AI聲音目前沒有侵害人格權,但不代表未來可能不會侵犯。要知道的是,所謂的肖像權,也沒有在我國民法明文規範中,而是透過實務與判例的累積,才形成一種被承認的具體人格權態樣。
資料數據可以多種型態呈現,例如照片、影片、文字或語音等。AIoT的運作就是透過設備蒐集、分析、運算並存取使用者的個人資料或數據,包括使用者的聲紋、臉部影像、網路使用行為紀錄等資料。 但在蒐集個人資料的過程是否能預見並告知(聲明)其利用態樣、特定目的,而使消費者知情並同意;消費者同意的內容或品質是否具有效性,恐怕隨著AI運用場景、科技與商業模式的不斷改變、演進與擴展,都存有變數與挑戰。
語音數據包括聲紋,其是否為個人資料應受到保護?就必須先釐清聲紋是否為一種「生物特徵」。「生物特徵」是個人特有的生理或行為特徵,其中生理特徵包含指紋、虹膜、面容、聲紋、DNA等,由於生物特徵通常具有獨特、不易改變的特性,因此向來被廣泛用於個人辨識系統。根據歐盟一般資料保護法(GDPR)的規定,認為「聲紋」若被認定為生物特徵資料,則GDPR認定其屬於特種資料,在蒐集、處理與利用上則有更嚴謹的規範。
美國加州隱私權法(CPRA)與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同樣在個資定義上均不包括「公開可得之資料」、「經去識別化(deidentified)之資料」,但CPRA增加「敏感性個資」(sensitive personal information)的定義,其中就包括「為獨特性地識別特定消費者的生物特徵資料蒐集與利用」,這也就是「聲紋」所涵蓋的範圍。
我們也可回到台灣的個資法來做基本面的省思。依照我國個資法第2條、其施行細則第3至6條等規定,分別採用列示、補充規定的方式說明個資的範圍。屬於個人資料的列示規定:姓名、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護照號碼、特徵、指紋等。個資補充規定: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個人的資料。所謂「得以間接方式識別」,是指保有該資料之公務或非公務機關僅以該資料不能直接識別,須與其他資料對照、組合、連結等,始能識別該特定之個人。從上所述,不論是個資列示的「特徵」,或「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個人的資料」,都能包含「聲紋」,也就是聲紋就是個人資料。
假以時日,在數位人格權的觀念與法制逐漸成熟,及累績相當的立法例之下,例如個人的聲音或聲紋等資料是否會被納入「聲音權」的保護,可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如同隨著時代演進,像性自主的保護或deepfake深偽這些情況,在法律概念與演進上都從物理、心理,發展到線上或虛擬世界了,我認為聲音的保護可能也會像肖像一樣,變成人格權保護的一種類型。

結論

就AI音樂與聲音所引發的爭議而言,短期內能確定的是,不要侵害到原本作品的著作權、影響本人的肖像權、人格權或名聲、形象,倒是還好。簡單說,除著作權的問題外,就是類似DeepFake那樣(GAN),不要冒用、讓人誤會或侵犯到他人。但長期來說,就是著作權制度、商業模式、生態環境,甚至是數位人格權的演進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不斷增加,相關的法制趨勢也逐漸浮現。舉例來說,ChatGPT的隱私政策應遵守歐盟GDPR和美國CCPA等法規,並進行數據安全審核。使用者可以行使拒絕和刪除權限,並需留意資訊外洩或違反保密義務的風險。此外,義大利政府曾禁止使用ChatGPT,恰逢歐盟出台AI法案
近年AI可生成出偽造且不實的任何數位資料,技術上除以AI相對應去做鑑定或驗證其真實性外,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證據保全越趨普遍及成熟。但這些前提都必須建立在我們對於什麼是「數位證據」的定義、特性、舉證責任、配套與未來規範。而刑事程序法對於所謂的「數位證據」最為嚴謹,因為它涉及到作為證據的資格(證據
數位發展部有許多部門,包括數位產業署、多元宇宙科、數位策略科、韌性建設科、資通安全署等,主要在協助產業「數位轉型」,扮演橫向聯繫與媒合資源的角色,協助公、私部門找到能強化韌性、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的數位工具,幫助產業更順利地導入數位轉型,協助企業省時省力且快速有效的達到減碳的目標。
隨著ChatGPT等AI技術應用的助攻,Web3、Crypto甚至元宇宙的基礎建設與應用發展,其實會更加速朝向「出圈」的方向邁進。所謂「出圈」,是指加密產業或幣圈交易、服務或活動,互通到真實世界與傳統金融市場,使得更多數的公眾受惠於更自由的貨幣流通、信用活動,及與其相聯繫的經濟活動。人們在區塊
「不成熟的應用會直接硬生生叫AI,成熟後的AI才叫做應用。」這句話你了解或同意嗎?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有AI的研究,但直到了前幾年的才漸漸有廣泛的「AI」應用,連按摩椅都號稱有AI的導入。不過大家這幾個月比較常聽到其他名詞,例如「ChatGPT」、「Midjour
法官甲與檢察官乙為夫妻,有獨生子丙。丙長大後當了幣圈的律師,用加密錢包MetaMask(俗稱「小狐狸錢包」)持有10顆以太幣、Ledger硬體錢包存放2枚比特幣與1個「Fox Of Utopias」的NFT。丙長年都將工作與生活的點滴po照片與文章在社群平台如Twitter、FB與IG上頭...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不斷增加,相關的法制趨勢也逐漸浮現。舉例來說,ChatGPT的隱私政策應遵守歐盟GDPR和美國CCPA等法規,並進行數據安全審核。使用者可以行使拒絕和刪除權限,並需留意資訊外洩或違反保密義務的風險。此外,義大利政府曾禁止使用ChatGPT,恰逢歐盟出台AI法案
近年AI可生成出偽造且不實的任何數位資料,技術上除以AI相對應去做鑑定或驗證其真實性外,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證據保全越趨普遍及成熟。但這些前提都必須建立在我們對於什麼是「數位證據」的定義、特性、舉證責任、配套與未來規範。而刑事程序法對於所謂的「數位證據」最為嚴謹,因為它涉及到作為證據的資格(證據
數位發展部有許多部門,包括數位產業署、多元宇宙科、數位策略科、韌性建設科、資通安全署等,主要在協助產業「數位轉型」,扮演橫向聯繫與媒合資源的角色,協助公、私部門找到能強化韌性、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的數位工具,幫助產業更順利地導入數位轉型,協助企業省時省力且快速有效的達到減碳的目標。
隨著ChatGPT等AI技術應用的助攻,Web3、Crypto甚至元宇宙的基礎建設與應用發展,其實會更加速朝向「出圈」的方向邁進。所謂「出圈」,是指加密產業或幣圈交易、服務或活動,互通到真實世界與傳統金融市場,使得更多數的公眾受惠於更自由的貨幣流通、信用活動,及與其相聯繫的經濟活動。人們在區塊
「不成熟的應用會直接硬生生叫AI,成熟後的AI才叫做應用。」這句話你了解或同意嗎?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有AI的研究,但直到了前幾年的才漸漸有廣泛的「AI」應用,連按摩椅都號稱有AI的導入。不過大家這幾個月比較常聽到其他名詞,例如「ChatGPT」、「Midjour
法官甲與檢察官乙為夫妻,有獨生子丙。丙長大後當了幣圈的律師,用加密錢包MetaMask(俗稱「小狐狸錢包」)持有10顆以太幣、Ledger硬體錢包存放2枚比特幣與1個「Fox Of Utopias」的NFT。丙長年都將工作與生活的點滴po照片與文章在社群平台如Twitter、FB與IG上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文摘:我看了NVIDIA的線上演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講者黃仁勳非常有趣,他的背景也很引人注目。他在台灣出生,後來在美國創辦了NVIDIA,這家專注於顯示卡和AI運算的公司。演講開始時,他提到使用人工智慧寫歌的例子,大家驚豔不已。AI是未來的趨勢,就像元宇宙一樣,雖然我不知道它的威力有多大,但
Thumbnail
自2022年8月份開始,每周四我透過每周掘金電子報分享當周我所找到的奇琶工作、自媒體經營、實用線上工具以及創富商機。這篇是擷取2023年5月份的部份精彩內容: 🏠💻 AI改造你的家!Google Lens讓你輕鬆買到喜愛的家飾品! 🎶🤖 音樂創作新時代,Mubert 音樂平台登場! 🌎💰
Thumbnail
現在的有聲書製程,簡直堪比徒手抄書,技術基本上跟三十年前一樣,遲遲無法進入有聲書的活字印刷術時代。我自己是非常期待含有AI成份的TTS技術輔助有聲書的製作。然而,TTS功能與有聲書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Thumbnail
對於拼音文字來說「我說即我寫」,但華「文」的方塊字卻不是如此,不僅同音字過多以致難以辨別(最簡單的例子是「他她牠它」),複雜歷史因素之下遺留在現代華「文」當中的文言文法(我寫非我說)也會造成聽覺理解障礙,種種因素都讓華文Text To華語Speech在短中期之內不可能完全取代華語有聲書。
Thumbnail
不會畫畫,不會作曲,只要出張嘴,就能當魔法師,還是自帶畫畫與音樂屬性的魔法師。
Thumbnail
現年71歲的史汀是英國著名歌手,已經銷售出超過1億張唱片。身為超資深音樂創作者及歌手,史汀對AI作曲的看法是什麼? 英國歌手史汀(Sting)預測,「對抗AI(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的挑戰。他表示,音樂家們將不得不對抗越來越多由AI創作的歌曲,但情感方面還是AI作曲無法取代的。
Thumbnail
就在这个劳动节假期,科技巨头IBM宣布:暂缓可以被AI取代的岗位的招聘,约7800人将被永久淘汰。这是6门可以帮助你领先于时代的免费课程。
Thumbnail
自古以來,音樂一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並將我們與他人聯繫在一起。
Thumbnail
台灣首張結合AI作曲的冥想音樂集《謐境 - 東方冥想樂集》,收錄由安譜人工智慧音樂公司作曲AI採集對人耳最和諧的音樂特徵、聯手身心靈精品音樂品牌──風潮音樂──的專業團隊,所精心打造的東方冥想音樂,讓五行自然與人本科技的交融,締造全新的感官體驗。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文摘:我看了NVIDIA的線上演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講者黃仁勳非常有趣,他的背景也很引人注目。他在台灣出生,後來在美國創辦了NVIDIA,這家專注於顯示卡和AI運算的公司。演講開始時,他提到使用人工智慧寫歌的例子,大家驚豔不已。AI是未來的趨勢,就像元宇宙一樣,雖然我不知道它的威力有多大,但
Thumbnail
自2022年8月份開始,每周四我透過每周掘金電子報分享當周我所找到的奇琶工作、自媒體經營、實用線上工具以及創富商機。這篇是擷取2023年5月份的部份精彩內容: 🏠💻 AI改造你的家!Google Lens讓你輕鬆買到喜愛的家飾品! 🎶🤖 音樂創作新時代,Mubert 音樂平台登場! 🌎💰
Thumbnail
現在的有聲書製程,簡直堪比徒手抄書,技術基本上跟三十年前一樣,遲遲無法進入有聲書的活字印刷術時代。我自己是非常期待含有AI成份的TTS技術輔助有聲書的製作。然而,TTS功能與有聲書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Thumbnail
對於拼音文字來說「我說即我寫」,但華「文」的方塊字卻不是如此,不僅同音字過多以致難以辨別(最簡單的例子是「他她牠它」),複雜歷史因素之下遺留在現代華「文」當中的文言文法(我寫非我說)也會造成聽覺理解障礙,種種因素都讓華文Text To華語Speech在短中期之內不可能完全取代華語有聲書。
Thumbnail
不會畫畫,不會作曲,只要出張嘴,就能當魔法師,還是自帶畫畫與音樂屬性的魔法師。
Thumbnail
現年71歲的史汀是英國著名歌手,已經銷售出超過1億張唱片。身為超資深音樂創作者及歌手,史汀對AI作曲的看法是什麼? 英國歌手史汀(Sting)預測,「對抗AI(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的挑戰。他表示,音樂家們將不得不對抗越來越多由AI創作的歌曲,但情感方面還是AI作曲無法取代的。
Thumbnail
就在这个劳动节假期,科技巨头IBM宣布:暂缓可以被AI取代的岗位的招聘,约7800人将被永久淘汰。这是6门可以帮助你领先于时代的免费课程。
Thumbnail
自古以來,音樂一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並將我們與他人聯繫在一起。
Thumbnail
台灣首張結合AI作曲的冥想音樂集《謐境 - 東方冥想樂集》,收錄由安譜人工智慧音樂公司作曲AI採集對人耳最和諧的音樂特徵、聯手身心靈精品音樂品牌──風潮音樂──的專業團隊,所精心打造的東方冥想音樂,讓五行自然與人本科技的交融,締造全新的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