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正在播放「B級美食嘉年華」的廣告,深深吸引小新前去品嚐「阿健」的炒麵,不過父母卻因為忙碌拒絕了小新的請求,於是小新轉而和春日部防衛隊的大家商量,並打算在當天放學後共同搭乘接駁車前去,結果卻錯過了公車迷路在深山中。同時,遭受A級美食(高級料理)集團攻擊的B級美食(大眾料理)會場,使阿健不得不託付某人將秘傳醬汁帶來現場,而這也間接導致防衛隊眾人成為集團「攻擊」的對象,甚至嚴重破壞了彼此的友誼。最後,度過艱辛的難關後防衛隊眾人終於抵達了會場,並使用醬汁料理了美味的炒麵。
《B級美食大逃亡》是以「食」為主軸,述說文化共融的故事。
「主流文化」是由「社會」所建構的「共識」圈,時常參雜「倫理」、「道德」與「法律」的議題,而「跳脫」規範的行為者很容易被視為「異端」,並遭受社會的抨擊與批判。的確,遵循「就事論事」的共識雖然能夠有效解決「表面(片面)」問題(如:家庭暴力),不過這卻不能避免「核心(整體)」議題(如:父權壓迫)的不斷發生,於是次文化的發展成為了我們的救贖與希望(如:女權主義)。換句話說,文化其實具有「互補」的性質(如:性愛因果論-性愛獨立論),且會根據社會的推進發展出更具「多元」的型態(如:社會運動)。
內團體偏私意指將自身視為「群體」中的一份子,並信任或偏袒群體內的發言與表態,進而滿足「他尊」的心理需求,因為我們認為符合群體內的「正面」形象才能證實自己是有價值的人。換句話說,當我們處於「團體內」的時候,其實是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認同」與「歸屬」感。以本齣電影為例,得知多數人對於大眾文化的接受度遠遠高於高雅文化,因為當我們與生活有所連結的時候,才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也能更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形成更緊密的關係,不過這可能也會導致我們更害怕脫離群體,尤其是當我們展現不符合群體內「負面」形象時,便會產生高度的焦慮與不安,甚至有傷害自己的行為發生。
當你未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前,別輕易用負面的眼光來審視自己。
外團體偏誤意指將「所屬群體」外的群體視為異端,並貶低或歧視群體外的陳述與意見,進而抵制「挫折」的防衛心理,因為我們認為與群體內的「身分」有所衝突會破壞原先建構的「價值觀」與自信。換句話說,當我們處於「團體內」的時候,其實是有害於傾聽「多元」或「獨特」的聲音。以本齣電影為例,得知反叛首領從小經驗家庭的灌輸與薰陶,才會認為B級美食是不入流的低劣產物,因為他知道要想「接受」不利於自身價值觀的大眾文化便是變向「承認」自己的行動是錯誤的,所以直到經驗「炒麵」的美味後,才會產生「不同」的領悟。
當你未曾同理別人的經歷前,別輕易評價別人的人生有多負面。
自2003年開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每年均會在特定地區舉辦同志遊行,以推廣「LGBTQI+」權益活動。2019年更是使「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獲得眾多國家的支持與肯定,不過仍有不少台灣民眾對「同志」文化不夠理解,甚至會以「異性戀霸權」的姿態進行抨擊與批判,所以為了避免陷入「誰對誰錯」的陷阱中,我們該如何因應「價值觀崩壞」的「心理」議題呢?
歡迎留言述說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