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一年多前漸漸辨識存在在自己身上的,可能不僅是某些懷有創傷的生命經驗,在另一個深刻的層次之中,其實存在著羞愧,可我以前從沒有這樣想過。
我總是避開內在的看往另一個方向,告訴自己應該將什麼事情做得更多更好,或是責備自己如何沒有做到。從前,我以為自己不思上進,然後,我充滿罪惡感與內疚,可是這沒有多少人發現,連熟識我的朋友們也沒有。我毫不懷疑他們的睿智聰穎,我只是猜想,他們沒有像我有那麼深的羞愧,他們沒有羞愧於自己羞愧的經驗,而需要竭盡全力建立一個足夠遮掩羞愧的面具。
那個竭盡全力,像是漫畫《咒術迴戰》中,角色竭力展開領域與敵方對決,而在「領域展開」結束後發生「術式熔斷」,出現必須停機的自我保護。只是,漫畫角色對決的是敵方,而羞愧之人對決的是自己無法感受到安全感的這個世界,而無法感受到安全感的本身難以消逝,只好反覆展開領域來防衛這個世界,也週而復始的經歷消耗殆盡之感的術式熔斷。
自此,我似乎比較能夠明白,自己為何會有那些在下班或假日時間的欲振乏力之感,簡單的說好像是需要休息,實際上卻是身心的停機保護,可羞愧感仍然作用著,持續著譴責自己的狀態。
直到我遇見《致,怕給人添麻煩的你》,作者伊麗絲‧桑德(Ilse Sand)提到「虛假自我」的概念,而我更喜歡她說「下坡路」的概念,她寫道:「要從這個夢幻世界走出來,是一條下坡路。」
我讀到走這個下坡路是需要放棄追逐理想與幻想的生活,回到那些不只是不完美,甚至是難堪與不快樂的現實中,可是作者說這是我們獲得幸福的唯一機會,她也說:「那種像在走下坡的感覺,事實上是你的覺知正在成長。」
作者對於離開「虛假自我」的理解用「下坡路」描述,我感覺再真實不過,這些走下坡的過程,甚至與勇氣、做自己......等等的稱頌標籤無關,就只是回到當下的現實,可是,對於羞愧之人,那可能同時也才是從幻想的生活中「回家」。
讓我對自己說說話:
「我相信這一定很不容易,你不僅僅要離開那些外在的角色認同,還有放掉那些曾經緊抓的來自他者的稱頌,相信自己並不平凡。你走下坡的過程也就是離開這些事物的過程,回到這個平凡不過的當下,承認關於自己的許多事實,可是你也可以記得作者說在這個過程裡,請不要忘記愛自己。
其實,羞愧的你,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你在想,如何能夠在走下坡的過程中愛自己,你禁不住地想要抵抗那些失去外在肯定後更多油然而生的羞愧感,你還不明白要怎麼做。
會不會,這個不明白也沒有關係,這個不明白,正是在走下坡路的重要過程,你在這個不明白中終於發現你其實也不懂得愛自己。
一如你的奶奶說的,我們家的人就是卡憨慢,會不會,承認這個憨慢,也沒有關係,因為你真實感受到奶奶在說這句話沒有一點批評或嫌惡,她只是理解了她自己還有所有家人,你沒有回話,是因為可以感覺到那當中,有愛。」
20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