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慈悲24--擔心,以及反直覺的可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朋友和我談一些她的擔心,有些話難以在相對安全的關係裡向對方直言,我問她為什麼不能說出口,她說可能需要想想、需要到時候看情形、需要顧慮對方的反應,我說那已經是相對安全的關係了,可是為什麼還是不能說,她說她就是擔心。


朋友更進一步的問:「這樣是不是算嚴重?」,我沒有回答她是不是嚴重,而是我說:「我覺得可能不是嚴不嚴重的問題,而是複雜。」她又接著問,那是什麼意思。


我說如果一個人的照顧者有許多投射性認同,而不是真誠、一致、同理的情感反應,那麼被投射性認同照顧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是非常困惑的,因為孩子很難明白照顧者的對待多數是基於照顧者自己的需要,而當中有更多機會是負向投射。


孩子在許多負向投射中長大,一方面除了要防衛這些負向投射的內容,於是,孩子只能試著做徒勞無功的辯駁與抗拒,然而這些看得見的對抗或防衛,更有可能只是強化了照顧者的投射性認同,而非被照顧者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孩子既要費力的防衛又要疲憊的受挫。


與此同時,另外有一種在投射性認同啟動的同時的無形焦慮,那正在傳遞與影響孩子,這個是照顧者沒有意識到的,而孩子更不可能為此抵禦的,孩子只能潛移默化的一同處在焦慮之中,而以為這是自己的焦慮,並且在焦慮中更加懷疑自己與感覺自己失能,焦慮造成失能,失能讓孩子更焦慮。


我試著對朋友說的複雜便是如此,除了似乎自動化的防衛投射性認同所付出的代價,要不停的警覺、不安、自責,同時還有無法抵禦的焦慮狀態,羞愧自己不好、擔心對方的反應沒有因為自己的行為更好,要面對這些複雜,內在只能長成複雜的模樣。


我和朋友說,以我自己的經驗,這些我們身上的焦慮恐怕一輩子都難以消失,而焦慮會造成我們的自動化反應,那些生存策略的自動化,像是:保持低調、優先配合別人、隱藏自己的意見、擔心別人有不同意見甚至反對,以及因為長久以來的這些習慣而喪失的自我感受與想法,幾乎已經難以辨識自身的感覺與情緒是如何。


我邀請她也試著支持她,承認焦慮的存在與消除不掉,可是當我們意識到焦慮的時候,做一種反直覺的思考,然後還有行動。當然,要選擇合適的場域與關係,如果是相對安全的,就可以做這樣的練習,如果是會影響生存的,這種冒險與練習只是增加生存的焦慮。


我和朋友討論,在相對安全的場域中,妳的焦慮如果是擔心說了不合適的話,造成對方的不愉快或不同意,先知道這是自己的焦慮,過去會因為這些擔心就不多說,或是只說那些無關緊要的配合對方的話,那麼這次要不要練習:知道自己正在焦慮,練習違反自己的自動化與直覺,試著去說不優先考慮對方反應的話,而是優先考慮自己想表達的。


讓我和自己說說話:

理解這些事情,也正在違反你自己的直覺,你的直覺知道,當個關係中的受害者,說著別人的不是,是最快速與方便的,也是最能減輕自己的焦慮的方式。


只是,過往這樣短期有效的方式,始終只是短期有效,你自己是明白的,這些快速的做法,能夠真正對應你自己的深層需要是有限的,你需要做和以前不一樣的事情,你需要作一些可能短期無效,卻會累積的事情。


當然,這些練習不是意圖要讓你自己受傷完全不保護自己,而是試著有基本的保護自己,卻不被自己可能屢屢受傷的焦慮不安所操控,而去冒險與嘗試,看看會不會有機會發生不一樣的事情。


你將會有別於過去全面被焦慮綁架的困境,你會得到可以評估風險的能力,你會得到可以理解關係有很多樣貌,甚至,你會經驗到,原來關係不是只有指責與置之不理,還有關係破裂後可能的修復與包容,這些沒有違反直覺的去冒險時,你都難以遇見,試試看,就只是試試看,違反直覺的想像看看,這次,不會像你以前每次想像的那麼糟糕。


2023.1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布拉喬巴的沙龍
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自我對話探索過去所迴避與壓抑的情緒與情感,希望慈悲諒解自己。
2023/11/13
她好像總是謙虛著自己什麼都不會,可是我不能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我很少遇過和自己的自卑處得那麼好的人,她不埋怨也不比較,也幾乎沒有見過她防衛的情緒,所以我無法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或是,她覺得只是認份。
2023/11/13
她好像總是謙虛著自己什麼都不會,可是我不能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我很少遇過和自己的自卑處得那麼好的人,她不埋怨也不比較,也幾乎沒有見過她防衛的情緒,所以我無法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或是,她覺得只是認份。
2023/10/17
我其實有一種直覺,妳說的這些,是妳的選擇,為什麼要把帳都算在我們頭上
2023/10/17
我其實有一種直覺,妳說的這些,是妳的選擇,為什麼要把帳都算在我們頭上
2023/10/15
大多數時刻,要不他人順著母親的意見說話與互動,要不就是未如母親的預期,母親則會開始叨念,或是視親疏遠近而責備、怒罵。
2023/10/15
大多數時刻,要不他人順著母親的意見說話與互動,要不就是未如母親的預期,母親則會開始叨念,或是視親疏遠近而責備、怒罵。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