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慈悲21--回家,是無奈與悲傷的同現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幾個月前我帶孩子回母親的家,一如往常的,沒有事先告知她我會回去,等走到巷口的便利商店時,我告訴她再十分鐘我會到她家樓下,請她下來開門,她在電話裡等不及的把我念了一頓,表示我這樣實在很講不聽,這麼臨時到她家都不事先說。

我沒有回嘴,再提醒她一次十分鐘後請她來開門,我就把電話掛了。

我和孩子們說,我們買一瓶鮮奶給奶奶,這大概是奶奶唯一會接受的飲料,至於到了奶奶家之後,如果奶奶問你們的問題,可以回答的話就回答,不想回答或是不知道怎麼回答,就說要問爸爸就好,還有,如果奶奶給你們吃東西,想吃的話就吃,不想吃的話也可以不用吃,就說吃不下就好。

孩子們之前問我要在奶奶家待多久,我之前告訴他們待半小時就可以離開,他們哀嚎半小時太久,我說那就15分鐘,他們比較可以接受。

上了樓之後,果然母親問了孩子們一連串問題,關於學校或家裡的生活,孩子們能回答的都回答了,其他的一如我們的預言,母親開始問孩子們無法回答的問題,孩子們也說要問爸爸,我覺得孩子們做得很好。我不想孩子們一直被追問他們難以回答的,還有他們可能不願回答的,母親的焦慮從來不是別人回答到她滿意後就會止息,更別說回答了她不滿意的答案,當她轉向來問我時,我就是對她說,這些事情妳不用問,我也不想講。

我告訴她,我們只會在妳家裡停留15分鐘,妳好好坐下來一起看個電視,閒聊就好,不用一直問問題,問到大家都煩也沒有意思,時間也是這樣過去。

她習慣不停問問題的方式從我這邊得不到答案,她碰了一鼻子灰,轉進去廚房削水果,還有拿出中午她沒吃完的飯菜,邊碎念這麼臨時回來,她要怎麼準備。孩子們都不想吃,我自己也不想吃,我提醒她,我就不希望妳花錢準備,妳花了錢買吃的,一下子把錢用完後又去向姊姊預支,到時候又把預支錢的理由說是我們回來的緣故,而不是妳自己負起責任。

她彷彿沒聽見我說明為何總是臨時才告知到家的原因,又轉進去房間拿了一些餅乾與別人送她的衣物,要我們帶回家。我告訴她,我從妳家離開不會帶任何東西走,這些東西我們都有,妳自己留著用,我們有行李,多帶了也是負擔,妳剩不到5分鐘可以和我們相處,妳還是要做這些我們不需要也不想要的事情嗎?

她依然沒聽見似的,開始責怪我沒有把孩子們教好,不聽她的話吃東西,不尊重自己的奶奶,不懂得愛惜東西把東西帶回家用,我默默環視著陽台凌亂可能墜落的植栽,家裡許多洗過的免洗筷與塑膠湯匙,還有那個新買的冰箱,也倒數著最後幾分鐘,孩子們也在等待。

終於,我告訴孩子們時間到了,也告訴母親時間到了,我們起身離開,她開始把東西塞進孩子手裡,我告訴孩子們把東西給我,我拿去放在椅子上,她依然碎念,開始詢問我們今晚在哪個旅館過夜,何時搭火車離開等等。我什麼也沒有回答,只是告訴她,好好保重身體,我們離開了。

走出樓下大門,孩子們深吐了一口氣,近似歡呼著說終於可以走了,我苦笑著說忍耐很久了喔,他們點點頭。弟弟告訴我他被奶奶嚇到,我說為什麼,他說因為奶奶一直把食物塞到他臉前,他被嚇到,他不想吃,哥哥說他也不想吃,為什麼一定要吃。我說那是奶奶的習慣,可是你們可以為自己做選擇。

我問他們,那現在想去哪裡,我們得去搭公車,他們看到公車站牌旁有小間義大利麵店,他們說想吃這個,我說好,我們進去吃東西休息一下。我想,我們的身體都很清楚,壓力大的時候我們不想吃東西,壓力解除的時候,就想吃東西補充能量。

讓我和自己說說話:

以前,以去母親家,更多的時候是氣憤,面對不停的碎念與指責,你自動化的情緒就是氣憤,甚至對母親要求她停下這些叨念,而這些你希望她發生的改變從來沒有任何一次成功過。

這次去,你就是知道不勉強自己,也不要讓孩子們被你母親勉強,待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時間,接受母親仍然是原來的樣子,儘管這個接受是一種無奈,總好過你在孩子們面前與母親吵架。

但你自己清楚,離開母親的屋子後,好似苦笑的底下,其實是悲傷,這幾十年來母親聽不懂你話的悲傷,至今也仍然聽不懂她自己孫子的話的悲傷,她始終認為都是別人在傷害她與辜負她,卻沒有看見與聽見她自己在做的事情與在說的話。

你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好好離開,就是讓她與你的孩子們見個面,其他的,你也不再強求,她恐怕做不了一個平凡的母親與奶奶,你知道,你仍然讓她與孩子們見面,你覺得再是無奈與悲傷,見個面總還是可以的,畢竟悲傷的同時,你還能看著孩子們邊聊天邊吃著義大利麵,感覺就沒有那麼難受了,謝謝他們,還有,謝謝你自己做了這件事。


2023.10.15

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自我對話探索過去所迴避與壓抑的情緒與情感,希望慈悲諒解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對自己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自我打擊, 我們最困難的挑戰不在外面,是自我設限; 然而, 我們最親密的朋友也是自己,提供最溫暖的支持與包容, 我們最強大的力量來自於自己,賦予我們勇氣去冒險和創造。
Thumbnail
avatar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2022-09-21
[星星記事] 9/4–9/9 「轉念」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慈悲「轉念」是件幸福的事,代表著我們的腦袋自由了、鬆動了、流動了,因為「轉念」,我們的生命多了一次機會,讓人生更美好🌼
Thumbnail
avatar
PY CHEN 人生花滿院
2022-09-03
對自己的身材感到無比滿意我總是覺得與其去在意體重計上的那些數字,我們應該是更要在意的是我們自己的健康,體重的數字本來就不是一個能不能代表你健康的明確指標,充其量那只能說明一部分的身體狀態,但也沒有人說瘦的人就一定健康,胖的人就一定不健康。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身材感到無比滿意。
Thumbnail
avatar
台灣太太在北京
2022-06-22
對自己畫的線條不滿意嗎?來試試這些方法吧!前陣子跟在加拿大讀書時認識的朋友們聊天,聊到了最近各自做畫方式的轉變。以前的我喜歡用「線」來畫畫,現在則是根據不同的目的將線適當保留在畫面中。想到以前大家總是問我的線條為什麼可以這麼流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當時的回答吧!
Thumbnail
avatar
園丁與花插畫設計工作室
2021-12-14
慈心﹐是對自己的慈悲《慈心禪》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語﹐剛接觸時﹐慈心禪當作安慰、祝福自已﹐尤其在覺得痛苦﹐或是外在人事物不合我意的時候﹐當時還沒能了解些什麼 ﹐但就只是一直複誦﹐心也就慢慢的沉靜下來 。
Thumbnail
avatar
Talia療心畫愛
2021-10-25
【視覺心像】對做不到的自己慈悲然後你會看見你對自己的慈悲,就像光一樣,溶解那個部位緊繃、堅實的盔甲,藏在裡面的,不過是一個受傷、受到驚嚇、做不好又不知所措的小小孩。卡巴金博士說:『持續練習,然後對自己做不到的所有部分慈悲』我覺得這句話很美
Thumbnail
avatar
塔羅貓
2021-10-03
「回家」,了解對自己慈悲的意涵。某日聽到的音樂,竟讓我想落淚,泛起想要「回家」與悲傷的感覺,但思鄉的情緒自從上次整理時,透過在居住地的物品與老家的物品中,感覺到與「家」的連結,與天地萬物的連結後,已很少湧起想回家的感受,我以為我已離開汲汲營營找尋歸家的方式,可以好好在地球上生活。
Thumbnail
avatar
Talia療心畫愛
2021-09-23
對自己評分,從打勾勾開始最近,過年後,就像是審視自己未來的時機 我卻有種霧裡看花的茫然感 33個月前離開原本的舒適圈 那個最一開始的動力,是挑戰自己的可能 去看看自己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平常依賴著的人  我可以是什麼 帶著收穫去年回國後    心中想轉職的念頭依然 試了一兩條歪路    仍未果 又或著我太習慣按步就班,
Thumbnail
avatar
蘇西打
2021-02-21
對自己的期待:一個關於「快樂」的秘密/Bastiane Huang有研究指出,平均幸福指數在45歲左右來到谷底,之後才會慢慢回升。為什麼即使我們不在這個年齡層中,這項針對中年危機的研究也同樣重要?為什麼這麼多名校畢業生明明有不錯的工作,卻沒有想像中快樂?
Thumbnail
avatar
吐納商業評論
2019-12-10
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幸福的。在看完《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之後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澀谷直人。 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實沒有那麼多。 看了幾本簡單生活的書,大家都這麼說,我自己也這麼說,但在剛好遇到要搬家的時候,還是覺得,東西怎麼可以這麼多,『你的東西算少了吧』朋友們這麼說。
Thumbnail
avatar
壹肆說
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