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堂課如期而至,許多迷思又被一一破除,隨之而來的是新知識的建立。這次的重點放在人的視覺,意即眼與大腦的相互作用。「眼睛是靈魂之窗,要好好保護它!」類似的話在成長過程中,不曾一次的出現在長輩口中。緊接而來的是希望我能多看綠色植物,少在昏暗的環境下看書以免罹患眼疾。殊不知,看似合理的眼部保健知識,竟也是生活中常見的迷思。這是否在告訴我,要學習質疑生活中看似理所當然的一切事物?
我必須承認,經常在網路上流傳的心理測驗,如你能看到幾個人臉?圖片第一直覺,你看到甚麼?測出你的隱藏性格等諸如此類的測驗,是我在閒暇之餘都會點開來玩的遊戲。每次測完,看到自己的性格說明,大多時候都會不自覺地開始沾沾自喜,還會冒出「你懂我~」的激動之情。然而,這樣子的美夢,在上完課後就被打碎了,畢竟那也只是因視線焦點差異所帶來的錯覺……
層出不窮的事就不再多說,畢竟被打臉應該會成為日後的老慣例。就來聊聊我新習得的知識。不得不說,眼睛之於我真的非常重要。據西文老師的說法,基於中文母語者的習慣,我們極度仰賴眼睛對於我們學習上的幫助。而在實際生活中,眼睛在休閒娛樂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我每天使用它,對它卻近乎一無所知。又或者說,我視之為平常,而不願思考背後的奧秒?
視網膜存在大量的感光細胞,而椎細胞作為白天活動的主細胞,存在於中央窩,協助人們的視物。一般而言,桿細胞是針對夜間的感光細胞,但因不存在於中央窩中,也解釋了為甚麼有時候在半夜觀星或打球,無法如預期般順利。不經過特別說明,我也未曾意識,原來高品質的視力,僅存在於中央的兩度視角內,但經由眼睛看出去的世界,卻不因此而侷限。某種程度而言,或許要歸功於眼球的微顫動以及大腦的腦補作用。
感光細胞不會再生,解釋了視力的不可逆性,而眼球微顫動的重要性也因而顯現出來。視覺訊息的改變使得就算視覺上只有一個點是清楚的,經由掃描過後,大腦也會因腦補作用而使整個視野都清楚。微顫動則是為了讓感光細胞不會適應特定環境而出現下意識的移動。由於大腦會做出預測更新,因此即便出現自主眼移動,世界也不會改變。這是很有趣的反應,不容忽視地是,若是沒有這樣的微顫動,我們的世界便就此白茫茫一片。
感覺與知覺的冒險,尚未劃下句點,讓我期待下一次的課程!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