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通識心得分享 week 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還記得小學國文課的作業跟考試卷中,最期待寫的就是照樣造句。因為透過抽換字詞來完成新的短句,每次都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厲害的創作者。哪能想到十年後會被告知,這樣依樣畫葫蘆的能力是人類所獨有的心智能力。

心智能力中的衍生計算能力、隨意組合概念、心智符號與抽象思考能力是人類所獨有,不同於其他動物的差異。而照樣造句便屬於衍生計算能力中經由遞迴的運算機制表現人類想法的方式之一。而在現今世代最常強調的跨域連結與整合則是隨意組合概念的展現,強調人類心智的多元性。這些能力讓我們引以為傲,也讓我們的文化得以世代傳承,而與其一同持續發展的認知能力、歸納整合能力也不斷地演化,來符合工業化後急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雖說我們有這樣的能力跟思維,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好像也出現了新世代的「文明病」。Google Effect,又稱數位失憶症,頻繁出現於習慣依賴網路的人群間。 因為便捷的搜尋引擎使得我們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想要的資訊,也因此我們不在需要特別記憶那些對當下而言「不那麼需要的事」。而當我們越來越依賴外在的工具來協助我們進行資料的蒐整,似乎將使我們越來越難以記得大量的資訊。但在思考這樣的轉變對人類而言有何利弊之前,或許我們該想的是,我們為何有需要大量記憶的需求?

事實上,與Google Effect 相似的概念也很常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例如把上課的內容記到筆記本中,假裝自己已經學習了,然而在課後卻鮮少翻閱。而這樣的作法也不禁讓人省思甚麼樣的學習方式才適合我。是專注於「聽」,而那些左而進,右耳出的內容就讓它隨風消逝;亦或是記錄當下覺得重要的key points,而事後能否進行重複閱覽我聽天由命?話又說回來,當腦子塞滿了一堆代辦事項時,拿一張紙把它寫下來,就能毫無顧忌地把資訊從腦中刪除,在某種程度上讓我覺得腦袋放鬆許多。換句話說,雖然適合我的學習方式還處於無解,但是數位失憶症這樣的概念或許也減輕了人們面對龐大訊息處理的壓力吧!

  成年以來我不斷讓自己嘗試未知的新事物,不管是樂器、運動還是一次性課程,都讓我透過不同的經驗刷新我對生活周遭的認識,而這樣始於未知,跨出舒適圈的行為正是培養創造力的方法。透過大腦不同腦區的相互作用,將讓我們能以嶄新的視角,即創意的方式來看待世界,而這樣的「腦洞大開」也將豐富我們在人間數十年的旅程。一年即將進入尾聲,不知道在跨年倒數前是否還有新的刺激,激發我的大腦右半球呢?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魚兒水中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一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九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八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七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六週心得分享
人類學導論-台灣人「自己說給自己聽的故事」;以網路次文化注音文為主題,解釋我所觀察到的台灣文化。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一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九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八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七週心得分享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六週心得分享
人類學導論-台灣人「自己說給自己聽的故事」;以網路次文化注音文為主題,解釋我所觀察到的台灣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其實心算是大家常忽略的小技能,但對我們的腦袋很有幫助。心算時,大腦就像在記東西又在處理數字,不知不覺提高專注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像是買東西算折扣、估算路程時間,都可以練習一下心算。在科技方便的時代,偶爾動動腦用心算,對腦袋靈活度和健康都很有幫助。
現在很多人因為太依賴科技,忘了記憶力其實是可以訓練的。像學新語言、背單字,或平常試著記住名字、回想看過的東西,都能讓記憶力和專注力慢慢變好。搭捷運時,不妨放下手機,記一下剛看到的廣告,或去市場買菜時試試不用寫清單。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回記憶的感覺,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Thumbnail
十二、給畫面,厲害的腦補 一開始,請先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會看到彩色大象從後面走過。」 接下來,進入主題。 嚴格來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比AI要強。最少,在「腦補畫面」這一塊,絕對遠超目前的人工智能。 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厲害,超愛腦補生成各種畫面,有點兒像俗語所謂:「說風就是雨」、或是台語俗諺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經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多工運作,不管在辦公室裡,或高速公路上,我們坐在椅子上一邊滑手機、一邊與旁人交談,這種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NASA心理研究人員Stephen Casner研究數十起重大空難事件後發現:「這種亂七八糟的局面(空難),百分之百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一開始,人類有創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其實心算是大家常忽略的小技能,但對我們的腦袋很有幫助。心算時,大腦就像在記東西又在處理數字,不知不覺提高專注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像是買東西算折扣、估算路程時間,都可以練習一下心算。在科技方便的時代,偶爾動動腦用心算,對腦袋靈活度和健康都很有幫助。
現在很多人因為太依賴科技,忘了記憶力其實是可以訓練的。像學新語言、背單字,或平常試著記住名字、回想看過的東西,都能讓記憶力和專注力慢慢變好。搭捷運時,不妨放下手機,記一下剛看到的廣告,或去市場買菜時試試不用寫清單。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回記憶的感覺,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Thumbnail
十二、給畫面,厲害的腦補 一開始,請先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會看到彩色大象從後面走過。」 接下來,進入主題。 嚴格來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比AI要強。最少,在「腦補畫面」這一塊,絕對遠超目前的人工智能。 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厲害,超愛腦補生成各種畫面,有點兒像俗語所謂:「說風就是雨」、或是台語俗諺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經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多工運作,不管在辦公室裡,或高速公路上,我們坐在椅子上一邊滑手機、一邊與旁人交談,這種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NASA心理研究人員Stephen Casner研究數十起重大空難事件後發現:「這種亂七八糟的局面(空難),百分之百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一開始,人類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