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講「人間的佛教」?因為有情是以人為主的,大乘佛法偏向「理」、「境界」,而忽略了「人」的問題,唐宋以後,直接討論「超人」的境界,只講理而忽略了事,使得中國佛教「超人化」,不易從貼切人的問題來解決,不易從人的立場來「實踐佛法」,變成兩極化的發展:知識份子只講理論,知識化變得高調;民間信仰又只求感應,得到現世利益而民俗化,理想化。為了回到佛教的基本精神,代表的人為太虛大師、印順長老、東初老和尚和聖嚴師父。
首先「佛法是解說人的問題」(人成即佛成),接著說明「人生的現象」是什麼(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毒、三學),並解說大乘佛法如何來看待人生的現象(用六度、四攝、菩提心),進而產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心理觀。
(一)三世諸佛皆以人身在人間成佛-人成即佛成
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人成即佛成」。印順法師在讀到《增一阿含經》:「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頓時領悟到:佛不是天神、天使,是在人間修行成佛的;也只有生在人間,才能受持佛法,體悟真理,而得正覺的自在解脫。法師用google地圖,縮小來讓我們看見我們所在的渺小和法界的廣大,佛陀說法的世界遠超過我們的認知,但佛陀仍是以人間身成佛。
(二)人類為本的佛法
二.基本佛法是說明人生現象
(一)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觀察分析人的身心現象:五蘊是精神的分析、十二處是色蘊的分析、十八界是色心的結合。三科所指的是「蘊、處、界」
(二)四大、六識-分析生理、心理、物理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