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自然是貴在走動與真誠,走動就是平時的交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沒事就小聚一下,至於真誠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歷了。
交朋友就是這樣,不是說認識了就算朋友,只有一起經歷過一些事,讓人覺得你這個人還行,才能算是朋友。
每個人都會對朋友定下自己心目中的標準,但似乎沒有一個普世的標準去解釋朋友。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衡量朋友的好壞,只有一個個不同的故事去展現朋友的真摯。
只因為朋友本來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甚至是不存在的。
誰是酒肉朋友、普通朋友,誰可以談心的,誰又只能點到即止,通通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去定義去細分化。所以我們往往都要為朋友,去加點前綴去解釋他的存在。
人畢竟是群居動物,誰還沒有幾個好朋友呢?
其實每個人都差不多,都會在潛意識裏區分幾個,和自己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出來。這幾個人可以沒錢,可以沒本事,甚至可以借錢不還,只要活著沒事聚聚,能為自己提供情緒價值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