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自我覺察是指對自己內在感受、思維、行為以及與外界互動的一種敏感和理解。這不僅包括對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還包括對身體感覺、價值觀、信仰和目標的覺察。自我覺察是一種主動的、深入的自我觀察,目的在提高對自己的全面理解,這種理解超越了表面層次的自我認知。

為什麼要自我覺察呢?自我覺察是個人成長和心靈健康的基石,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

首先,自我覺察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維。透過意識到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態,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處理壓力、焦慮和其他情緒挑戰。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深入認知有助於建立穩固的情緒基礎,使我們更具情緒智慧。

其次,自我覺察有助於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這種深入的內省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信仰體系、價值觀念以及生活的目標,從而引導我們的行為和選擇。這種自我覺察不僅使我們更有方向感,還有助於建立意義深遠的生活。

進一步,自我覺察促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和影響。這種意識的提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同時也能夠維護健康、積極的人際關係。

過去我們常常說「認識自己」很重要。更精確一點地說,我們必需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才能夠更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

想要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從下面幾種方式來著手。

自我提問和對話

自我提問和對話是培養自我覺察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這種自我對話的過程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探索內心世界,理解情感、價值觀和目標。首先,每天花點時間坐下來,以一種開放、富有好奇心的態度對自己提問。問自己:「我的感覺如何?」、「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等等。這種主動提問的過程能夠引導我們進入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那些可能一直被忽略的情感。

當我們對自己提出問題時,也要耐心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與回答。這種內在對話的形式有助於澄清我們的思緒,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期望、恐懼和渴望,使我們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更好地處理壓力和焦慮。這不僅能增進自我認識,同時也是一種實踐自我慈悲和接納的方式,讓我們在接觸自己的弱點時更有耐心。

日記寫作

日記寫作是個簡單又強大的工具,提供了一個私密的空間,讓我們可以記錄生活中的點滴,表達情感,並反思自己的成長。首先,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你當天的所見所聞、感受和思考。這不僅僅是一份紀錄,更是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機會。寫下情感和挑戰,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處理內在的情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慢慢建立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日記寫作是一個不斷追踪個人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先前的日記,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變化、進步和學習。這種視角的轉變有助於增強自己的信心,同時提醒著我們,即便在生活的起伏中,我們也在逐漸變得更強大。日記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覺察工具,它不僅可以紀錄生活,還能促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

靜心或冥想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保持內在平靜成為了更重要的挑戰,而靜心或冥想提供了一個寧靜的時刻,讓我們與自己連結,加深對內在世界的理解。首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並放鬆身體。開始深呼吸,專注於呼吸的節奏。這有助於冷靜下來,將注意力轉向內心。接著想像自己是一位旁觀者,觀看自己的思緒起伏,例如想到了什麼事情、對這些事情有什麼感覺等等。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要能試著"描述"自己的感覺與狀態,而不是身處在狀態中無法自拔。這種觀察能力的培養,使我們能夠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從而深化對自己的認識。

更進一步時,我們可以用心感受身體的感覺。將注意力帶到身體的每一部分,從頭頂到腳尖,感受每一個呼吸進出的感覺。這有助於建立對身體的覺察,以促進身心的平衡。這樣的過程必須保持耐心。當雜念湧現時,不要心急,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平心靜氣地放慢速度思考、留意自己的感受,以第三人稱視角看待自己目前的狀態。這樣的過程不僅有助於加強自我覺察,也能幫助我們穩定情緒減輕壓力和焦慮、提升注意力,進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

觀察他人和環境

觀察他人和環境不僅擴展我們對外界的理解,還能夠啟發我們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深度認知。觀察他人可以提供新的視角。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情緒和互動,我們能夠對不同人格特質和生活觀有更全面的了解。這種擴展的視野使我們能夠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相似之處和差異之處,進而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另一方面,觀察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緒和思維。

通過觀察他人,我們可以學到更有效的溝通方式。他人的回饋和反應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的表達方式是否清晰,以及是否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另外,當我們用心去觀察他人的情感和處境時,我們更能理解他們的感受,這種同理心有助於擴大我們對情感的理解範疇,同時也能提高我們對自身情感的敏感度。因此觀察他人和環境,不僅能提升對自我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學習與他人和世界更好的互動方式。

接受別人的反饋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觀點和經歷,而他們所提供的觀察可能超越了我們自己的主觀看法。接受他人的反饋相當於打開了一扇視窗,讓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模樣,這種客觀觀點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反應。另一方面,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也能夠揭露我們可能未察覺到的盲點和不足之處。當他人提出反饋時,我們被迫停下來思考,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表現。這種自我檢視的過程是自我覺察的一部分,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除此之外,接受反饋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開放心胸地接受他人的看法,顯示出對於與人互動的誠實和尊重。這有助於建立信任,同時也提高了與他人溝通的效果。接受別人的反饋必須要有開放的胸襟才能做到。而這樣的態度,使我們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進而豐富內在的自我理解,促使個人成長和發展。

觀察身體活動

身體和心理之間存在密切相互影響的關係,彼此緊密連結,相互影響。當我們處在舒適的環境、愉悅的聲音、芬芳的香氣情境時,可以帶來愉悅感,促進心理放鬆和愉悅情緒。反之,惱人的噪音、混亂的環境可能引發壓力和不適,影響心理健康。

我們知道,身體活動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影響。運動釋放出身體的內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物質被譽為天然的「快樂激素」,有助於提升情緒狀態、減輕壓力,甚至改善抑鬱症狀。運動也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進而對情緒穩定產生積極的影響。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就是身體的生理狀態會對心理情緒有直接影響。例如,身體的疲憊、缺乏睡眠或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情緒的波動,使人更容易感到壓力、焦慮或情緒低落。身體的不適可以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源頭,而改善生活習慣和保持身體健康有助於提升整體心理福祉。

無論如何,身體通過感覺和反應告訴我們它的需求,例如飢餓、疲勞或需要休息。透過注意這些身體信號,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照顧自己,保持身心的平衡。

讀書和學習

讀書和學習不僅擴充我們的知識範疇,更能夠啟發對自己、他人和整個世界的更深刻理解。透過閱讀豐富多樣的書籍,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各種觀點和生活經驗。這種多元性的知識能夠擴大我們的視野,使我們更能夠理解不同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樣的視角擴展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在這個多元世界中的位置,同時提高自我認識的深度。

透過回顧學習歷程,我們能夠分析自己的優勢和成就,同時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種自我評估和反思有助於建立更堅實的自我認識,使我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追求個人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有助於培養靈活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潛力,並設定自己的價值和目標。

透過接觸不同主題、文學作品和學科,我們能夠找到與自己內在世界相契合的內容,進一步深化對自己價值觀和信仰體系的認識。這種自我探索的過程是自我覺察的重要一環。這種知識的積累和成長的過程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發現生命的豐富多彩之處。


自我覺察是一個動態而深入的過程,透過這種過程,我們能夠更全面地認識自己,建立更具意義和目標的生活。它是一種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心靈旅程,有助於實現個人的潛能,提升生活的品質。


18會員
27內容數
誰說數學差就不能學邏輯?誰說感性與理性一定互相排斥?這裡你可以學到理性的邏輯思維,不用任何基礎,沒有口號、沒有術語。並且透過人性問題的正面討論,幫我們更好地解決人生問題。 邏輯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學問,也是每個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工具,因此這裡提供免費的內容做推廣。當你遇到「為什麼」與「如何」的問題時,就能利用它來解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邏輯改變世界 的其他內容
對自我的瞭解程度,很大地影響我們的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我們人生未來的走向。沒有人天生就了解自己,我們花多少時間觀察與思考自我,會決定我們對自己有多少認識。為了協助大家更有效率地觀察與思考,本文試著列出常見的幾個面向,提供讀者在觀察與思考時,有更明確地方向。
相信不少人曾經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不用工作賺錢,卻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有人會說,那是他生得好,有個富裕的家庭。不過同時又有另外一群人,過著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他們不見得擁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卻同樣地,享有"不必工作的自由"...
『讀心術』一直都是聽起來很吸引人的東西,至少對年輕的我來說是如此。不過隨著年齡經驗的累積、知識的提升,漸漸地認為:這是可能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到它呢?
先前整理了一篇《邏輯好與不好差在那裡?增強邏輯表現的12種方式》,發現「分析能力」很難用短短的幾行字讓人深入理解,因此興起了撰寫本篇文章的念頭。本文試著用更淺顯的方式,說明分析能力如何運作,期望讀者在深入瞭解之後可以應用在生活中,增強自我的分析能力。
工作的時候,三不五十會有同事跟我抱怨溝通很浪費時間,為了不潑他們冷水,我總是一笑置之。很想告訴他們的是,「溝通」其實是公司內部最重要的事,可能也是個人幸福的關鍵鑰匙之一…
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追求美好生活。察覺珍惜已擁有的美好,追求心之所向。解決問題,降低風險,促進個人成長,提升自由意志。探討批判性思考對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並分享培養技巧和策略。無論個人追求幸福或公民角色,批判性思考都不可或缺。優化思維方式,迎接挑戰,發現機遇,提高成功機率。
對自我的瞭解程度,很大地影響我們的決策,並且進一步影響我們人生未來的走向。沒有人天生就了解自己,我們花多少時間觀察與思考自我,會決定我們對自己有多少認識。為了協助大家更有效率地觀察與思考,本文試著列出常見的幾個面向,提供讀者在觀察與思考時,有更明確地方向。
相信不少人曾經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不用工作賺錢,卻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有人會說,那是他生得好,有個富裕的家庭。不過同時又有另外一群人,過著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他們不見得擁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卻同樣地,享有"不必工作的自由"...
『讀心術』一直都是聽起來很吸引人的東西,至少對年輕的我來說是如此。不過隨著年齡經驗的累積、知識的提升,漸漸地認為:這是可能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到它呢?
先前整理了一篇《邏輯好與不好差在那裡?增強邏輯表現的12種方式》,發現「分析能力」很難用短短的幾行字讓人深入理解,因此興起了撰寫本篇文章的念頭。本文試著用更淺顯的方式,說明分析能力如何運作,期望讀者在深入瞭解之後可以應用在生活中,增強自我的分析能力。
工作的時候,三不五十會有同事跟我抱怨溝通很浪費時間,為了不潑他們冷水,我總是一笑置之。很想告訴他們的是,「溝通」其實是公司內部最重要的事,可能也是個人幸福的關鍵鑰匙之一…
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追求美好生活。察覺珍惜已擁有的美好,追求心之所向。解決問題,降低風險,促進個人成長,提升自由意志。探討批判性思考對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並分享培養技巧和策略。無論個人追求幸福或公民角色,批判性思考都不可或缺。優化思維方式,迎接挑戰,發現機遇,提高成功機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職場工作中,如果你能提供一個有價值且可行的提案,就能獲得累積戰功的機會,也提升在老闆心中的話語權。 ​ 但怎麼提案,才不會被老闆否決或敷衍呢? ​ 最近在讀《大人學的破局思考》,有一篇在談:「怎麼提案,才能讓老闆好懂又相挺?」Joe 提出了兩個關鍵要素...
Thumbnail
前言 25 ~ 40 歲膠原蛋白開始大量流失,成年人每年大約都會損失掉 1 % 的膠原蛋白,年紀越大補充度越慢看起來就變少。 網路上膠原蛋白產品夯爆,一堆網美們都會在限時動態上大力推薦她們自己正在吃的、擦的、抹的膠原蛋白產品。 除了臉部以外,當身體缺少膠原蛋白就可能引起皮膚皺紋、肌肉鬆垮、血管易破裂
Thumbnail
慢性皮膚疾病當然需要醫、需要治,但如果只有這樣的話我們認知的只有一小塊並非全貌,我們能治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非整體。如想要提升慢性皮膚病的治療成功率,「知病」與「治病」只是基本功,有機會進一步思考「疾病根源」與「醫療哲學」,才能夠讓層次更上一層樓,站的更高也才能看得更多、更遠。
Thumbnail
最近認識了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The Book of Joy: Lasting Happiness in a Changing World(有中文版),內容是西藏佛教的達賴喇嘛和南非的戴斯蒙.屠圖主教一起討論Joy的對話。在此分享其中的一些真知灼見! 其實我們創造了許多自己的痛苦。因此,我們也
Thumbnail
     如何增加影片的YouTube观看次数和观看时间? 观众观看 YouTube 不外几种原因:其他人推荐,娱乐或者学习吸收信息。当完成了利用自己的人陌发布影片 (如:在Facebook, Google+ 分享视频) 找人观看以后,你会发现 "YouTube 观看次数" 再没有增加,其实
Thumbnail
       在《他是賭神也是股神》這一本書的尾聲,作者談到了募款及課稅難題這些問題。雖然股市可以利用各種模型來達到避險的效果,但捐錢和繳稅就無法做到。那為何作者要關注這些問題呢?應該是出自於想要解決他所看到的社會難題。        換言之,他不想只做個獨善其身的有錢人
Thumbnail
你正在苦思如何增加額外收入嗎? 想要找打工/副業來做,卻不知道做什麼比較推薦? 那你今天就來對地方啦! 大學快畢業時,杜懶朵娘娘我發現文科生要找到薪水好一點的工作比較困難,因此我從那時候開始,就有在注意各種能增加額外收入的打工/副業,也嘗試過很多。 不然自己想要留在台北的話,一個月下來根本只能存
Thumbnail
<p>存在感可以說是一種「想像」,對彼此的國家有所想像。就以我製作人和她的丈夫這對夫婦為例,他們是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擁有優渥生活的印度人,也經常旅行、在不同的國家工作過。我製作人的丈夫也是多家日本與韓國跨國集團的顧問,但是一提起台灣,他們的想像是空白的,不是正面或是負面,而是沒有太多可能的想像。除了台灣和中國有主權上的問題之外,他們對台灣的產業、人文、歷史還有語言都是沒有想像的,「台灣」這個詞就是一片模糊,所以他們「不知道」、「沒想到」甚至是「沒想過」。</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職場工作中,如果你能提供一個有價值且可行的提案,就能獲得累積戰功的機會,也提升在老闆心中的話語權。 ​ 但怎麼提案,才不會被老闆否決或敷衍呢? ​ 最近在讀《大人學的破局思考》,有一篇在談:「怎麼提案,才能讓老闆好懂又相挺?」Joe 提出了兩個關鍵要素...
Thumbnail
前言 25 ~ 40 歲膠原蛋白開始大量流失,成年人每年大約都會損失掉 1 % 的膠原蛋白,年紀越大補充度越慢看起來就變少。 網路上膠原蛋白產品夯爆,一堆網美們都會在限時動態上大力推薦她們自己正在吃的、擦的、抹的膠原蛋白產品。 除了臉部以外,當身體缺少膠原蛋白就可能引起皮膚皺紋、肌肉鬆垮、血管易破裂
Thumbnail
慢性皮膚疾病當然需要醫、需要治,但如果只有這樣的話我們認知的只有一小塊並非全貌,我們能治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非整體。如想要提升慢性皮膚病的治療成功率,「知病」與「治病」只是基本功,有機會進一步思考「疾病根源」與「醫療哲學」,才能夠讓層次更上一層樓,站的更高也才能看得更多、更遠。
Thumbnail
最近認識了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The Book of Joy: Lasting Happiness in a Changing World(有中文版),內容是西藏佛教的達賴喇嘛和南非的戴斯蒙.屠圖主教一起討論Joy的對話。在此分享其中的一些真知灼見! 其實我們創造了許多自己的痛苦。因此,我們也
Thumbnail
     如何增加影片的YouTube观看次数和观看时间? 观众观看 YouTube 不外几种原因:其他人推荐,娱乐或者学习吸收信息。当完成了利用自己的人陌发布影片 (如:在Facebook, Google+ 分享视频) 找人观看以后,你会发现 "YouTube 观看次数" 再没有增加,其实
Thumbnail
       在《他是賭神也是股神》這一本書的尾聲,作者談到了募款及課稅難題這些問題。雖然股市可以利用各種模型來達到避險的效果,但捐錢和繳稅就無法做到。那為何作者要關注這些問題呢?應該是出自於想要解決他所看到的社會難題。        換言之,他不想只做個獨善其身的有錢人
Thumbnail
你正在苦思如何增加額外收入嗎? 想要找打工/副業來做,卻不知道做什麼比較推薦? 那你今天就來對地方啦! 大學快畢業時,杜懶朵娘娘我發現文科生要找到薪水好一點的工作比較困難,因此我從那時候開始,就有在注意各種能增加額外收入的打工/副業,也嘗試過很多。 不然自己想要留在台北的話,一個月下來根本只能存
Thumbnail
<p>存在感可以說是一種「想像」,對彼此的國家有所想像。就以我製作人和她的丈夫這對夫婦為例,他們是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擁有優渥生活的印度人,也經常旅行、在不同的國家工作過。我製作人的丈夫也是多家日本與韓國跨國集團的顧問,但是一提起台灣,他們的想像是空白的,不是正面或是負面,而是沒有太多可能的想像。除了台灣和中國有主權上的問題之外,他們對台灣的產業、人文、歷史還有語言都是沒有想像的,「台灣」這個詞就是一片模糊,所以他們「不知道」、「沒想到」甚至是「沒想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