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戰鬥是自己的,但感謝一路上有你們作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進場之前,我就知道自己會哭。

親情,家庭,生離,死別,是每個人心裡最脆弱的地方,像是包在牛軋糖身上的糯米紙,薄膜一般,一觸就融化。家裡有孩子的,曾經的病友,陪伴病人走過漫漫長路的家屬,大概都能代入自己與某個角色共鳴。

但其實,那又是極私密的經歷,疾病在身上造成的痛楚,由內而外,啃食的不只是體內細胞,還有原有的生活和對未來的想像,像是本來安全跟在隊伍中,一閃神突然前面就空無一人。即使恰巧有人落進同一座深谷,四季更迭,日夜變換,遭遇的風景也會全然不同,如美國作家凱瑟琳‧鄧恩(Katherine Dunn)所說:「從來沒有人可以走進同一個房間。」


《BIG》主場景也是一個房間──兒癌病房816。六個不同的家庭,加上醫護,二十一個角色,相異的年紀、病程、成長背景、家庭狀態,有人手上拿著佛珠,有人胸前掛著十字架。導演無意抹去他們的差異和個人感受。在電影裡,有樂觀積極的孩子,也有厭世消沉的少女,或者經歷第二次、第三次復發,只願意戴起耳機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少年,還有的,年幼到還沒有能力去想未來,不能夠明白這副身體,何以這樣脆弱,這樣由不得自己。

但這並不是一部悲情的電影,或者說,導演魏德聖用極溫柔的方式去處理,那些本來會將人撕成碎片的痛苦。大部分場景是明亮的,牆上繽紛的色彩,紅黃藍綠的假髮,幾分鐘就一首的歡快樂曲。若不是那身醫院的衣服,腕上的識別手環,身上的傷疤,你會以為他們就是一般的孩子,而場景是在學校或親子館,為一隻彩色筆爭搶,跟著旋律蹦跳,一句簡單的話就能笑得開懷。

最折磨人的過程,導演都用動畫呈現。原野上,孩子們拿著兵器,和裝備整齊、數量龐大的藍色巨人,兩相對峙。在動畫裡,孩子們沒有幻化成當下最受歡迎,現代感十足的鋼鐵人、蜘蛛人,而是變作臉上畫著圖騰,穿戴皮草獸骨,手持槍矛彈弓,充滿野性的戰士。那是生命最原始的力量,再多的科技,進步的醫療也代替不了自體對於疾病的對抗。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弦樂的磅礡塑造英勇和慘烈,失去戰友,或短暫休戈,都沒有頹喪的時間,補足體力之後,他們還要再戰。

彷彿互換了角色,眼淚屬於成人,而孩子才是一切安定的力量。

但這也不是一部罔顧現實的雞湯片。有了孩子之後,更能體會孩子時常比我們想像的更堅強。他們不是真的一無所知,在成人的眉眼之間,他們也明白戰鬥可能會失敗,而失敗的代價是付上生命。但孩子不會無止盡的沉湎於哀愁。你會驚嘆那樣的生命力,只要還有一絲力氣,都會用盡全力跳到最高。他們比成人更能夠明白,每一口氣息,都是存在最好的證明。

而即便勉強還是要努力微笑的大人啊,也無暇耽溺在自身的愁雲慘霧中。命運既是如此殘酷,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還能擁有的彼此?時間不夠揮霍,那就每一秒都用盡全力的愛吧,在應該一點都幸福不起來的時刻,繼續成為溫暖彼此的光吧。

戰鬥是自己的,但正因有彼此的光,才能在跌倒之後,還有再站起來的勇氣。

"BIG" 是故事裡戰勝病魔的孩子,出院之前,在病房816用粗粗的麥克筆所描下。像是不會被輕易打倒的強大意志力,是人們相互扶持成為彼此的心靈支撐,也是海報上寫的"Being Is Gift"。每個人的存在,年歲或長或短,生活的境遇各不相同,卻沒有人是沒有價值的。只要睜開眼睛,還能大口呼吸,就是值得感恩的事。也請相信,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最美好的事。

真的倦了的時候,不要害怕大哭一場。過後,也別忘記收拾起眼淚。還有好多人愛你,所以你也一定要,愛著自己。


出乎意料的是,我幾乎哭了整場,甚至是動畫場景(好吧,我真的淚點太低...)。電影本身其實不太煽情,相對的,正是刻意收斂的傷痛和艱難,才更讓人揪心。好的導演像施展魔術的人,合宜拿捏了笑與哭的節奏。群戲不好拍,但每個角色幾乎都有份量,在短暫的片刻裡仍可以讀到他們背後還有故事。它當然不是很完美,為戲劇效果添加的笑點和冒險;黃鐙輝、曾珮瑜飾演的離婚夫妻,喪子後很快走出傷痛甚至破鏡重圓;以及刻意弭平的階級差異,都不盡寫實。但整體來說,《BIG》還是一部情感真摯,充滿力量的電影。

58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世紀初的歐塞奇領地,因石油帶來的龐大利益,莫莉的姊妹們陸續喪命,身邊的族人也一個個離奇死亡。但這不只是一個人心貪婪的故事,也是一場根源於體制的邪惡,由上而下的種族屠殺。
璀璨的跨年煙火,三五成群的年輕人,缺了心和無名指的女屍,在亡夫車上準備自盡的女人。這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又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有人充滿希望,就會有人失望,是無以為怪的常態。但在這座城市裡,有的卻是太多的絕望。付出真心卻換來背叛的愛情,賣命工作卻失去陪伴親人最後一刻,離鄉背井卻接連命喪他鄉的移工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剝奪是一點一滴的,無關性別,無關階級,無關年齡。也許是一點時間,也許是一連串的編號和數字,它們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和位置,是人們辨識你的座標。但在這個社會,這樣還不夠,你只能不斷失守,退後,放棄,直到有一天人們忘記了你,你也忘了原本的自己。
人們害怕不同,害怕未知,害怕不可掌控,更害怕那個不同,未知,無法掌控的東西,就是自己。怪物,是非我族類的代名詞,由恐懼而生,以恐懼為食,好像《牠》裡面的潘尼懷斯,愈是害怕愈是鼓脹。直到牠長成無比巨大,蓋住所有的光。人們還渾然未覺,在這個循環共生的社會裡,自己就是怪物的始作俑者,怪物的寄居地正是...
父母的脆弱是不能說出口的秘密。他們不允許自己輕易開口,特別是向著兒女。即便我們看見過父母的脆弱,我們不了解的事,還是比了解的多更多。
二十世紀初的歐塞奇領地,因石油帶來的龐大利益,莫莉的姊妹們陸續喪命,身邊的族人也一個個離奇死亡。但這不只是一個人心貪婪的故事,也是一場根源於體制的邪惡,由上而下的種族屠殺。
璀璨的跨年煙火,三五成群的年輕人,缺了心和無名指的女屍,在亡夫車上準備自盡的女人。這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又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有人充滿希望,就會有人失望,是無以為怪的常態。但在這座城市裡,有的卻是太多的絕望。付出真心卻換來背叛的愛情,賣命工作卻失去陪伴親人最後一刻,離鄉背井卻接連命喪他鄉的移工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剝奪是一點一滴的,無關性別,無關階級,無關年齡。也許是一點時間,也許是一連串的編號和數字,它們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和位置,是人們辨識你的座標。但在這個社會,這樣還不夠,你只能不斷失守,退後,放棄,直到有一天人們忘記了你,你也忘了原本的自己。
人們害怕不同,害怕未知,害怕不可掌控,更害怕那個不同,未知,無法掌控的東西,就是自己。怪物,是非我族類的代名詞,由恐懼而生,以恐懼為食,好像《牠》裡面的潘尼懷斯,愈是害怕愈是鼓脹。直到牠長成無比巨大,蓋住所有的光。人們還渾然未覺,在這個循環共生的社會裡,自己就是怪物的始作俑者,怪物的寄居地正是...
父母的脆弱是不能說出口的秘密。他們不允許自己輕易開口,特別是向著兒女。即便我們看見過父母的脆弱,我們不了解的事,還是比了解的多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因為太想變成慾望城市裡的作家凱莉·布雷蕭,我在剛邁入三十大關的輕熟分水嶺,留著和她類似的髮型,一直到我進入結婚禮堂,濃密、長捲、隨著季節變換當紅髮色的長髮,都是我的正字標記之一。和現在簡直不是同一個人,近十年認識我的朋友,大概很難想像我當年的頂上盛況。
Thumbnail
全家便利商店攜手魏德聖導演即將上映的電影溫暖新作《BIG》,發起公益電影票認購活動: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最暖心的作品《BIG》,活著最大! 今年聖誕節感動獻映! 在癌症病房裡,每一個孩子都想活。 《BIG》故事回到多年前,我在一次的電視紀錄片訪談中遇見了一個小女孩, 她因為骨癌一腳截肢,手指頭也少了幾根,每天就比著ROCKER的手勢跳來跳去,卻令人意外的樂觀愛笑, 這給我很大的震撼及啟
Thumbnail
全盤由韓國音樂人主理的曲詞部分,沒有注入字字珠璣的大道理,倒是在Verse中鋪陳著她們如何的火辣,再在歌曲Drop的部分,用一句一句的「Bang」bang進樂迷的腦海之中,簡稱「洗腦」。
Thumbnail
馬丁.史柯西斯拍攝於 1967 年的短片《The Big Shave》,是為一場反越戰示威所作。然而,除了片尾字卡上的「Viet' 67」揭露了這樁政治寓言的主題,電影內容本身 ──「一個男人走進浴室刮鬍子,刮到血流滿面仍不住手」── 其實並未那麼直接地與反對戰爭的意圖連結在一起。
Thumbnail
青春的味酸甘甜~不驚死~免驚心傷悲~。歌進到尾聲,青春的酸甜苦辣,一下子就變成了人生,只不過一瞬間,我們就從天不怕地不怕的青年變成寧可雲淡風輕的白首。共同的生活經驗、曾看過的那些相似的風景、類似的人、差不多的糾結…,再平凡不過的事都被釀進了《孤味》,每個角色都是一道獨特的菜,讓我們在其中和自己和解。
Thumbnail
《孤味》電影海報 第一次提起興致想要為電影寫心得,雖然獲得身邊好友以及網友的好評推薦,為了怕自己期待過高導致不公平的失望,開場前就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抱著其他多餘的心情。 話雖如此,卻還是默默地在口袋裡多塞了幾張衛生紙後才安心進場。 這部電影給我一種非常內斂的感覺,想哭的心情跟這部電影的氛圍一樣,安
Thumbnail
首先,我需要把頭盔戴上。關於建築,我是個徹底的門外漢。 只是有幸多年前,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有幸聽過Bjarke Ingels在香港的演講。對建築從來一無所知,也不感興趣的我聽到他介紹他的作品與理念時,被徹頭徹尾地震撼到。原來,建築並不如想像中一般冷冰冰的,其實是可以環保得來又充滿玩味。
Thumbnail
人生有緣才相聚:我們總認為幸福是緊緊握住得來不易的緣分,但有時候放下無緣的感情,才是人生最難也最應該要學習的課題。電影中那段點唱《再會啦 心愛的無緣的人》,道盡了多少生命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語概括了全片想要傳達的概念,那就是「道別」。
Thumbnail
《亞洲男人的美國生存紀事》一書是由獲得美國新聞高榮譽的普立茲獎記者亞洲菲律賓裔的阿力斯‧泰森所著。寫出關於長期被美國忽略同樣生活在美國多年「那默默的一群」亞裔族群,以一位在美國長期被歧視的亞裔男性的心理和所見所聞,寫出美國種族社會中的一角,並且以性、影視、歷史和家庭等元素,來談關於美國亞裔的種種問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因為太想變成慾望城市裡的作家凱莉·布雷蕭,我在剛邁入三十大關的輕熟分水嶺,留著和她類似的髮型,一直到我進入結婚禮堂,濃密、長捲、隨著季節變換當紅髮色的長髮,都是我的正字標記之一。和現在簡直不是同一個人,近十年認識我的朋友,大概很難想像我當年的頂上盛況。
Thumbnail
全家便利商店攜手魏德聖導演即將上映的電影溫暖新作《BIG》,發起公益電影票認購活動: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最暖心的作品《BIG》,活著最大! 今年聖誕節感動獻映! 在癌症病房裡,每一個孩子都想活。 《BIG》故事回到多年前,我在一次的電視紀錄片訪談中遇見了一個小女孩, 她因為骨癌一腳截肢,手指頭也少了幾根,每天就比著ROCKER的手勢跳來跳去,卻令人意外的樂觀愛笑, 這給我很大的震撼及啟
Thumbnail
全盤由韓國音樂人主理的曲詞部分,沒有注入字字珠璣的大道理,倒是在Verse中鋪陳著她們如何的火辣,再在歌曲Drop的部分,用一句一句的「Bang」bang進樂迷的腦海之中,簡稱「洗腦」。
Thumbnail
馬丁.史柯西斯拍攝於 1967 年的短片《The Big Shave》,是為一場反越戰示威所作。然而,除了片尾字卡上的「Viet' 67」揭露了這樁政治寓言的主題,電影內容本身 ──「一個男人走進浴室刮鬍子,刮到血流滿面仍不住手」── 其實並未那麼直接地與反對戰爭的意圖連結在一起。
Thumbnail
青春的味酸甘甜~不驚死~免驚心傷悲~。歌進到尾聲,青春的酸甜苦辣,一下子就變成了人生,只不過一瞬間,我們就從天不怕地不怕的青年變成寧可雲淡風輕的白首。共同的生活經驗、曾看過的那些相似的風景、類似的人、差不多的糾結…,再平凡不過的事都被釀進了《孤味》,每個角色都是一道獨特的菜,讓我們在其中和自己和解。
Thumbnail
《孤味》電影海報 第一次提起興致想要為電影寫心得,雖然獲得身邊好友以及網友的好評推薦,為了怕自己期待過高導致不公平的失望,開場前就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抱著其他多餘的心情。 話雖如此,卻還是默默地在口袋裡多塞了幾張衛生紙後才安心進場。 這部電影給我一種非常內斂的感覺,想哭的心情跟這部電影的氛圍一樣,安
Thumbnail
首先,我需要把頭盔戴上。關於建築,我是個徹底的門外漢。 只是有幸多年前,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有幸聽過Bjarke Ingels在香港的演講。對建築從來一無所知,也不感興趣的我聽到他介紹他的作品與理念時,被徹頭徹尾地震撼到。原來,建築並不如想像中一般冷冰冰的,其實是可以環保得來又充滿玩味。
Thumbnail
人生有緣才相聚:我們總認為幸福是緊緊握住得來不易的緣分,但有時候放下無緣的感情,才是人生最難也最應該要學習的課題。電影中那段點唱《再會啦 心愛的無緣的人》,道盡了多少生命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語概括了全片想要傳達的概念,那就是「道別」。
Thumbnail
《亞洲男人的美國生存紀事》一書是由獲得美國新聞高榮譽的普立茲獎記者亞洲菲律賓裔的阿力斯‧泰森所著。寫出關於長期被美國忽略同樣生活在美國多年「那默默的一群」亞裔族群,以一位在美國長期被歧視的亞裔男性的心理和所見所聞,寫出美國種族社會中的一角,並且以性、影視、歷史和家庭等元素,來談關於美國亞裔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