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影視聽中心【逃離電影】影展之《倚夜維生》:逃離與追尋前,請務必確認方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我沒有想到,在 2023 年重看美國電影大師尼可拉斯・雷(Nicolas Ray)發表於 1948 年的首部作品《倚夜維生》(They Live by Night),居然還是能被深深感動。

這部電影在許多面向,都扣緊了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這次的影展主題:「逃離」──一個逃獄的亡命之徒,在逃亡過程中與美麗單純的女孩墜入愛河,他們一邊逃離想要繼續作惡的同夥,一邊逃離緊追在後的法律制裁,而尼可拉斯・雷用一個普世皆能共鳴的愛情故事,反向串起了這層層疊疊的逃離命題。

說真的,一對年輕的戀人,想要在槍聲四起之際緊握彼此的手,找到能夠安身立命的一絲希望,這樣的情節在 2023 的今天看來其實極為老套,幾乎不需要進電影院,隨便哪個人都能說得出大致的劇情走向。而這部七十五年前的電影,也確實如我們所預想那樣,看著年輕戀人彷彿初初展翅便誤入蜘蛛網中的蝴蝶,百般掙扎之後,仍走向悲劇。

這樣一部沒有意外的作品,還是讓我感動了,那是愛情的力量嗎?還是電影的力量?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作為電影大師的第一部作品,《倚夜維生》在槍戰、飛車逃亡等場面中,不如今日的電影那般逼真寫實,卻更能從技術的種種限制之中,讓人看出導演的功力。不需要子彈的慢動作軌跡,不需要激起觀眾視覺痛感的爆破,也不需要逼真的血漿噴濺,導演只需一個驚恐的表情與半個畫面外的倒地,就能精準傳達劇情發展,甚至在劇情發展之外,更帶給觀眾適當留白下展現的詩意,而詩意是任何先進的技術都尚未能夠模仿的。這更讓人一邊讚嘆導演的功力,一邊更加確信,各種隨著時代先進的技術,本身並無法成為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們都只是一個懂得說好故事的人手中的工具。

愛情這個題材比起電影本身,歷史更為悠長久遠得多,即使是在 1948 年,那也已經是個被反覆說得薄如蟬翼的主題了。而尼可拉斯・雷依然選擇它作為第一部作品的題材,讓電影中的逃亡與愛情互為彼此的阻礙,卻也同時讓兩者因為碰撞而綻出火花。越獄逃犯的逃亡本該轟轟烈烈,殺紅了眼,因殺人而入獄的年輕男主角鮑伊身旁的兩個越獄同夥契卡茅(Chickamaw)與提達(T-Tud)也確實是亡命之徒,原先跟著一起逃獄的鮑伊本該沒有選擇地與他們一起往無間地獄墜落,但他遇見了自己的天使,琦琦。

琦琦與鮑伊的互有好感與戀情萌芽,描寫的篇幅並不長,台詞也不算多,甚至毫不煽情,看來就像是對著新朋友交代了自己的往事,然而兩個來自破碎家庭的年輕人,或許因為共有一個「純真」的特質,因而互相吸引,這段過程不長卻充滿說服力,這一方面仰仗著角色原本就是容易為愛奮不顧身的年紀,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說,飾演鮑伊的法利・葛倫格(Farley Granger)與飾演琦琦的凱西・奧唐納(Cathy O'Donnell)兩人靈動又真摯的眼神,絕對是讓這夢幻戀情充滿說服力的重要原因。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這個故事雖然是圍繞著一對戀人,但同時周邊的人物也在有限的篇幅裡,個個擁有高識別度的生動描繪:獨眼契卡茅與提達雖然都是銀行搶匪,但他們的性格被描寫出微妙的不同,由這兩個人身上延伸出的關係線,更緊扣了男女主角的相識與訣別:契卡茅與琦琦的父親是兄弟,他們逃亡時藏匿的第一個地點,便是琦琦的家,也是兩位主角相識相戀的起點;而提達想要救出自己仍在獄中的弟弟,便聯繫上了弟弟的妻子梅蒂(Mattie),要她為他們的搶劫預先準備好藏匿處與交通工具,而梅蒂為他們準備的車子,後來成為鮑伊被警方與大眾視為三人搶匪之首的決定性證據之一,讓他的逃亡更加艱辛;而藏匿處在最後更成為了這對年輕戀人最終的場景──這樣一個角色都不浪費,劇情線環環相扣的精緻細節,在為兩人舉辦便宜小婚禮的那位老人身上發揮得尤其精彩,在故事中期,那場 20 元的婚禮為鮑伊與琦琦帶來最接近幸福的希望,而在故事後半,也是這個老人打碎了他們攜手奔赴幸福的希望。

「我幫人們結婚,因為只要一點希望,他們就會很快樂⋯⋯某種程度上,我也和你一樣是個賊,但我不會在真的一絲希望都沒有的時候騙你的。」老人的誠實,打碎了鮑伊對於小倆口能一起逃出生天的渺茫期待。

鮑伊的殺人入獄,一方面來說是罪有應得,另一方面來說,其實也是他的年輕單純領他進了牢獄,在獄中七年之後逃出來的鮑伊已經二十三歲了,但因為長期待在監獄裡,心智卻依然如同少年時那樣單純,這份單純讓他入獄,讓他逃獄,也讓他一而再地涉入兩個同夥籌謀的搶劫中,讓他原來的逃離之路愈走愈窄,最後無處可去;但另一方面說來,也是這份單純讓他吸引了另一個真摯的女孩,與琦琦相戀,也讓他燃起終能成功逃亡的希望。

多麼殘酷的故事!就在鮑伊的逃離愈來愈艱難之際,他對愛與未來的渴望與希冀卻愈來愈強烈,這反差甚鉅的安排,也將觀眾的情緒累積到了最高點,讓最終戛然而止的結局在我們心中留下無限惆悵。然而這或許並非戲劇中所獨有,也不是鮑伊這個角色的不幸而已,離開影廳之後的我們每一個人,其實經常在埋頭追尋渴望的事物之際,忘了真正能夠靠近那個想望的途徑是什麼,僅是被蒙蔽心靈的瘋狂牽著走,最終走進了我們亟欲逃離的死胡同裡。

與鮑伊一樣心有所愛的我們,或許都該在踏出每一步時,確認自己腳尖所指的方向。


raw-image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逃離電影】影展,選映九部關於逃離的各國經典,呼應著你擺脫平凡、世俗與束縛的渴望,精彩片單包括《給逃亡者的恰恰》、《昨晚沒做愛》、《春光乍洩》、《國界彼方》、《流亡者的對話》、《倚夜維生》、《洞》、《男與女》與《打蛇》。影展於 2023.11.4 ~ 12.24 在影視聽中心熱烈上演中,請大家一起來逃離!購票請往這裡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填詞撚》是一次亮眼而清新的嘗試,關於如何在台灣進行粵語保育、如何向台灣翻譯香港,以及港人本已複雜,但在他鄉更形矛盾的身分認同可以成就什麼樣的創作,變化出什麼樣的可能性。重點並不在於確認「撚」字的國語讀音,而在於粵語的「撚」原來也可以是國語的「人」──當這個「人」是以帶有廣東腔的國語讀出時。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從翻開日記的那刻起,他便開始撿拾過往破碎的自己,將年少男孩四散的靈魂慢慢打撈回來,拼湊過往的同時,終有一天也能完整現在的自己。獻給所有勇敢茁壯的生命。
這次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三部優選的作品,同時用一種深情卻遠遠眺望的眼光,記下臺灣這座寶島上人們對「家」的種種念想,而這些景致與我們息息相關,觀者甚至可能與被攝者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即使不 drama,仍舊很讓人共情。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填詞撚》是一次亮眼而清新的嘗試,關於如何在台灣進行粵語保育、如何向台灣翻譯香港,以及港人本已複雜,但在他鄉更形矛盾的身分認同可以成就什麼樣的創作,變化出什麼樣的可能性。重點並不在於確認「撚」字的國語讀音,而在於粵語的「撚」原來也可以是國語的「人」──當這個「人」是以帶有廣東腔的國語讀出時。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從翻開日記的那刻起,他便開始撿拾過往破碎的自己,將年少男孩四散的靈魂慢慢打撈回來,拼湊過往的同時,終有一天也能完整現在的自己。獻給所有勇敢茁壯的生命。
這次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三部優選的作品,同時用一種深情卻遠遠眺望的眼光,記下臺灣這座寶島上人們對「家」的種種念想,而這些景致與我們息息相關,觀者甚至可能與被攝者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即使不 drama,仍舊很讓人共情。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儘管已經過了 69 年,哥吉拉似乎從未被遺忘。就算對於這頭怪獸的誕生、經過和結局一無所知的觀眾,當這個字眼一出現,腦中依然會浮現出屬於哥吉拉的模糊概念。筆者作為本次影展之前僅看過最初和最新(註1)電影版本哥吉拉的觀眾,在曾經提出一些拙見後,十分有幸能藉這次國家影視聽中心播放的八部作品,繼續談論這隻巨
Thumbnail
再也不想湊合下去的番薯,在海邊放了一場煙火,足夠讓人記得一輩子的煙火。他要大海見證,就算他一輩子不可能成為將才,他還有抵抗狂奔的力氣。他有一條命讓槍口找,他是自己的導火線與火藥。如同他載著七號同學,歪歪扭扭迎著風,隨口說出的陷阱與子彈。預言的幸福美好從沒有到來,犯了錯的人,就算活著也沒有更好的命運。
Thumbnail
我對於選角策略沒有強烈的意見,但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得。我從小就看著電影電視裡的白種美女長大,若將時間倒退二、三十年,那時的我或許也無法欣賞海莉.貝利飾演的小美人魚,然而如今,我發自內心感覺海莉.貝利很美,她的膚色、扮相與外型不會影響我欣賞她。這樣的變化需要時間,也需要有意願走出舒適圈來適應。
Thumbnail
作為一部女性主義電影,《我的二十世紀》大膽跳脫故事化的傳統電影敘事,全片的大半時間是被一連串破碎無序的影像片段所佔滿。筆者認為,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想藉由這種無法言述的瞬間經驗,來打破傳統電影敘事邏輯帶來的觀影效果,並在男性電影人所建立的理論框架外,重構出一種屬於女性主義的電影模式。
Thumbnail
碇真嗣在扮演這世界的關鍵之際,庵野秀明仍讓他持續面臨著成長的重量。只不過,世界不再圍繞著這名少年轉動,碇真嗣也被迫看著昔日夥伴們如今都被迫扛起社會的殘酷事實。因此在這具少年的軀殼中,《終》讓碇真嗣成功地破繭而出,在虛擬和真實的邊界締造出了另一個神話並展翅翱翔,掙脫EVA的束縛、向所有的福音戰士道別。
Thumbnail
既然導演欣然表明為凱特.布蘭琪量身打造《塔爾》劇本,必是看準且大大運用了她的中性氣質及對年輕女性之吸引力,以完滿角色並合理化劇情;那麼,縱使並非電影最大重點,但其中的幽微性張力,以及性與利益掛勾後反噬自身的風險,想必值得剖析與探討。接下來,讀者們不妨跟著我直球切入,從塔爾與她的幾個女人們談起。
Thumbnail
在90年代什麼都是變動的,企業易主、倒閉,經濟萎靡,私營媒體亦不斷更迭,僅有國營媒體永遠矗立,而羅斯大地上不論政權如何更迭,自帝俄建立以來便再無被外族統治的歷史,國家是穩定、自信的象徵,而國家擁有的一切亦是,因此對俄國社會來說,即使國營電視台觀點單一、不完全真實,但依然值得信賴,或說依然不可或缺。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Thumbnail
這電影真正在講的是: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生產後代的身體煎熬,其實根本就比不上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社會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照顧後代的心理煎熬。這個世界有千百萬種守則在教會女人怎麼當好一個母親,但根本就沒教好男人怎麼當父親,或者說是亂教男人當成一個自以為盡力了的父親(這更糟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儘管已經過了 69 年,哥吉拉似乎從未被遺忘。就算對於這頭怪獸的誕生、經過和結局一無所知的觀眾,當這個字眼一出現,腦中依然會浮現出屬於哥吉拉的模糊概念。筆者作為本次影展之前僅看過最初和最新(註1)電影版本哥吉拉的觀眾,在曾經提出一些拙見後,十分有幸能藉這次國家影視聽中心播放的八部作品,繼續談論這隻巨
Thumbnail
再也不想湊合下去的番薯,在海邊放了一場煙火,足夠讓人記得一輩子的煙火。他要大海見證,就算他一輩子不可能成為將才,他還有抵抗狂奔的力氣。他有一條命讓槍口找,他是自己的導火線與火藥。如同他載著七號同學,歪歪扭扭迎著風,隨口說出的陷阱與子彈。預言的幸福美好從沒有到來,犯了錯的人,就算活著也沒有更好的命運。
Thumbnail
我對於選角策略沒有強烈的意見,但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得。我從小就看著電影電視裡的白種美女長大,若將時間倒退二、三十年,那時的我或許也無法欣賞海莉.貝利飾演的小美人魚,然而如今,我發自內心感覺海莉.貝利很美,她的膚色、扮相與外型不會影響我欣賞她。這樣的變化需要時間,也需要有意願走出舒適圈來適應。
Thumbnail
作為一部女性主義電影,《我的二十世紀》大膽跳脫故事化的傳統電影敘事,全片的大半時間是被一連串破碎無序的影像片段所佔滿。筆者認為,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想藉由這種無法言述的瞬間經驗,來打破傳統電影敘事邏輯帶來的觀影效果,並在男性電影人所建立的理論框架外,重構出一種屬於女性主義的電影模式。
Thumbnail
碇真嗣在扮演這世界的關鍵之際,庵野秀明仍讓他持續面臨著成長的重量。只不過,世界不再圍繞著這名少年轉動,碇真嗣也被迫看著昔日夥伴們如今都被迫扛起社會的殘酷事實。因此在這具少年的軀殼中,《終》讓碇真嗣成功地破繭而出,在虛擬和真實的邊界締造出了另一個神話並展翅翱翔,掙脫EVA的束縛、向所有的福音戰士道別。
Thumbnail
既然導演欣然表明為凱特.布蘭琪量身打造《塔爾》劇本,必是看準且大大運用了她的中性氣質及對年輕女性之吸引力,以完滿角色並合理化劇情;那麼,縱使並非電影最大重點,但其中的幽微性張力,以及性與利益掛勾後反噬自身的風險,想必值得剖析與探討。接下來,讀者們不妨跟著我直球切入,從塔爾與她的幾個女人們談起。
Thumbnail
在90年代什麼都是變動的,企業易主、倒閉,經濟萎靡,私營媒體亦不斷更迭,僅有國營媒體永遠矗立,而羅斯大地上不論政權如何更迭,自帝俄建立以來便再無被外族統治的歷史,國家是穩定、自信的象徵,而國家擁有的一切亦是,因此對俄國社會來說,即使國營電視台觀點單一、不完全真實,但依然值得信賴,或說依然不可或缺。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Thumbnail
這電影真正在講的是: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生產後代的身體煎熬,其實根本就比不上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社會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照顧後代的心理煎熬。這個世界有千百萬種守則在教會女人怎麼當好一個母親,但根本就沒教好男人怎麼當父親,或者說是亂教男人當成一個自以為盡力了的父親(這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