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填詞撚》的「撚」國語怎麼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母語為粵語,但現居於主要說國語的台灣的我,自從得知《填詞撚》會在金馬影展上放映,便一直在想片名中的「撚」字要如何以國語發音。這不是查字典就能解決的問題,我也的確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查出「ㄋㄧㄢˇ」這個讀法。問題是,能在字典上查到不代表會在日常被使用,甚至剛好相反──因為不常用,所以才不熟悉到需要查字典。

「撚」在日常國語中的使用頻率幾乎為零,對粵語使用者而言卻很日常,且含意多樣,可靈活地套進不同上下文。於是,當《填詞撚》在香港或粵語地區以外(例如台灣)放映時,就是向不熟悉粵語的觀眾及母語為粵語的創作者本身拋出了一個查字典不足以化解的翻譯難題──需要翻譯的畢竟不只是語言,更是文化。

香港和台灣是兩個很不同的地方,類似的感嘆在已發酵了好幾年至今的港人移台潮中並不鮮見。這似乎不難理解,但細想下去,又會察覺有點奇怪和不那麼簡單。畢竟,從出生、成長及習而為常的久居之地移往他鄉,不是理應先做好心理準備,以便迎向可以預期的種種巨變嗎?總不可能預設移居地會和自己的家鄉相同,而毋須改變吧?但另一方面,這類感嘆又透露著台港之間的曖昧性,多少形成自兩地在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語言或其他方面的交疊,以及在此曖昧氛圍下,兩地人民投射於對方身上的想像,和折射回己身的關於「我是誰」的思考。

這其實是個複雜的身分認同過程,儘管港人移台並非今時今日始發生的新鮮事,近年在數量上的增加明顯催化了此過程及其中的矛盾性,同時亦令人期待,是否有作品既敢於又有能力梳理矛盾,並作延伸思考。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填詞撚》不是一部關於港人移居台灣的作品,故事所發生的主要場景仍是香港,台灣在片中比較像是客串般的存在,但當結局落在台灣,加上該片得在台放映,面對台灣觀眾時,從香港到台灣的脈絡轉移便尤其反映出了創作者對上述台港之曖昧性,以及移台港人之身分認同矛盾的意識與回應。而語言,正是其回應的切入點。

語言可說是《填詞撚》的核心。劇情圍繞女主角羅穎詩(鍾雪瑩飾)自高中至出社會、始終為成為填詞人的夢想奮鬥,而既然主題是填詞,那語言在片中就是個關鍵元素。此作要面對的語言挑選不只是如何呈現粵語被填入歌詞時所凸顯的獨特性,更是如何呈現以這獨特語言的創作過程。即使觀眾是粵語母語者,這兩點依然重要,因為會說粵語不等於了解粵語的構成與運作,母語者也不一定懂得如何向外語者教授自己的母語。再者,也不是每個人都像穎詩或身兼填詞人的導演黃綺琳般鑽研填詞,於是,這兩點又兼具說明的作用,彷彿要給觀眾上一堂填詞課。

如同拍電影,授課需要考慮受眾是誰及其接收,若《填詞撚》只鎖定港人為受眾,要處理的語言問題就已複雜有餘。然而,《填詞撚》的企圖不只如此,也許黃綺琳本身的移台經驗拓寬了她對目標觀眾的想像,在設計這堂填詞課時,她所考慮到的顯然不只有粵語母語者。例如,利用穎詩與同學切磋填詞,在對方填不出來而轉用國語入詞時揶揄對方捨難取易,便可順理成章地說明粵語填詞之所以難度較高在於必須「啱音」(協音)。透過此巧妙的安排及安插於其中的絕妙歌詞,觀眾得以在短時間內了解粵語與國語之別及前者具有九聲的特點,有了這個基礎,便能輕鬆掌握隨劇情推進而介紹的更多粵語填詞的眉角,包括專門為粵語填詞而設的「0243 填詞法」(出自黃志華所著的《粵語歌詞創作談》)。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黃綺琳曾在講座上分享,必須考慮台灣人使用中文的方式是她在撰寫《填詞撚》的劇本時所面臨的一大難題。的確,把台式中文和台灣觀眾納入考量,這對一部以粵語填詞為主題而不得不處理粵語之複雜性的電影而言,無疑是再添了個翻譯難題,堪稱難上加難。

難得的是,《填詞撚》克服了這雙重難題,在難以有實際數據為證的情況下,我至少能從與台灣觀眾同場看片並同步發笑的個人經驗印證這點。此外,這跨越語言界限的滿堂笑聲又揭露了該片另一難得之處──將複雜的粵語剖析和翻譯得如此清晰之餘,又不失娛樂性。黃綺琳擅長以喜劇承載嚴肅議題,並在笑聲中將其深挖,這在她的前作《金都》已可見一斑。該片以中國人通過假結婚取得香港身分證的情節對身分認同進行反思,《填詞撚》在議題及處理手法上亦與之呼應,並以台灣作為延伸一切的契機。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於是,且讓我說回台灣,我想起那部同樣涉及離鄉尋夢,並同樣以主角落在台灣作結,似乎暗示台灣為夢想成真之地的經典港片──《春光乍洩》。《春光乍洩》所夢想的是愛情、與同性戀愛並有個地方可一直戀愛下去;相比之下,愛情對《填詞撚》和穎詩而言似乎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成為填詞人的夢想。但《填詞撚》的夢想只是成為填詞人嗎?穎詩是在台灣的超市偶然聽見了由她填詞的粵語歌,才得知自己已被出道為填詞人。我想起那些年,華語流行歌曲依然興盛,台港樂壇交流頻繁,先在台灣出道再紅回香港的香港歌手大有人在。我又想到,如今是粵語流行曲不復當年勇的時勢,再加上香港在政治局勢上的變遷,粵語保育已成港人之間,且不只限於文化圈中,都不時被提起的話題。

《填詞撚》是一次亮眼而清新的嘗試,關於如何在台灣進行粵語保育、如何向台灣翻譯香港,以及港人本已複雜,但在他鄉更形矛盾的身分認同可以成就什麼樣的創作,變化出什麼樣的可能性。重點並不在於確認「撚」字的國語讀音,而在於粵語的「撚」原來也可以是國語的「人」──當這個「人」是以帶有廣東腔的國語讀出時。

「撚/人」是粵/國語的美好結合,一如《填詞撚》。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填詞撚》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raw-image

!釀電影金馬六〇專題,請往此去!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從翻開日記的那刻起,他便開始撿拾過往破碎的自己,將年少男孩四散的靈魂慢慢打撈回來,拼湊過往的同時,終有一天也能完整現在的自己。獻給所有勇敢茁壯的生命。
這次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三部優選的作品,同時用一種深情卻遠遠眺望的眼光,記下臺灣這座寶島上人們對「家」的種種念想,而這些景致與我們息息相關,觀者甚至可能與被攝者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即使不 drama,仍舊很讓人共情。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而迷霧是夢的先導,叮叮偶爾拜訪,古拉絲會許下承諾要找到牠;僧人、女巫、墓碑不時也會給予指引,成為她旅途的線索。誰的話語值得信賴、夢境是啟示還是幻想,終究是古拉絲得自己釐清的,但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在旅途中是越來越清晰。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從翻開日記的那刻起,他便開始撿拾過往破碎的自己,將年少男孩四散的靈魂慢慢打撈回來,拼湊過往的同時,終有一天也能完整現在的自己。獻給所有勇敢茁壯的生命。
這次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三部優選的作品,同時用一種深情卻遠遠眺望的眼光,記下臺灣這座寶島上人們對「家」的種種念想,而這些景致與我們息息相關,觀者甚至可能與被攝者有類似的經歷,因此即使不 drama,仍舊很讓人共情。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而迷霧是夢的先導,叮叮偶爾拜訪,古拉絲會許下承諾要找到牠;僧人、女巫、墓碑不時也會給予指引,成為她旅途的線索。誰的話語值得信賴、夢境是啟示還是幻想,終究是古拉絲得自己釐清的,但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在旅途中是越來越清晰。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2019 年以《叔.叔》一片帶觀眾窺見男同志長者困境的香港導演楊曜愷,相隔五年推出以女同志長者為背景的《從今以後》,從中也讓人思考了婚姻制度。
《餘燼》著實不乏動人的橋段,但在背後存在著一種巨大且危險的幻想:當所有的角色、創作者、觀看者,都是溫良恭儉讓,成為了更大一團無思考性的團塊,通通服膺於導演自身對於進步價值的淺薄想像,彷彿在溫暖的原諒之後,導演、電影、社會也都真正地前往生命的下一步——而我們真的需要這樣虛浮的電影嗎?
本文含有部分劇透情節,請斟酌閱讀。 Karen 對紅鞋的癡迷,象徵愛慕虛榮的物質慾望,最終將導致他失去雙腳,甚至死亡。電影《紅菱豔》巧妙運用紅鞋的童話寓意與芭蕾舞元素,將核心概念貫穿整部劇情,觀眾或許會在電影中途感到平淡與虛無,甚至認為與安徒生的《紅鞋》絲毫無關,重要之處正在於: 不到最後一刻,永
2019 年以《叔.叔》一片帶觀眾窺見男同志長者困境的香港導演楊曜愷,相隔五年推出以女同志長者為背景的《從今以後》,從中也讓人思考了婚姻制度。
《餘燼》著實不乏動人的橋段,但在背後存在著一種巨大且危險的幻想:當所有的角色、創作者、觀看者,都是溫良恭儉讓,成為了更大一團無思考性的團塊,通通服膺於導演自身對於進步價值的淺薄想像,彷彿在溫暖的原諒之後,導演、電影、社會也都真正地前往生命的下一步——而我們真的需要這樣虛浮的電影嗎?
本文含有部分劇透情節,請斟酌閱讀。 Karen 對紅鞋的癡迷,象徵愛慕虛榮的物質慾望,最終將導致他失去雙腳,甚至死亡。電影《紅菱豔》巧妙運用紅鞋的童話寓意與芭蕾舞元素,將核心概念貫穿整部劇情,觀眾或許會在電影中途感到平淡與虛無,甚至認為與安徒生的《紅鞋》絲毫無關,重要之處正在於: 不到最後一刻,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總編的復仇》證明了吉田大八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即使是一部高概念電影,最終導演想呈現的「概念」卻凌駕於電影成果。對比同樣以「社會議題」為導向的《羊之木》、《美麗之星》,《總編的復仇》敗就敗在世人會用娛樂片的視角來衡量整部電影的好壞。
Thumbnail
這電影真正在講的是: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生產後代的身體煎熬,其實根本就比不上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社會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照顧後代的心理煎熬。這個世界有千百萬種守則在教會女人怎麼當好一個母親,但根本就沒教好男人怎麼當父親,或者說是亂教男人當成一個自以為盡力了的父親(這更糟糕)⋯⋯
Thumbnail
虛與實,我在那一個片段中看到吉田大八如何藉由影像,將所謂的「青春」、所謂的「夢想」示現在銀幕上。我也就在想通了這件事情之後,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提問:「為什麼說吉田大八影響了你對電影的看法?」──因為電影是假的,感受是真的。
Thumbnail
那種藉由喜歡同樣的物而共鳴不已的阿宅之愛,就這樣在電影裡電影外持續地迴響著。或許這種對《一級玩家》的愛與追求,反而成了對《一級玩家》的挑戰:誰說真實的世界裡才有真正的幸福呢?
Thumbnail
《黑豹》完全是以黑人的眼光,詮釋黑人的美,同時也還原 Nyong’o 在黑人世界足以沉魚落雁的美人地位。這是一場重塑,將「美」重新詮釋與定義。
Thumbnail
<p>選角的精準、漫威給予導演庫格勒的自由度,都確保《黑豹》面對「漫威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這個里程碑,可以充分展現它值得驕傲的優點。</p>
Thumbnail
唯有允許,能在「是要說出來,還是死比較好」的抉擇裡,在皮亞韋戰役的雕像前用三次「因為我希望你能知道」的呢喃,繞回彼此眼前。
Thumbnail
<p>藍西莫以馬丁這個陰沈詭異的角色,透過不斷挖掘默菲一家的內幕黑影,並且帶入無朋的超自然力量,不只崩解這一家人的和睦關係,還狠狠地挖苦父權、科學、與理性,嘲諷這些當代主流的荒謬。</p>
Thumbnail
<p>《相愛相親》是張艾嘉自 1981 年以來所執導的第 14 部電影,可以同時自編自導自演,把三件事一起做好的女性影人,放眼世界影壇,除了芭芭拉.史翠珊之外,恐怕也只有張艾嘉能做到這種境界。</p>
Thumbnail
<p>諾蘭用夢一般的質感,來豐富戰爭懸疑情節,目的卻是提醒了古老大陸正在一場遺忘過去的惡夢之中。</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總編的復仇》證明了吉田大八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即使是一部高概念電影,最終導演想呈現的「概念」卻凌駕於電影成果。對比同樣以「社會議題」為導向的《羊之木》、《美麗之星》,《總編的復仇》敗就敗在世人會用娛樂片的視角來衡量整部電影的好壞。
Thumbnail
這電影真正在講的是: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生產後代的身體煎熬,其實根本就比不上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社會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照顧後代的心理煎熬。這個世界有千百萬種守則在教會女人怎麼當好一個母親,但根本就沒教好男人怎麼當父親,或者說是亂教男人當成一個自以為盡力了的父親(這更糟糕)⋯⋯
Thumbnail
虛與實,我在那一個片段中看到吉田大八如何藉由影像,將所謂的「青春」、所謂的「夢想」示現在銀幕上。我也就在想通了這件事情之後,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提問:「為什麼說吉田大八影響了你對電影的看法?」──因為電影是假的,感受是真的。
Thumbnail
那種藉由喜歡同樣的物而共鳴不已的阿宅之愛,就這樣在電影裡電影外持續地迴響著。或許這種對《一級玩家》的愛與追求,反而成了對《一級玩家》的挑戰:誰說真實的世界裡才有真正的幸福呢?
Thumbnail
《黑豹》完全是以黑人的眼光,詮釋黑人的美,同時也還原 Nyong’o 在黑人世界足以沉魚落雁的美人地位。這是一場重塑,將「美」重新詮釋與定義。
Thumbnail
<p>選角的精準、漫威給予導演庫格勒的自由度,都確保《黑豹》面對「漫威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這個里程碑,可以充分展現它值得驕傲的優點。</p>
Thumbnail
唯有允許,能在「是要說出來,還是死比較好」的抉擇裡,在皮亞韋戰役的雕像前用三次「因為我希望你能知道」的呢喃,繞回彼此眼前。
Thumbnail
<p>藍西莫以馬丁這個陰沈詭異的角色,透過不斷挖掘默菲一家的內幕黑影,並且帶入無朋的超自然力量,不只崩解這一家人的和睦關係,還狠狠地挖苦父權、科學、與理性,嘲諷這些當代主流的荒謬。</p>
Thumbnail
<p>《相愛相親》是張艾嘉自 1981 年以來所執導的第 14 部電影,可以同時自編自導自演,把三件事一起做好的女性影人,放眼世界影壇,除了芭芭拉.史翠珊之外,恐怕也只有張艾嘉能做到這種境界。</p>
Thumbnail
<p>諾蘭用夢一般的質感,來豐富戰爭懸疑情節,目的卻是提醒了古老大陸正在一場遺忘過去的惡夢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