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圖書館借到這本上面標示著「泡水」的書時,腦袋閃過多種情境,像是上一個閱讀這本書的人走出門,外頭剛好下著大雨,忘了帶傘閃避不及,只好把書抱在懷裡保護著,所以書有浸濕過的痕跡,但並不嚴重。
或是讀書半途去廁所,貓剛好從桌上經過,踹翻桌上的水就毫不在乎走了,只留下一本濕淋淋的書在現場。不過讀到作家津村記久子寫道,她視紅茶為「生命之水」,工作開始之前一定要來一杯,她說與其說開工前來一杯,不如說沒來一杯就開不了工,不喝就什麼都寫不出來。
讀完這篇我立刻從櫃子裡挖出茶包,燒滾水來一杯紅茶,再看見封面的「泡水」標示,忽然明白它為什麼會遭遇如此命運。
閱讀《作家的口福》感覺就像不小心窺探了作家們的生活,不同於寫小說的火力全開,作家們談到吃食更像散漫閒聊,像山本文緒說自己平均四小時就會慘遭空腹「恐怖襲擊」,只要肚子一餓就會感到不安,包包裡會常備小餅乾。
山本文緒也提到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炊,不是多愛做飯,只是因為稿子寫得極慢,三張稿紙量的散文其他作家大概一天就能輕鬆搞定,她得要一個星期,雖然稿子還沒寫完,但基於每四個小時就會肚子餓,就得放下工作先安撫鬧騰的肚腹,假如決定外食,出門必先打扮一番,加上外頭實在太好玩,她會忍不住順道走進書店、超商逛一下架上書本,東摸摸西摸摸一天就過了,所以只好自炊。
原來一寫稿就會想東摸摸西摸摸的症頭專業作家也有,我會大概寫三十個字左右就會開始打開記事本紀錄有什麼事還沒做,最後依然全都拖到最後一秒才會完成,提早列表根本沒用,我也知道。
讓我笑到不行的莫過於中村文則,他的小說飄散著一股陰森氣息(但我好愛),沒想到散文這麼活潑,他喜歡吃北京烤鴨,如果餐廳有這道菜絕對會點,某天他去中國參加青年作家會議,儘管和作家們交流愉快,可他滿腦子都是「終於能吃到在地的北京烤鴨了啊!!」,終於在第四天晚宴北京烤鴨登場了,他興奮得要命,不過因為餐桌是轉盤式圓桌,大家同時拿菜,只能看著烤鴨離他越來越遠。
等待良久,好不容易烤鴨終於到了他伸手可及之處,在他準備伸出手的那瞬間!
鄰座的中國作家突然開口跟他聊卡夫卡,中村文則暗想「如果一邊拿菜一邊聊天會被對方討厭吧」,於是打消伸出蠢蠢欲動小手的念頭,看著再度離他遠去的北京烤鴨,碎念著「雖然卡夫卡很重要啦可是......雖然卡夫卡很重要......」
讀到這裡,實在不厚道的想知道鄰座中國作家是哪位哈哈哈哈哈哈哈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