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是關於在瞄準客戶出貨目標時,我關注製作的貨是否送達客戶手上,他關注貨是否按時完成製作。由於同時間,我手上兩個任務,部分貨因為與貨本身無關的小問題,他認為沒有按時完成製作,另外一個是部分已經製作好的貨要到客戶手上之間出了問題,在我的觀點,當然解決的priority是後者,並且向他說明優先級,我不會不管他的需求,然後他還是一直追著我問那些沒有按時完成的貨。
同一個人,因為客戶需求是A,我也解釋另外一個客戶需求是B,而且上層指令客戶需求B的優先級較高,所以客戶需求A會用非期待值的方式完成,稱之A'。然後我們就經歷一段時間的鬼打牆:他說A可以做到吧!我說因為B,所以會用A’完成。
另一個人,我們在爭執事件起源,應該是C,不應該把D作為重點焦點,我認為起源C是雙方甚至是多方有共識的,但是他在回報時卻把D拉上焦點。也是經歷鬼打牆,東扯西扯,連我前輩也出面發聲,他還是鬼打牆。
我就發現,當然我可以試圖去邏輯說理說服他們,但我也看清,有些時候根本就是不用跟他們扯,我去找能聽懂、能溝通的人不是更有效率解決這些事情。他們跟不上,是他們的功課。
2. 為什麼我要到處打仗,因為我不想讓"別的老闆下意識對我老闆有意見"這件事情,延伸打擊我們組的credit。對,我老闆怕東怕西的性格,也是他自己的功課,不甘我的事。
3. 生活小反思
社會化的歷程,以前比較活在自己世界的時候,習慣性地會把所有念頭攪和在一起,視線模糊,不想看得太清楚,用直覺對決外界。然後因為不管是自己的渴望或是無可避免地要與社會互動,開始學習那套理性又條理化的思維和表達,把細緻的差別區分開來以與人應對,變成看得太清楚,視線又太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