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20240609
哈嘍,好久不見。
哈哈,我發現我需要間歇性的充電,無法定期發表文字內容,別說日更一篇,哪怕一年一次也無法(就像預約半年一次洗牙,還得全靠診所提醒~),不過也無妨,保有樂於分享的興致是最重要的。
今天整理書桌,發現這本幾個月之前讀過的書《痴迷》,饒有興致的又再讀了一遍,發現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回應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愛你的人你不愛,你愛的人不愛你」,只是書中探討的情形換成是一種對某人(一個特定對象)成癮的狀況,當然,當事人卻把這種痴迷成癮的狀況稱之為愛。
所以我就想哦,感嘆著得不到所愛之人,又糾結於不願遷就不愛之人的人可能一定程度上陷在這種「痴迷」或「被痴迷」的關係困境中,範疇超過我在舊文章裡面試圖討論的相對健康的愛戀關係。
本書談論的案例非常的具有代表性,但依然可以從中找到普通與日常的影子,不僅僅適合愛而不得,陷入單相思的你,或是被猛烈追求得十分煩惱的你,也適合目前情感海洋風平浪靜的你。
我在其中看出來親子關係中隱藏的問題模式,那就是「無法接受拒絕的愛」。最近常常被抨擊的「都是為你好」的說辭,已被大家看透是以愛為名行強迫之實,其實問題不出在這句話,而是背後那種「我愛你,並且你不能拒絕」的心態。所以,父母還是可以說「我是為你好...」,如果時機合適的話,也可以敘明背後道理,當然,生而為人的侷限,生活中也是有無法敘明道理的許多時候,但請一定保留「可以被拒絕」的餘地。
無法接受拒絕的愛,是礙不是愛,阻礙個人成長,阻礙雙方關係的建立與成長。
當愛被「拒絕」是引爆「痴迷」的點。
一場新的戀情一開始總是相似,何以其中的一些演變成「痴迷」?書中是這樣區分的。當遭遇「拒絕」,一方會對另一方,書中定義為「目標」,展開更加賣力的追求,無法放手,堵上自己的生命意義,各種瘋狂的行為開始無法控制的上演。另外,書中也提到了「共伴痴迷」的情形,講出了在一些情形中,另一方的行為如何強化了一方的行為模式。
為失戀所苦的人也該看看這本書,雖然大部分人都能控制住自己的外顯的行為不太出格,但任誰遭遇失戀,所引發的內心的自我折磨也不會好受,而這本書對治療通常的失戀痛苦來說是一劑快貼猛藥。有人說書寫可以療癒,也有人說怎麼越寫越心糟,如果你已經發覺自己是只靠書寫,反而會在自己的思緒中打轉而更加走不出來的人,可以考慮結合閱讀適合的書籍,改用寫筆記,或者更簡單地直接抄寫書中的文本內容,我想會較有機會打破你原有的心態和思維迴圈,避免出現越寫越糟心的情形。
這就是我為什麼看完以後,覺得一定要把這本書分享給大家的原因,這本書能帶給陷入到迷戀關係中的人們對自己或對方狀況許多啟發與反思,也給出了在關係中建立自愛與自尊的具體方法,如果你看了很多網絡上的文章,都無法讓自己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的話,建議可以看這本書。
另如作者所說,現在的媒體、電視、影劇作品所描述(甚至推崇)的不是「平淡」的愛,而是充滿戲劇化的,一方對另一方極度痴迷的「愛」。好希望所有人在看這些影劇的時候,都能保留明辨是非的心,不被牽著鼻子走,傻傻因為劇場氛圍就羨慕起那些如同毒藥般的愛戀關係。
我又要推薦韓劇「春夜」,它是少有的不為了票房狂灌迷魂湯的韓劇,細膩的呈現了在複雜人際關係中的人物心態,貼近現實生活,試圖尋找正解。例如,劇中女主非常清楚前男友對自己的心態是怎樣,雖然也有許多的顧忌與糾結,但從未不合理糊塗過。好劇難求啊。
我還想到一本小說《一位陌生女人的來信》,算是一個經典的例子,描述了關係中的兩個人對彼此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以及這份關係的重要程度之極端不對等的認知。
你還想到哪些文學或戲劇作品,描述了「痴迷」的愛戀關係呢?你能辨識出那部作品背後持有的態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