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溺、專心(專注)、癡迷、深戲(名作家探險家艾克曼發明的詞句,她的一本書的書名。)
這四者之間有共通也有相異,程度情境也不同。
以癡迷及專心兩者而言,專心是一種自我要求,念茲在茲,癡迷卻是一種自我放棄,渾然忘我。兩者最大差異是一個無我、一個有我。
癡迷與耽溺相比較,前者似乎往往主體還在,耽溺意涵不只短時間喪失自自我,甚至長時間都被包圍籠罩而無主體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兩者相對於專心,專心的對象是短暫的,前兩者是長的。又,癡迷的對象,一般而言,意涵較正面,至少對一般人而言不見得會有致命的吸引力,耽溺的對象一般而言對任何人都可能是危險的,具陷入不可自拔的力量(如感情、如毒品……)
我自己看書是很容易癡迷進去的,拿起書,只消三、二分鐘,我就脫離這個現實的物質世界,別人叫我跟我講話是聽不到的,而且通常一入神,書看完才會回來。
至於艾克曼(她的「感官之旅」、「愛之旅」,叫好又叫座)的深戲,她定義為一種絕對的專注和愉悅,包含了清澄、狂熱和驚嘆,在清醒的恍惚中,享受震撼心靈的遊戲。在「深戲」中趨近了忘記自我,忘記時間這樣的因素,與宗教追求的奧秘經驗類似,也像是心理學所說的心流。
艾克曼以深入絕境的冒險(包括肉體與心靈)、在大自然中,在某些古老民族的儀式,在創造中的心靈……等等領域,台灣new age新時代創導者王季慶在「深戲」這本書的推薦序中提到,書中沒有提到的遊戲,如舞蹈、享樂、性愛、甚至閱讀,冥想、也有成為深戲的可能。
艾克曼的書叫好又叫座,其中非常重要的除了內容的創見與深度之外,她的文字技巧好得簡直沒有人比得上,(散文或論文、在她筆下都成了詩般的優美),詩人羅智成不禁讚嘆:眩人的文筆、閱讀她的文字視為一次「深戲」……
我自己看書是很容易癡迷進去的,拿起書,只消三、二分鐘,我就脫離這個現實的物質世界,別人叫我跟我講話是聽不到的,而且通常一入神,書看完才會回來。
閱讀的無限可能
「學問乃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會心人商量得之之事。」
這是雖然圍城的作者錢鍾書提到有關讀書作學問時的描述。但是,我總覺得,閱讀這件事不管是獨自一人,或與二、三會心人,甚至與更多朋友一起討論與分享,都各自有不同的樂趣。
而且在台灣有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矛盾,雖然2013年文化部公佈台灣民眾平均每年每人購書量遠低於亞洲幾個鄰國,但是我卻始終覺得台灣的讀書會數量之多,以人口平均數而言,以世界來排行,若非數一數二,也絕對名列前茅。不管在社區裏,企業裏,社團裏或三二好朋友登高一呼,形成台灣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種類繁多,熱鬧異常的讀書會文化。
一個不太習慣買書的社會卻有這麼多的讀書會,是一件蠻好玩的事情,或許對大家來說書只是一種媒介,在它為我們朝向世界開一扇窗時,讀書會也幫我們找到一起探索世界的同伴。有了書,有了一起做夢的伙伴,還有那些事是不可能的?!因此,這些五花八門的讀書會也呈現出閱讀的豐富與無限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也成立了一個讀書會「民生健士會」,從閱讀到關懷社會關懷環境,大伙跨出獨善其身的個人舒適圈,進而籌組了「荒野保護協會」,號召民眾閱讀大自然,守護大地。這大概也回應了古人所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些年常應各縣市政府圖書館之邀或學校推動閱讀的活動中分享自己閱讀的經驗,總是覺得喜歡閱讀的人真的是有福氣的人哪!
除了閱讀為現實生活帶來的知識與具體的能力或技術之外,最棒的是它幫我們建構了一個別人拿不走的精神世界。即便我們很倒楣,在真實人生裏不斷遭遇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甚至被人背叛、出賣,舉步維艱,人生似乎難以為繼,可是只要我們喜歡閱讀,書中無限寬廣的世界,會讓我們覺得生命還是美好的,值得好好活下去的。
而且有時候我們每天對應的這個現實世界的確很令人厭煩,覺得家人很煩,同事很煩,朋友很煩,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不要來理我,渴望像一隻受傷的野獸躲到僻靜的洞穴一角舔傷,恢復元氣。但是生活中何處是那個沒人干擾的角落呢?閱讀,只要一拿起書,我們就立刻進入另一個世界,即便周遭人來人往喧囂吵雜,對我們而言卻都神奇地消失不見了,我們就有點像披上哈利波特的隱形斗蓬一樣,雖然外部形體還在,但精神靈魂卻已不受旁邊的人所影響。
我相信領略過閱讀真正樂趣的朋友,一定會如同我一樣,很想分享給朋友,就像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先生多年來所提倡的讀書運動:「自己再累也要看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
從學生時代開始至今,碰到朋友生日或到朋友家拜訪,我就是送書,書是我送禮的唯一選擇。前些日子到彰化玩,認識了開肉包店的老闆鄭永豐。永豐兄的阿振肉包店是鹿港的百年傳統糕餅店,他在民國七十年接班後,除了肉包之外,也研發出多種又香又細緻的各種鹹甜口味,在吳寶春還沒有用桂圓做麵包時,他在2005年就做出了吃得令人感動與尊敬的包子。
不過,最特別的是,只要到阿振肉包店買五盒的包子,(其實一盒6個包子也沒多少錢)他就送給顧客他喜歡的書,這幾年來已送出一萬多本。我因為聽到鹿港當地朋友轉述我出的書也列在他贈送的書單中,因此到鹿港時特地跟他致意。
永豐兄表示,鹿港古蹟中,最有人文意義的就是半邊井,半邊井的精神就是分享的精神,井的主人把井的一半供給街坊鄰居來使用,他覺得這種無私的分享是真正鹿港的精神。
的確,讀到引起共鳴,願意為之乾一大杯擊節歎讚的好書,豈能不分享給周遭的人,其實出書寫文章的人,也是一模一樣的心情吧!看到聽到一些令人感動的人物,有了令人心神盪漾的美感觸動,捨不得不跟人分享,才提筆成之為文,在廣漠人世裏尋找知音!
閱讀有無限可能,閱讀的心情是內心充實又圓滿,平靜卻又多彩多姿,與世界貼近卻又遼闊,正如生活中我們既能享受獨處又樂於與眾人分享。我相信這種心情是所有愛書人所共通的,因為書,我們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不會再困於現實的物質世界了,閱讀本身就是人生最棒的獎賞,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是我有了孩子之後,最想送給她們的禮物,因為,只要有書為伴,就可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