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如果發生結冰現象,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事故,本篇文章會說明飛機結冰如何產生、機上系統如何偵測,以及防冰系統的運作原理。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結冰需要有三項條件 :
第1、2點很好理解,第3點需要說明一下。
如果氣流速度很快,水滴或冰晶無法附著於機體表面,就無法累積發展成結冰。 因此平滑的機身或機翼表面,不容易形成結冰,只有在氣流撞擊機體的地方,因為流速停滯,冰晶才有機會附著成長,發展成整塊冰塊。
這些氣流停滯點,包括機翼前緣、引擎進氣口、空速管等,不但容易結冰,也是結冰後影響最嚴重的地方。 例如:
另外要澄清的是,飛機上的防冰系統功能,與地面上的除防冰作業不同。 地面除防冰作業,是為了清除飛機停在地面時,機翼及機身上的積雪或積冰,而飛機上的防冰系統,是針對飛機在飛行期間,防止重要部位結冰。
因此飛機上的防冰系統,只安裝在上述幾個,容易發生氣流停滯點的地方 : 機翼前緣、引擎進氣口、空速管 (及其他大氣偵測系統)、螺旋槳葉等,並不是全機體都有,不能取代地面的除防冰作業。
防止結冰最直覺的方法,就是加熱。 只要在上述容易結冰的地方,持續加熱,就可以有效防止結冰。
目前加熱的方法有兩種:
2. 加裝電熱絲或電熱毯。 這種方法用在空間較小,不易使用熱空氣導管的地方,像是螺旋槳葉、空速管、攻角感測器、大氣總溫量測器 (Total Air Tamperature)。
備註: 波音 B787因為沒有使用引擎引氣系統(Engine Bleed),因此機翼前緣的防冰,是靠電熱毯方式加熱。 但引擎進氣口的防冰,仍是採用引擎壓縮段導出的熱氣)
比較特別的是 ATR 系列的飛機,其機翼前緣及引擎進氣口的防冰系統原理,是利用反覆充氣膨脹的橡膠套,來破壞結附在表面的冰。 如底下影片
不過其防冰效果一直被質疑,已有多起ATR的墜機事故,調查結果顯示與飛機結冰有關 (復興航空GE791貨機事故、 American Eagle Flight 4184 等)。
防冰系統不能一直開啟。 一方面如果外界溫度不低,加熱部位有可能會過熱損壞,另一方面加熱需要能量,會增加飛機油耗。 所以飛行員會根據天氣預報或參考當時狀況,決定是否開啟防冰系統。
飛機上也有結冰偵測系統,可協助飛行員判斷是否需開啟防冰系統,或讓防冰系統設定在 “自動” 位置時,自行開啟/關閉防冰系統。
結冰偵測的原理, 目前有底下幾種 :
另外有些機型會在駕駛艙附近 (機外),裝設一個容易結冰且容易觀察的偵測桿。 讓飛行員可以用目視方式觀察到結冰現象 (例如A320、ATR機型)。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如果能知道容易結冰的區域,飛行時 (或航路規劃時) 就可避開。 飛行員(或簽派員)可由底下方式獲得相關訊息:
運安會 復興航空GE791事故報告
https://www.ttsb.gov.tw/media/3437/asc-aor-05-04-001-2.pdf
飛航服務總台 航空氣象電碼彙編
https://aoaws.anws.gov.tw/data/tamc/DownloadFiles/cod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