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那些閱讀教我的事

235公開內容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本章的內容讓我理解到什麼叫做「匱乏」,文中更是清楚給出了匱乏的定義 → 本身需求多於可取得資源的主觀感受。只不過「匱乏」通常來自外在條件的限制,比如說因為「金錢的匱乏」,所以我們要拿時間去換錢,但又造成「時間的匱乏」等連鎖反應。
Thumbnail
這章節探討的是「人力資本」,這個是我們每個人先天就俱備的資本,人人都有,但「價值」跟「使用價值」都不一樣。文章內容對於「價值」跟「使用價值」的解釋有點複雜,我先以案例來說明,可能會比較好理解。
Thumbnail
經濟學假設人都是「理性」的,因此會做出理性的選擇來最佳化自身的效用;但以前討論過的「匱乏經濟學」或「行為經濟學」指出,人在做決定時常常是不理性的。因此,是否可以經過適當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用「理性選擇」的方式來取代直覺做決定呢? 我想這應該是讀完這章後最值得討論的地方。
Thumbnail
這本書厲害的地方是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小朋友可以跟生活中發生的事對照做印證,來理解這些名詞背後的意義。比起教科書用「名詞解釋」與「數學模型」的呈現方式,更能了解這些名詞不只是教科書上的理論,而是跟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息息相關。我甚至覺得,不止小孩要看,父母如果是非相關科系的應該也要陪同閱讀,一起成長。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該怎麼調整自己的節奏,並持續朝正確方向前進呢?邁入中年,我們的時間需要分配給家人、朋友、健康、自我實現、職涯發展及財富累積上面,哪邊分配多一些,另外的部份就會少一些;專注力在哪裡,成就就會在那裡。當我們遇到人生中重大的判斷時,能否運用經濟學的思維來幫助自己?
Thumbnail
要「理性選擇」的前提,就是要掌握所有資訊,包含外在環境及內在自我的想法,看似簡單,實際上要滿足這些條件相當困難。很多時候,人們做選擇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很難收集到充足資訊才做選擇,所謂的憑直覺跟擲骰子差不多,所以「非理性的選擇」是很常見的。在沒有目的的道路上行走,再努力也是茫茫然,永遠找不到終點。
Thumbnail
坦白說,這本書的每個章節,我都覺得非常重要與精彩,說是要做重點摘要,但看著看著,我很難萃取其精華,因為字裡行間都是重點。或許是我的功力不足或是見識太淺,但也因此學到更多東西,對於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的認知又更上了一層樓。
Thumbnail
想知道哪個國家適合投資,就要先了解該國的經濟成長與經濟結構,這是把「總體經濟學」的知識應用在實務上的表現。在台灣,因為「金融」、「教育」及「醫療」這種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受到政府限制,尤其是教育及醫療被視為社會福利的一環而非產業發展,因此相關產業的從業者的發展也會受限。
Thumbnail
看首章就能了解台灣經濟發展上的脈絡,主要是以 1990 年為分水嶺,這也跟長輩口述的台灣經濟發展狀況相近。1990 年以前就是俗稱的「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但與印象不相符的是,那個年代的台灣人均 GDP 也才一萬美元左右,為何多數人會覺得很有錢呢?
Thumbnail
為什麼經濟看似年年有成長,但很多上班族卻無感,薪資也沒有跟著調整? 從所得分配的轉變來看,早期是員工多、稅收多,現在是機器折舊多、老闆與股東拿更多;因此儘管經濟年年有成長,很多上班族的薪水不一定跟著調漲。現在敢搏、敢拼已沒有顯著效用,受薪階級或創業家都必須往「知識經濟」靠攏,才能吃到產業升級的甜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