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 1990-2020』1990年後的台灣經濟奇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看首章就能了解台灣經濟發展上的脈絡,主要是以 1990 年為分水嶺,這也跟長輩口述的台灣經濟發展狀況相近。

1990 年以前就是俗稱的「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但與印象不相符的是,那個年代的台灣人均 GDP 也才一萬美元左右,為何多數人會覺得很有錢呢?

這應該跟本書所說的第一階段有關,當時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出口貿易又有「比較優勢」,由於中小企業聘雇員工眾多,再加上門檻不高,因此當經濟蓬勃發展時,才會人人有感。

長輩當時經營中小企業,非常懷念 1990 年以前的榮景,工作做不完、錢也賺不完,都說那個年代只要肯做不怕沒錢賺;但因為 1990 年以後,進入「品質競爭」的階段,再加上「中國崛起」資金跟人才都外流,當時中小企業主都會把「經濟無法繼續高速成長」的責任推給政府,認為是政治因素所造成的後果。

2000 年左右,當時台灣產業正面臨「產業轉型」的陣痛期,不想轉型的中小企業就直接複製同一套成功心法,到人力、土地跟政策都相對有競爭力的中國大陸去,加速台灣製造業的資金與人才外流。

因為當時正值台灣民主化的改革過程,很多人質疑是否因為民主化的關係,導致政府效能不彰,沒辦法像以前威權時代一樣高效率,把責任都推給政治上的轉型,其實有點牽強,幸好本書也會探討這個議題,釐清原因為何。

留在台灣,但沒有積極進行「產業轉型」的中小企業,從 1990 年後就開始走下坡,接著 2000 年後,業績就面臨懸崖式的下墜。

在 2000 年後,台灣的人均 GDP 還是持續成長,但此時經濟成長的主角已經從中小企業轉移到中大型企業,也因此人人有錢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從數據面來看,2012 年全台上市櫃公司的稅前淨利為 1 1 千億元左右,但十年後的 2022 年稅前淨利已經來到 4 6 千億元,稅前淨利在十年間成長 4 倍,也印證本書所說成功的「產業轉型」引領台灣脫離「中度所得陷阱」。

進一步細究數據,光台積電一間公司 2022 年的股利發放就超過 2 5 百億元,在 2023 年更宣布調升股利,全年將發放超過 3 千億元的股利;另外,台積電在 2022 年繳給政府的營所稅就超過 1 千億元。

2022 年全台上市櫃發放超過 2 兆元的股利,這已經遠超過十年前的全台上市櫃公司稅前淨利了,印證台灣的經濟並非泡沫,而是實實在在的成長。

那多數人民為何還是無感? 不管 GDP 成長的數字多亮眼,都無法享受到好處,反而深受因經濟成長帶起的高房價、高物價之苦;房地產是跟隨著經濟成長而升值的,過去十年經濟成長不止一倍,因此房地產十年翻一倍似乎也是合理的。

經濟成長但人民無感的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在落在分配不均上面,請參考「薪資為何凍漲」一文;前面有提到現在經濟成長大多是由中大型公司所貢獻,也因此果實只會分配到少數人 [公司員工及股東] 手上。

當「資本效率超過勞動效率」時,就只能請政府透過稅收手段讓所得重分配,不然沒錢的永遠都沒錢,搭不上經濟成長的列車;享受不到經濟成長的果實,卻要承受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副作用,例如高房價及高物價等,民怨四起。


本章節重點摘要:

  • 台灣在戰後七十年從極度貧窮到中度所得國家,然後再發展成一個「高所得國家」,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稀有的案例。
  • 台灣的第一階段約略是 1950 - 1990 年,初步從農業經濟轉型為初步工業化的經濟,或稱為「新興工業國」。
  • 這個時期和當時發展模式類似且成果一樣突出的「韓國」、「香港」及「新加坡」被暱稱為「亞洲四小龍」,公認是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
  • 台灣的第二階段為 1990 - 2020 年,發展為成熟的工業國家,這後三十年比第一階段的前四十年更為奇蹟。
  • 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可以順利度過初步工業化的階段,達到中度所得的水準,人均 GDP 約一萬美元上下;但它們能否由中度所得國家變成高所得國家仍是未知數,若無法進一步向上發展,所得停留在中度水準,文獻上稱為「中度所得陷阱」。
在二戰後,由開發中國家華麗轉身為高所得國家的,只有台灣跟韓國 [人口超過兩千萬人,而且非以天然資源致富]。
  •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在 2021 年台灣人均所得突破三萬美元,脫離「中度所得陷阱」,躋身已開發國家的行列;雖然台灣的產業發展並非齊頭並進,有的在世界前沿,有的相對滯後,但平均來說已達成熟工業國家的水準。
  • 1990 年到今天的發展是 1950 年以後出生的世代,包含四、五、六年級生,策畫、參與及執行的成果;這是一個生於貧困但充滿夢想和熱情的世代,脫離戰亂折磨,並有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教育累積的腦力資源是 1990 年以後台灣產業發展的基石。
  • 工業化後期階段,由於產業已經走過「價格競爭」的階段,進入「品質競爭」,無法憑藉天生的「比較利益」,讓經濟繼續成長。
  • 想在「品質競爭」中勝出,必須靠「創新」,而「創新」無法憑藉資源所賦予的天然優勢,必須憑藉企業在全球產業地位的優勢。
  • 擁有創新優勢的企業有以下特徵:規模巨大、有定價能力、有資源整合能力,以及有行銷能力等。
  • 台灣在工業化初期的企業特徵正好與上述相反:規模小、沒有價格決定力、沒有資源整合力、沒有行銷力;這樣的企業結構在工業化初期創造奇蹟,卻在後期吃盡苦頭。
  • 台灣產業要創新,必須先進行企業結構的改造,稱為「組織轉型」。
  • 「組織轉型」是「企業」層次的問題;「產業轉型」則是「工廠」層次的問題,指產品內容或生產方法的改變。
企業是參謀本部,工廠則是作戰部隊,本部無能則會累死三軍。
  • 台灣在工業高度化的過程中,產業轉型可說是完全成功,但組織轉型只成功一半。
  • 「組織轉型」的困難體現在台商品牌經營的成效有限,以及缺少破壞性的創新。
  • 台灣企業奉行「聯盟資本主義」,限縮創新和品牌發揮的空間,但聯盟的力量也擴大到創新的價值。
  • 「聯盟資本主義」無法控制自己的方向,必須集中資源,深耕自己專精的領域,以世界第一為目標,累積與別人合作創新、或者協助別人創新的本錢。
  • 台灣企業的創新經常體現在合作夥伴的產品上,嘉惠合作夥伴勝過本身。
  • 1990 年後的發展,還受到兩項環境條件的挑戰:
  1. 政治民主化
  2. 中國的崛起
  • 民主化是內在變數,中國崛起則是外在變數。
  • 台灣政府七十年來一直都是「發展型政府」,不因政治威權或民主化而不同。
  • 台灣要越過「中度所得陷阱」,必須克服「組織轉型」、「民主化」以及「中國崛起」的三大挑戰,接著以資訊產業的單點突破,獲得「產業轉型」的成功,成為高所得國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工程師的創業之旅的沙龍
73會員
442內容數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2024/03/26
本章的內容讓我理解到什麼叫做「匱乏」,文中更是清楚給出了匱乏的定義 → 本身需求多於可取得資源的主觀感受。只不過「匱乏」通常來自外在條件的限制,比如說因為「金錢的匱乏」,所以我們要拿時間去換錢,但又造成「時間的匱乏」等連鎖反應。
Thumbnail
2024/03/26
本章的內容讓我理解到什麼叫做「匱乏」,文中更是清楚給出了匱乏的定義 → 本身需求多於可取得資源的主觀感受。只不過「匱乏」通常來自外在條件的限制,比如說因為「金錢的匱乏」,所以我們要拿時間去換錢,但又造成「時間的匱乏」等連鎖反應。
Thumbnail
2024/03/11
這章節探討的是「人力資本」,這個是我們每個人先天就俱備的資本,人人都有,但「價值」跟「使用價值」都不一樣。文章內容對於「價值」跟「使用價值」的解釋有點複雜,我先以案例來說明,可能會比較好理解。
Thumbnail
2024/03/11
這章節探討的是「人力資本」,這個是我們每個人先天就俱備的資本,人人都有,但「價值」跟「使用價值」都不一樣。文章內容對於「價值」跟「使用價值」的解釋有點複雜,我先以案例來說明,可能會比較好理解。
Thumbnail
2024/01/23
經濟學假設人都是「理性」的,因此會做出理性的選擇來最佳化自身的效用;但以前討論過的「匱乏經濟學」或「行為經濟學」指出,人在做決定時常常是不理性的。因此,是否可以經過適當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用「理性選擇」的方式來取代直覺做決定呢? 我想這應該是讀完這章後最值得討論的地方。
Thumbnail
2024/01/23
經濟學假設人都是「理性」的,因此會做出理性的選擇來最佳化自身的效用;但以前討論過的「匱乏經濟學」或「行為經濟學」指出,人在做決定時常常是不理性的。因此,是否可以經過適當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用「理性選擇」的方式來取代直覺做決定呢? 我想這應該是讀完這章後最值得討論的地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曾經錢淹腳目,資產價格低廉,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變到今天的樣子,就讓我們來覆盤一下台灣這20年來的財富分配變動情形,探討一些結構性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曾經錢淹腳目,資產價格低廉,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變到今天的樣子,就讓我們來覆盤一下台灣這20年來的財富分配變動情形,探討一些結構性的問題。
Thumbnail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Thumbnail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Thumbnail
"低薪世代"是近20年來踏入職場年輕人的普遍心聲。明明看著報紙上寫著經濟多好,GDP成長多少,但為什麼落到我頭上的薪水就是那麼少?關於低薪世代的苦,人類學徒在很久很久去香港工作前,曾經在台灣最知名的那間外商銀行當過理財專員兩年,當時算是金融界菜鳥的我起薪是3.4萬元。隔了很多年之後...
Thumbnail
"低薪世代"是近20年來踏入職場年輕人的普遍心聲。明明看著報紙上寫著經濟多好,GDP成長多少,但為什麼落到我頭上的薪水就是那麼少?關於低薪世代的苦,人類學徒在很久很久去香港工作前,曾經在台灣最知名的那間外商銀行當過理財專員兩年,當時算是金融界菜鳥的我起薪是3.4萬元。隔了很多年之後...
Thumbnail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台灣近 10 年(2013 年 1 月~2022 年 1 月)的通貨膨脹率都沒超過 3%,平均的通貨膨脹率只有 0.96%。灣 2013~2021 年的經濟成長率都大於通貨膨脹率。 如果我們把納稅錢去補貼油電凍漲的隱含市場成本算進去,台灣的雞排其實已經100塊了。
Thumbnail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台灣近 10 年(2013 年 1 月~2022 年 1 月)的通貨膨脹率都沒超過 3%,平均的通貨膨脹率只有 0.96%。灣 2013~2021 年的經濟成長率都大於通貨膨脹率。 如果我們把納稅錢去補貼油電凍漲的隱含市場成本算進去,台灣的雞排其實已經100塊了。
Thumbnail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吳靜君、曾薏蘋/綜合報導 2021年12月16日 週四 上午4:10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yahoo.com) 台灣經濟成長率已連續2年贏韓國,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有機會超過韓國,台灣國民所得明年就可以超車南韓。台灣經濟經過10年努力成
Thumbnail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吳靜君、曾薏蘋/綜合報導 2021年12月16日 週四 上午4:10 台灣人均GDP可望2022超車南韓 (yahoo.com) 台灣經濟成長率已連續2年贏韓國,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有機會超過韓國,台灣國民所得明年就可以超車南韓。台灣經濟經過10年努力成
Thumbnail
這幾天兩則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則是科技業工程師到了中年累積3000萬的身家,想退休但是又不敢。 E 另一則是台灣經濟成長率創11年新高,可是大家應該都無感。 E 2021-11=2010,我們來回顧2010年的經濟表現: E 文中提到 "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9.98%,創下2
Thumbnail
這幾天兩則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則是科技業工程師到了中年累積3000萬的身家,想退休但是又不敢。 E 另一則是台灣經濟成長率創11年新高,可是大家應該都無感。 E 2021-11=2010,我們來回顧2010年的經濟表現: E 文中提到 "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9.98%,創下2
Thumbnail
們低薪的困境早已陷入泥沼快30年了,這一切,並未如政府所公布的總經數據這麼樂觀,光看GDP是沒有太多意義的。所以,金融研訓院的調查才指出,兩成民眾無法在一周內籌到新台幣10萬元、三成民眾儲蓄金額不到5萬元,我倒是認為這才是臺灣的經濟現況!
Thumbnail
們低薪的困境早已陷入泥沼快30年了,這一切,並未如政府所公布的總經數據這麼樂觀,光看GDP是沒有太多意義的。所以,金融研訓院的調查才指出,兩成民眾無法在一周內籌到新台幣10萬元、三成民眾儲蓄金額不到5萬元,我倒是認為這才是臺灣的經濟現況!
Thumbnail
官方釋出的經濟數據,面對二十年來新經濟奇蹟,我卻只能水煮香蕉皮沾醬油吃,我決定滄海一聲笑!
Thumbnail
官方釋出的經濟數據,面對二十年來新經濟奇蹟,我卻只能水煮香蕉皮沾醬油吃,我決定滄海一聲笑!
Thumbnail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自1980 年代鄧小平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開放經濟特區,中國 GDP 開始以年均10%速度快速增長,個人收入飆升,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富商巨賈的個人勵志故事如雨後春筍,生生不息。
Thumbnail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自1980 年代鄧小平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開放經濟特區,中國 GDP 開始以年均10%速度快速增長,個人收入飆升,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富商巨賈的個人勵志故事如雨後春筍,生生不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