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缽的時間大概是半小時,L幾乎全程清醒(快要入睡但仍有意識),事後回饋覺得身體鬆鬆軟軟的,腦袋有浮現一些畫面與想法,卻像白雲一樣,就只是一直飄過去,它們的存在並不會令人感到煩躁。
由於好友之前也有體驗過身體缽的聲音按摩(把缽放在身體上敲缽和磨缽),我不禁好奇問問她,覺得兩者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呢?
「之前的體驗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失去意識的(睡著),但這次我覺得能很清楚地聽到在四周的缽聲,知道它們從哪裡來,很像交響樂。
一開始有聽到隔壁的電視聲,但後來就對這個聲音沒感覺了。缽聲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專注的點,但身體是軟軟放鬆的,滿深沉的那種。」她說。
對於我這種之前和夥伴對練時單純聽缽聲就能很快睡著的人,起初會把有沒有睡著當作是否有達到放鬆的標準;但後來發現,這不一定是重點呀。
因為抱著既定期待時,反而愈不容易放鬆 — 畢竟想控制的心態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緊繃的狀態。
/
而聲音療癒很美的地方在於,聲音可以創造出空間。閉上眼睛,聆聽,在一瞬間也許就能到達不同的場景,或暫時忘卻生活中惱人與煩躁的事。我們可以在那個空間,靜靜地與自己待在一起,嘗試接納所有來去的思緒與當下的狀態。有沒有睡著都很好,因為身體會做出最適合當下的反應,我們只需要觀察。
一旦體驗到深沉的平靜與接納自己的那份自在,就能在生活中,慢慢帶入更多這種感受。
這是我仍在練習的,也發現,原來也是我希望能透過缽分享的。
(舊文整理轉載,記錄於202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