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日記|定錨】

【聲音日記|定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一次幫好友L做多缽音療體驗。


聽缽的時間大概是半小時,L幾乎全程清醒(快要入睡但仍有意識),事後回饋覺得身體鬆鬆軟軟的,腦袋有浮現一些畫面與想法,卻像白雲一樣,就只是一直飄過去,它們的存在並不會令人感到煩躁。


由於好友之前也有體驗過身體缽的聲音按摩(把缽放在身體上敲缽和磨缽),我不禁好奇問問她,覺得兩者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呢?


「之前的體驗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失去意識的(睡著),但這次我覺得能很清楚地聽到在四周的缽聲,知道它們從哪裡來,很像交響樂。


一開始有聽到隔壁的電視聲,但後來就對這個聲音沒感覺了。缽聲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專注的點,但身體是軟軟放鬆的,滿深沉的那種。」她說。


對於我這種之前和夥伴對練時單純聽缽聲就能很快睡著的人,起初會把有沒有睡著當作是否有達到放鬆的標準;但後來發現,這不一定是重點呀。


因為抱著既定期待時,反而愈不容易放鬆 — 畢竟想控制的心態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緊繃的狀態。


/


而聲音療癒很美的地方在於,聲音可以創造出空間。閉上眼睛,聆聽,在一瞬間也許就能到達不同的場景,或暫時忘卻生活中惱人與煩躁的事。我們可以在那個空間,靜靜地與自己待在一起,嘗試接納所有來去的思緒與當下的狀態。有沒有睡著都很好,因為身體會做出最適合當下的反應,我們只需要觀察。


一旦體驗到深沉的平靜與接納自己的那份自在,就能在生活中,慢慢帶入更多這種感受。


這是我仍在練習的,也發現,原來也是我希望能透過缽分享的。


(舊文整理轉載,記錄於2022年6月26日)

avatar-img
煦煦如聲|聲音療癒.身心探索
4會員
57內容數
記錄分享頌缽、身心探索筆記,包含個人體驗、上課進修、閱讀心得,還有生活中的札記體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無聲,是醞釀、是休憩、是讓餘韻得以迴盪的空間。如果在所有的時間都塞滿了聲音,就好像不斷地被無形聲波轟炸,反而沒辦法讓人放鬆。
No Rhythm, No Life. Know Rhythm, Know Life. (生命之道在於周而復始的循環與節奏。)
在為他人敲缽的當下,也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否身體哪裡過度施力、過度緊繃?是否某些姿勢造成自己的不舒服?是否有更省力的狀態?
「老老實實地敲缽,安安靜靜地磨缽。」 大道至簡和感恩練習,是我在 缽樂多-頌缽聲波能量療癒工作室凱文老師的課堂上印象特別深刻的。 記得在每次課程一開始閒聊完後,老師會帶著我們一起做感恩練習。感謝宇宙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相遇學習,感謝自己願意花時間好好照顧身體,
第一次聽到及體驗頌缽,是藉由2020年參加的生涯設計工作坊的講師蘊心介紹。因為她的姊姊剛好就是一位頌缽師,在10月有開了一場分享會,於是我便拉著男友去報名。
在認識頌缽之前,其實我是先從「聲音療癒」的探索開始的。去年的我參加了一門生涯設計工作坊,在心智圖與人生歷程工具的探索下,發現過往的自己和「聲音」及「療癒」有所連結,加上有買過相關的書籍,只是遲遲沒有看完,於是當時自己設定的結業資格之一,便是要閱讀完一本很久以前買的《人聲,奇蹟的治癒力》。 說來也奇妙
無聲,是醞釀、是休憩、是讓餘韻得以迴盪的空間。如果在所有的時間都塞滿了聲音,就好像不斷地被無形聲波轟炸,反而沒辦法讓人放鬆。
No Rhythm, No Life. Know Rhythm, Know Life. (生命之道在於周而復始的循環與節奏。)
在為他人敲缽的當下,也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否身體哪裡過度施力、過度緊繃?是否某些姿勢造成自己的不舒服?是否有更省力的狀態?
「老老實實地敲缽,安安靜靜地磨缽。」 大道至簡和感恩練習,是我在 缽樂多-頌缽聲波能量療癒工作室凱文老師的課堂上印象特別深刻的。 記得在每次課程一開始閒聊完後,老師會帶著我們一起做感恩練習。感謝宇宙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相遇學習,感謝自己願意花時間好好照顧身體,
第一次聽到及體驗頌缽,是藉由2020年參加的生涯設計工作坊的講師蘊心介紹。因為她的姊姊剛好就是一位頌缽師,在10月有開了一場分享會,於是我便拉著男友去報名。
在認識頌缽之前,其實我是先從「聲音療癒」的探索開始的。去年的我參加了一門生涯設計工作坊,在心智圖與人生歷程工具的探索下,發現過往的自己和「聲音」及「療癒」有所連結,加上有買過相關的書籍,只是遲遲沒有看完,於是當時自己設定的結業資格之一,便是要閱讀完一本很久以前買的《人聲,奇蹟的治癒力》。 說來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