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什麼,就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
這句話是近期看了一則有關於「專注力」的Youtube影片,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
影片作者Jibreal Khan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專注時間,大概只有12分鐘(且這12分鐘內,大腦還有很多思緒,甚至需要一直重複閱讀同一個句子以便理解),後來透過一些方法,他讓自己的專注時間能增加到一天4-5小時。
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改變飲食。
速食及高糖分的飲食,像是常吃速食店、汽水、巧克力、加工食品等,容易導致身體的發炎、腦霧及疲倦,以及降低動力、增加壓力程度、打亂賀爾蒙、甚至改變了思考的方式及看世界的觀點。
而藉由改吃未加工的單一原型食物,讓他的專注時間慢慢延長至2.5小時。
/
另外一個方法,是避免太頻繁地滑手機及觀看短影音。
因為這些短暫的愉悅,就像各式各樣的刺激不斷地轟炸大腦,導致大腦釋放大量多巴胺,而漸漸變得對多巴胺麻木。於是在做像是閱讀、寫作、研究某學科等需要長時間的任務時,愈來愈容易覺得無趣,無法專注。
而這會成為循環:愈難專注,愈想透過立即的娛樂滿足自己,而這又重複加強了大腦的慣性,於是愈來愈難專注。
另外,短影音甚至是網路社群帶來的負面影響,是「與他人的比較」。在網路社群看到的許多貼文甚至是影片,大多是人們一生中的「精彩時刻」,若剛好遇到自己的低潮,更容易加劇自信低落的程度。
/
從求學時期一直到現在,我其實已經為容易「無精打采」及「精神不濟」的狀態感到困擾頗久了。
近幾年,除了讓自己多睡覺休息、獲得充足時間修復外,近幾個月也開始比較認真地持續接觸和睡眠及飲食有關的書籍影片,才發現:老生常談的道理還是有它的道理存在呀。
想要有更清晰的大腦、愉悅的心情,很多時候真的跟最基本的作息以及生活習慣有關,像是:睡眠、飲食、運動。
改變永遠不嫌晚,希望有一天能成為身體的好朋友💪
[參考影片]
Jibreal Khan:<Always Bored and Can‘t Focus? Do This!>
(舊文整理轉載,記錄於2024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