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學阿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宗主在《人生指南》對於忍辱的論述,拋開肉身的覺受,回歸到心靈的基本面。

所謂「辱」,不必刀劍相向,光憑口舌就游刃有餘。


存心跟別人過不去,真正繞不過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心有千千結,糾結的世界當然得找無辜的羔羊來受罪。作了代罪羔羊,別人給罪受,自己可別傻傻地伸長脖子往肚子裡吞。

洞明世事的宗主拋出一句智慧語:「辱不辱在他,受不受在我。」

別人無禮── 也有可能是無知,出口的權柄本來在他,我們無權置喙;至於要不要吞下這些侮辱的言語?決定權絕對在我。

提醒自己莫作阿難,或許是善巧的應對之方。

佛陀證道之後,拜阿難過「耳」不忘的超強本事,駐世時許多教示得以留下完整記錄,佛經因此慣以「如是我聞」作開卷語。

「如是我聞」──我當時聽到佛陀是這麼說的。那是博聞強記的阿難追憶起某個時空,佛陀針對某個主題展開的說法,說來歷歷如繪。

現實人間世,尋常往來,不管是有心或無意,短短幾秒鐘丟出的嘲諷或羞辱,說者或許轉身就忘,可聽者若要學阿難,像阿難那般有聞必錄,把這些難堪的言語在心裡反覆播放,苦的必然是自己。

且看佛陀如何面對旁人的羞辱,故事收在《百喻經》。


貴為萬世導師的佛陀,駐世時遭遇的羞辱並不少於一般人。有一天又來了人對著他狂罵不已,佛陀始終含笑以對,直到那人大放厥詞完畢,佛陀臉上的笑意依然不減。

對方有點錯愕,質問佛陀為何不被激怒?

佛陀帶著笑問他:如果你今天登門作客,巴巴送去的禮物被主人拒絕了,不知閣下如何處理?

那人回說:當然就是自己帶回去啦。

佛陀便說:閣下今天從嘴巴送出的這些「禮」,我也沒打算收,是不是請閣下帶回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68 釋「忍辱成聖,涵蓄長生」。 所謂「忍辱」,宗主有一善巧的對策:「辱不辱在他,受不受在我」,更早的佛陀則視這些無禮或無知的言行為送上門的「禮」,對於不愛的禮,自然就拒收啦!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68 釋「忍辱成聖,涵蓄長生」。 所謂「忍辱」,宗主有一善巧的對策:「辱不辱在他,受不受在我」,更早的佛陀則視這些無禮或無知的言行為送上門的「禮」,對於不愛的禮,自然就拒收啦!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
Thumbnail
我佛進一步鼓勵修佛之人,即使在適當的時機裡,隨意為別人介紹此經,甚至只是介紹一句四句偈的涵義,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德。
Thumbnail
我佛進一步鼓勵修佛之人,即使在適當的時機裡,隨意為別人介紹此經,甚至只是介紹一句四句偈的涵義,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德。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當生成就法門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17/07/15 今天的講題就是「當生成就的法門」。為了解釋這個題目,我們就引證印光大師的開示,來解釋這個題目。對印光大師的開示,我們不妨請諸位跟著念: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已過,閒談不
Thumbnail
當生成就法門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17/07/15 今天的講題就是「當生成就的法門」。為了解釋這個題目,我們就引證印光大師的開示,來解釋這個題目。對印光大師的開示,我們不妨請諸位跟著念: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已過,閒談不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是因為他明白這世間的真理,人要尋求解脫,就不要讓仇恨的心蒙蔽自己的本性,惡言惡語不只會傷人也會傷己,而有智慧的人不讓惡言惡語向別人,也不出惡言向別人,而面對他人的惡言惡語用智慧和慈悲化解,即便別人不改變,而自己不讓惡言往心裏去,自然就能夠不與他人結因果之約。
Thumbnail
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是因為他明白這世間的真理,人要尋求解脫,就不要讓仇恨的心蒙蔽自己的本性,惡言惡語不只會傷人也會傷己,而有智慧的人不讓惡言惡語向別人,也不出惡言向別人,而面對他人的惡言惡語用智慧和慈悲化解,即便別人不改變,而自己不讓惡言往心裏去,自然就能夠不與他人結因果之約。
Thumbnail
2014/1/2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良因曰: 指責他人之時,應當先注意自己是為了慈悲教育,還是為了發洩不滿? 如果已經情緒波動,還是先三緘其口好,以免說出的話又後悔。 即使是慈悲教導,也要注意不能急躁,希望速見成效。
Thumbnail
2014/1/2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良因曰: 指責他人之時,應當先注意自己是為了慈悲教育,還是為了發洩不滿? 如果已經情緒波動,還是先三緘其口好,以免說出的話又後悔。 即使是慈悲教導,也要注意不能急躁,希望速見成效。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4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 察其偏邪諂佞,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 人皆莫測。 烏乎!蓋祖之取捨,必有道乎。 《耿龍學跋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別人都無法測度他這樣對待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4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 察其偏邪諂佞,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 人皆莫測。 烏乎!蓋祖之取捨,必有道乎。 《耿龍學跋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別人都無法測度他這樣對待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因緣際會之下,知道了世尊某世化身為常不輕菩薩,渡化輕視和無理對待祂的人,故事內容非常令人感動,也發人省思,故與大家分享,以下故事內容引用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因緣際會之下,知道了世尊某世化身為常不輕菩薩,渡化輕視和無理對待祂的人,故事內容非常令人感動,也發人省思,故與大家分享,以下故事內容引用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