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員

含有「口譯員」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文長請看到最後的注意事項) 自從打著「不動產知識型房仲」(自稱)的名號在江湖上闖蕩後, 大家對東京子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房仲+房東。 其實我更喜歡稱自己為「不動產投資家」, 有個「家」字,聽起來就很厲害。   但很多人不知道,東京子的本業其實是即時口譯(過去式),同時也是出版過多本日文書的作
Thumbnail
口譯,曾經是我的天職。 身為熱愛語言、喜歡異文化的人,從開始學日文那一天起,我就暗暗許下心願:有一天,我要成為中日(台日)+日中(日台)口譯員。 對母語是華語的我來說,光是想像自己能在睡夢中用日文說夢話,就覺得很酷。我就讀的,是日本人學外語的最高學府之一(至少在關東地區如此),畢業生幾乎都投入語
Thumbnail
關於工作流失與「AI 末日」的聳動標題加劇了求職的焦慮,但若深入觀察,真相其實更加細緻。大型語言模型不僅沒有取代翻譯的從業人員,反而進一步擴大了翻譯市場的需求。
Thumbnail
辦活動需要翻譯,只要把口譯員找來就一切妥當了嗎?其實這樣遠遠不夠!其實很多在口譯現場遇到的困難,都可以靠【事前溝通】做好預防。如果你是活動承辦人、演講嘉賓、主持人,或是經常與會的企業主管,只要注意以下三點,就能讓你的發言有效地傳遞給外賓,實現「有效交流」。
Thumbnail
寫完臺大論文的重點分享後,我親自在一場提供 AI 即時字幕翻譯的論壇中擔任同步口譯員,有機會與 AI 正面對決。過程中,我觀察到 AI 與人類各有三個優點。AI 硬實力較強,人類則是軟實力較在行。本文針對各個優點分析討論,希望提供民眾選擇使用 AI 或聘用口譯員時的判斷依據。
Thumbnail
今年十月,世界民主運動大會在台灣召開,匯集了世界各國的民運人士以及產官學研代表,討論當前國際民主情勢,可謂國內盛事之一。我與一眾學程同學也有幸到場協助口譯器材的租借服務,並觀摩口譯工作現場。
Thumbnail
在花蓮石雕藝術季閉幕式上,因義大利藝術家使用義大利語分享駐台創作的心得,讓身為中英口譯的我內心兵荒馬亂。這時,一個英勇的身影上到台前替我解圍,我們兩人翻譯接力,成功翻出那位藝術家的心得,也贏得了眾人的掌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 AI 即時翻譯是否會取代口譯員。臺大研究發現,受訪者普遍更滿意同步口譯,主要原因是口譯的「品質」更好、聽眾可以邊聽口譯翻譯邊做其他事、且能讓聽眾更容易接收資訊。因此,口譯員短期內不會被 AI 取代。該研究提供了機器翻譯和人類口譯的未來發展建議,以及聽眾在兩者間選擇時可以思考的面向。
Thumbnail
因為想專心寫長篇小說,離開網路一陣子,好久沒回來方格子了。 幾年前拿到文化部的青年創作獎勵,去年初稿結案,今年繼續修改打磨,十一月底承蒙參加成果媒合會,走到這裡有種「終於做完一件事」的感覺。 來聊聊這件事情。
Thumbnail
翻譯研究所是學什麼的?跟英文系不一樣嗎?讀完之後會變成口譯哥嗎?翻譯就翻譯,爲什麼還要讀研究所?這些都是周遭的人曾問過我的問題。我當然心平氣和一一回答他們,我相信每個人的答案略有不同,但這些對於很多人算是「一秒惹怒翻譯所」的系列問題吧!
Thumbnail